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强迫症患者应用舍曲林与盐酸氯米帕明的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强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舍曲林与盐酸氯米帕明药物。
结果:舍曲林组总有效率为87.5%,盐酸氯米帕明组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7.5%,盐酸氯米帕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前者显著好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曲舍林药物的安全性更高,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舍曲林 盐酸氯米帕明 强迫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2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94-02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发病率约为5‰-10‰[1]。强迫症常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其药物种类多样,效果各异[2]。盐酸氯米帕明作为传统的治疗强迫症药物。效果较佳,但因其服药次数多、不良反应多等原因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本次研究观察了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盐酸氯米帕明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DM-3)强迫症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盐酸氯米帕明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舍曲林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31.4±9.3岁;盐酸氯米帕明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7~67岁,平均30.7±9.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Y-BOCS评分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均予以查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均予以患者一般内科治疗及常规精神科护理。舍曲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50mg,维持最大剂量100mg,每日1次,连用12周。盐酸氯米帕明组予以患者加用盐酸氯米帕明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50mg,维持最大剂量200mg。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Y-BOCS评分减少率进行评定:①痊愈:Y-BOCS评分减少≥75%;②显著进步:Y-BOCS评分减少50%~75%;③进步:Y-BOCS评分减少25%~49%;④无效:Y-BOCS评分减少<25%或增加。治疗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3.2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比较。规律治疗12周后,舍曲林組治疗总有效率与盐酸氯米帕明组相当(P>0.05)(表1)。
3 讨论
强迫症为神经官能症,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难以治愈,但有研究表明强迫可能与体内5-羟色胺功能异常及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有关。强迫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以往盐酸氯米帕明是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物,其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发挥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及抗胆碱等作用。本次研究盐酸氯米帕明组40例患者使用盐酸氯米帕明治疗12周后33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高达82.5%。盐酸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虽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其抗胆碱作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出现,有研究表明过量使用盐酸氯米帕明心脏毒性大。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强迫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
舍曲林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通过对中枢神经元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从而升高5-羟色胺浓度,提高脑内5-羟色胺的功能达到治疗作用。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同时舍曲林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及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基本无作用,所以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不良反应较少。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舍曲林组治疗强迫症的有效率与氯米帕明组相当,同时舍曲林组的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氯米帕明组。表明舍曲林治疗强迫症患者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最大维持剂量较小。
总之,强迫症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能取得与盐酸氯米帕明相同的疗效,且舍曲林治疗不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更佳,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汲送花,季加翠,张海英.综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5):381-382
[2] 吴莉珍.强迫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5):2331-2333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7-108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强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舍曲林与盐酸氯米帕明药物。
结果:舍曲林组总有效率为87.5%,盐酸氯米帕明组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7.5%,盐酸氯米帕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前者显著好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曲舍林药物的安全性更高,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舍曲林 盐酸氯米帕明 强迫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2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94-02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发病率约为5‰-10‰[1]。强迫症常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其药物种类多样,效果各异[2]。盐酸氯米帕明作为传统的治疗强迫症药物。效果较佳,但因其服药次数多、不良反应多等原因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本次研究观察了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盐酸氯米帕明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DM-3)强迫症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盐酸氯米帕明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舍曲林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31.4±9.3岁;盐酸氯米帕明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7~67岁,平均30.7±9.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Y-BOCS评分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均予以查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均予以患者一般内科治疗及常规精神科护理。舍曲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50mg,维持最大剂量100mg,每日1次,连用12周。盐酸氯米帕明组予以患者加用盐酸氯米帕明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50mg,维持最大剂量200mg。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Y-BOCS评分减少率进行评定:①痊愈:Y-BOCS评分减少≥75%;②显著进步:Y-BOCS评分减少50%~75%;③进步:Y-BOCS评分减少25%~49%;④无效:Y-BOCS评分减少<25%或增加。治疗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3.2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比较。规律治疗12周后,舍曲林組治疗总有效率与盐酸氯米帕明组相当(P>0.05)(表1)。
3 讨论
强迫症为神经官能症,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难以治愈,但有研究表明强迫可能与体内5-羟色胺功能异常及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有关。强迫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以往盐酸氯米帕明是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物,其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发挥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及抗胆碱等作用。本次研究盐酸氯米帕明组40例患者使用盐酸氯米帕明治疗12周后33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高达82.5%。盐酸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虽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其抗胆碱作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出现,有研究表明过量使用盐酸氯米帕明心脏毒性大。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强迫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
舍曲林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通过对中枢神经元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从而升高5-羟色胺浓度,提高脑内5-羟色胺的功能达到治疗作用。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同时舍曲林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及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基本无作用,所以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不良反应较少。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舍曲林组治疗强迫症的有效率与氯米帕明组相当,同时舍曲林组的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氯米帕明组。表明舍曲林治疗强迫症患者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最大维持剂量较小。
总之,强迫症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能取得与盐酸氯米帕明相同的疗效,且舍曲林治疗不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更佳,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汲送花,季加翠,张海英.综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5):381-382
[2] 吴莉珍.强迫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5):2331-2333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