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承梦想,托举希望
幼时,走在家乡山间的小路上,听父亲讲各种精彩有趣的故事是我最大的乐趣。父亲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我眼中,他几乎无所不能。父亲能讲很多故事,在他的故事里,我认识了屈原、李白和杜甫,也知道了罗贯中、施耐庵和曹雪芹。父亲爱唱歌,他随口唱的《天涯歌女》一直回荡在我儿时的梦里,拉着二胡伴唱的《二泉映月》,总是将我的思绪引进那不断回响的“叮咚”声里。父亲还写得一笔好字,那时,方圆数十里的碑文都是他的手迹。父亲会画画,还会缝纫、刺绣,幼时我们的衣服上常常有他亲手绣的牡丹、蝴蝶……那时候,父亲就是我最崇拜的人!
父亲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成长。小时候的我,就是一只“书虫”,走到哪里,只要看见喜欢的书,不读完就挪不动脚步。妈妈总说我看起书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我只是想更深入地了解父亲津津乐道的那个书的世界而已,想知道那个世界是否真如父亲描述的那般五彩斑斓。走进这个世界后,我却发现它远比父亲描述的还要精彩百倍,所以我在不知不觉间就已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了。20世纪80年代的西部农村,是没有学前教育的。而幸运的是,我是父亲的女儿,在聆听父亲讲述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前教育。还未上学,家里仅有的几本连环画就已经被我翻破了边,我对里面的故事如数家珍。至今,阿凡提和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还会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甚而还成了后来我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
小学三年级起,我就连蒙带猜地读完了《林海雪原》《高山下的花环》《红楼梦》《水浒传》等书籍。在那个书籍比较匮乏的年代,对于一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来说,没书的日子简直是度日如年,家里的上百本书都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那些晦涩难懂的医药类繁体版书籍,都成了我打发无聊时光的课外读物。幸而父亲所在的学校订了报纸和杂志,邮差每次送邮件总是顺路将它们放到居住在大路旁的我们家,间接为我提供了阅读报刊的机会。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我总是央求父亲让我读完了这些报刊再带去学校。每个月邮差送邮件的那天就是我最开心的日子。记得那时,学校除了订有《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云南教育》《镇雄报》等报纸杂志,还有一位老师订过《今古传奇》。于是,我曾经先睹为快,读了一整年的《今古傳奇》。
父亲对我的影响始于读书,但绝不仅限于读书。《人民教育》《云南教育》里那些教育故事深深地影响着我,父亲的山村教育故事也和那些故事一样对我产生着无尽的吸引力。因为爱书,我更愿意做父亲的“小尾巴”,于是,父亲的教育故事也源源不断地闯进了我的世界。我和父亲一起走过那些崎岖而坎坷的山路;和父亲一起从县城背着教科书用几天的时间走到非常边远的山村,把知识的火种播撒在蒙昧的乡间;还和父亲走进过乡村清晨的校园,看到过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听到过唤醒朝霞的朗朗书声;也和父亲在黄昏时走过乡村狭窄的小道,到那些只有土豆飘香的农家做家访……父亲的教育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距今已近60年,可每每回忆起那遥远的教育故事,年过八旬的父亲总是滔滔不绝,眼睛里仿佛还闪着星光。而今,在父亲曾走过的泥泞小路上,马帮的吆喝声早已消失在汽车的轰鸣声里,父亲的教育故事也早已沉入历史的长河中,可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像父亲一样扎根山区的教师,才有了乡村教育的飞速发展。父亲退休已将近二十年,可他的教育故事在我心中埋下的种子,随着岁月不断生根发芽。
高考前,对于志愿的填报,父亲给了我两个选择:要么当老师,像他一样做一个播种知识的人;要么当医生,像爷爷一样,做一个有仁心的医者。想到父亲那些总能吸引我的教育故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老师。传承父亲播种知识的梦想,托起父亲振兴乡村教育的希望,成了我最初的梦想。
追逐梦想,孜孜以求
父亲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把我深深地吸引进了书的世界。我一直庆幸,在世界上,除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还有一样东西能和我永远不离不弃,那就是百读不厌的书。同样,我也感激父亲,用故事开启了我的童心,用知识启迪了我的灵魂,把我引入了浩瀚的书海,将我领进了教育事业的大门。
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曾迷茫,原因有二:一是我学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一直非常想做一名像父亲一样的语文老师,可父亲却认为乡村更需要英语老师。于是,我大学学了英语教育。二是我在军训时遇到了一件让我闷闷不乐的事——军训会演时我们系的队列多出几个人,多出来的人数又不够排成一列。于是,教官就把他认为运动协调性不够好的几个人挑出来,不参加会演,而我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大学时期的我一度很自卑,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读书和梦想是支撑我走过那段灰暗岁月的亮光。为了能摆脱烦心事,我只能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图书馆里又能借到的一切书籍都借来读个遍。为了能有机会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大量借阅着文学类的书籍。毕业时,我的借书证被各种世界名著填满。我甚至还会去别的大学里,找老乡用他们的借书证帮我借书看。阅读带给我无以言喻的快乐和希望,我享受着徜徉书海的快乐时光,做着成为优秀语文老师的梦。
终得所愿,不忘初心
走上工作岗位时,我怀揣着当语文老师的梦想,做着一名英语老师。很多人看着我一笔龙飞凤舞的字,总是说我不当语文老师可惜了。我笑笑不语,因为那也是我心中始终不变的梦!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开始参加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自考,只用了三年半,就考完了全部课程。在准备申请论文答辩的时候,我怀孕了,之后就一直忙碌工作和孩子的事,再顾不上梦想。孩子上幼儿园后,我才有时间继续准备论文答辩。2006年12月,顺利通过了自考论文答辩,拿到毕业证时,我百感交集:历尽千辛万苦,走过坎坷曲折,我终于有资格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了!
尽管那时候的我已经教了三年的语文,但始终没有底气说自己是语文老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证是一个证明——是一个我终于得偿所愿的证明。欣喜之余,我又申请办理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2008年8月,我取得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这真的让我欣喜若狂——我终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语文老师了。
在我努力成为语文老师的过程中,除了父亲,还有三个人和两本杂志对我影响巨大。第一个人是我刚工作时的一个同事。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写得一笔好文章。他的很多见解深刻地影响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才是那个真正将我从英语专业渡化到语文领域的最重要的人。以前我爱读书,但因为所学专业并非汉语言文学,对语文学科只是一知半解,是他将我领进了语文之门,让我对既有知识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同时也了解到深层次的语文学科还有很多分支,譬如修辞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新闻学、对外汉语等。从此,我一头扎进语文的海洋,汲取着各种各样的知识,阅读过骆小所教授的《现代修辞学》,也研读过《诗经》《论语》《楚辞》《先秦散文》,还专门买过与修辞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相关的书籍。为了能够成为一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优秀语文老师,凡是涉及语文学科的知识,我都想一探究竟。第二个对我影响至深的人是我的爱人。他也是老师,只是他并不教语文,甚至不爱文学也不爱阅读。但是,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对我的无限包容,且性情温和,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平静地沟通和交流。认识他之前,我喜欢沉迷于书籍,个性稍显孤僻,不太会与人交际,也不太会与学生沟通。认识他之后,在我读书时,他总是默默地承担了所有家务;在我写作时,他会带着孩子出去玩耍;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时,他会适当地开导我,给我提出处理建议;在我烦恼怎样与学生沟通以提升教学效率时,他会陪我分析症结所在,陪我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他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让我能心无旁骛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第三个对我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是我的儿子。做了母亲后,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让我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思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带着我一直向着成为优秀语文老师的目标前行。
近四十年来,《人民教育》《云南教育》一直陪伴着我,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对我影响特别巨大。现在指引我认识它们的父亲已经垂垂老矣,而我,也早就青春不再。然而,父亲带给我的梦想和希望还在,坚守乡村教育的也还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乡村语文老师,怀揣“科教兴国”的初心,在坚持传承与追求创新和发展的路上,我永远都是追梦人!
◇责任编辑 邱 艳◇
幼时,走在家乡山间的小路上,听父亲讲各种精彩有趣的故事是我最大的乐趣。父亲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我眼中,他几乎无所不能。父亲能讲很多故事,在他的故事里,我认识了屈原、李白和杜甫,也知道了罗贯中、施耐庵和曹雪芹。父亲爱唱歌,他随口唱的《天涯歌女》一直回荡在我儿时的梦里,拉着二胡伴唱的《二泉映月》,总是将我的思绪引进那不断回响的“叮咚”声里。父亲还写得一笔好字,那时,方圆数十里的碑文都是他的手迹。父亲会画画,还会缝纫、刺绣,幼时我们的衣服上常常有他亲手绣的牡丹、蝴蝶……那时候,父亲就是我最崇拜的人!
父亲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成长。小时候的我,就是一只“书虫”,走到哪里,只要看见喜欢的书,不读完就挪不动脚步。妈妈总说我看起书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我只是想更深入地了解父亲津津乐道的那个书的世界而已,想知道那个世界是否真如父亲描述的那般五彩斑斓。走进这个世界后,我却发现它远比父亲描述的还要精彩百倍,所以我在不知不觉间就已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了。20世纪80年代的西部农村,是没有学前教育的。而幸运的是,我是父亲的女儿,在聆听父亲讲述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前教育。还未上学,家里仅有的几本连环画就已经被我翻破了边,我对里面的故事如数家珍。至今,阿凡提和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还会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甚而还成了后来我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
小学三年级起,我就连蒙带猜地读完了《林海雪原》《高山下的花环》《红楼梦》《水浒传》等书籍。在那个书籍比较匮乏的年代,对于一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来说,没书的日子简直是度日如年,家里的上百本书都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那些晦涩难懂的医药类繁体版书籍,都成了我打发无聊时光的课外读物。幸而父亲所在的学校订了报纸和杂志,邮差每次送邮件总是顺路将它们放到居住在大路旁的我们家,间接为我提供了阅读报刊的机会。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我总是央求父亲让我读完了这些报刊再带去学校。每个月邮差送邮件的那天就是我最开心的日子。记得那时,学校除了订有《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云南教育》《镇雄报》等报纸杂志,还有一位老师订过《今古传奇》。于是,我曾经先睹为快,读了一整年的《今古傳奇》。
父亲对我的影响始于读书,但绝不仅限于读书。《人民教育》《云南教育》里那些教育故事深深地影响着我,父亲的山村教育故事也和那些故事一样对我产生着无尽的吸引力。因为爱书,我更愿意做父亲的“小尾巴”,于是,父亲的教育故事也源源不断地闯进了我的世界。我和父亲一起走过那些崎岖而坎坷的山路;和父亲一起从县城背着教科书用几天的时间走到非常边远的山村,把知识的火种播撒在蒙昧的乡间;还和父亲走进过乡村清晨的校园,看到过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听到过唤醒朝霞的朗朗书声;也和父亲在黄昏时走过乡村狭窄的小道,到那些只有土豆飘香的农家做家访……父亲的教育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距今已近60年,可每每回忆起那遥远的教育故事,年过八旬的父亲总是滔滔不绝,眼睛里仿佛还闪着星光。而今,在父亲曾走过的泥泞小路上,马帮的吆喝声早已消失在汽车的轰鸣声里,父亲的教育故事也早已沉入历史的长河中,可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像父亲一样扎根山区的教师,才有了乡村教育的飞速发展。父亲退休已将近二十年,可他的教育故事在我心中埋下的种子,随着岁月不断生根发芽。
高考前,对于志愿的填报,父亲给了我两个选择:要么当老师,像他一样做一个播种知识的人;要么当医生,像爷爷一样,做一个有仁心的医者。想到父亲那些总能吸引我的教育故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老师。传承父亲播种知识的梦想,托起父亲振兴乡村教育的希望,成了我最初的梦想。
追逐梦想,孜孜以求
父亲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把我深深地吸引进了书的世界。我一直庆幸,在世界上,除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还有一样东西能和我永远不离不弃,那就是百读不厌的书。同样,我也感激父亲,用故事开启了我的童心,用知识启迪了我的灵魂,把我引入了浩瀚的书海,将我领进了教育事业的大门。
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曾迷茫,原因有二:一是我学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一直非常想做一名像父亲一样的语文老师,可父亲却认为乡村更需要英语老师。于是,我大学学了英语教育。二是我在军训时遇到了一件让我闷闷不乐的事——军训会演时我们系的队列多出几个人,多出来的人数又不够排成一列。于是,教官就把他认为运动协调性不够好的几个人挑出来,不参加会演,而我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大学时期的我一度很自卑,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读书和梦想是支撑我走过那段灰暗岁月的亮光。为了能摆脱烦心事,我只能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图书馆里又能借到的一切书籍都借来读个遍。为了能有机会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大量借阅着文学类的书籍。毕业时,我的借书证被各种世界名著填满。我甚至还会去别的大学里,找老乡用他们的借书证帮我借书看。阅读带给我无以言喻的快乐和希望,我享受着徜徉书海的快乐时光,做着成为优秀语文老师的梦。
终得所愿,不忘初心
走上工作岗位时,我怀揣着当语文老师的梦想,做着一名英语老师。很多人看着我一笔龙飞凤舞的字,总是说我不当语文老师可惜了。我笑笑不语,因为那也是我心中始终不变的梦!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开始参加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自考,只用了三年半,就考完了全部课程。在准备申请论文答辩的时候,我怀孕了,之后就一直忙碌工作和孩子的事,再顾不上梦想。孩子上幼儿园后,我才有时间继续准备论文答辩。2006年12月,顺利通过了自考论文答辩,拿到毕业证时,我百感交集:历尽千辛万苦,走过坎坷曲折,我终于有资格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了!
尽管那时候的我已经教了三年的语文,但始终没有底气说自己是语文老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证是一个证明——是一个我终于得偿所愿的证明。欣喜之余,我又申请办理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2008年8月,我取得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这真的让我欣喜若狂——我终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语文老师了。
在我努力成为语文老师的过程中,除了父亲,还有三个人和两本杂志对我影响巨大。第一个人是我刚工作时的一个同事。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写得一笔好文章。他的很多见解深刻地影响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才是那个真正将我从英语专业渡化到语文领域的最重要的人。以前我爱读书,但因为所学专业并非汉语言文学,对语文学科只是一知半解,是他将我领进了语文之门,让我对既有知识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同时也了解到深层次的语文学科还有很多分支,譬如修辞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新闻学、对外汉语等。从此,我一头扎进语文的海洋,汲取着各种各样的知识,阅读过骆小所教授的《现代修辞学》,也研读过《诗经》《论语》《楚辞》《先秦散文》,还专门买过与修辞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相关的书籍。为了能够成为一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优秀语文老师,凡是涉及语文学科的知识,我都想一探究竟。第二个对我影响至深的人是我的爱人。他也是老师,只是他并不教语文,甚至不爱文学也不爱阅读。但是,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对我的无限包容,且性情温和,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平静地沟通和交流。认识他之前,我喜欢沉迷于书籍,个性稍显孤僻,不太会与人交际,也不太会与学生沟通。认识他之后,在我读书时,他总是默默地承担了所有家务;在我写作时,他会带着孩子出去玩耍;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时,他会适当地开导我,给我提出处理建议;在我烦恼怎样与学生沟通以提升教学效率时,他会陪我分析症结所在,陪我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他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让我能心无旁骛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第三个对我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是我的儿子。做了母亲后,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让我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思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带着我一直向着成为优秀语文老师的目标前行。
近四十年来,《人民教育》《云南教育》一直陪伴着我,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对我影响特别巨大。现在指引我认识它们的父亲已经垂垂老矣,而我,也早就青春不再。然而,父亲带给我的梦想和希望还在,坚守乡村教育的也还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乡村语文老师,怀揣“科教兴国”的初心,在坚持传承与追求创新和发展的路上,我永远都是追梦人!
◇责任编辑 邱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