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婴儿早期应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对其CHF急性期症状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发生急性CHF的CHD患儿60例,随机分为nCPAP组(n=32)和非nCPAP组(n=28)。nCPAP组入院后即给予nCPAP无创呼吸支持,非nCPAP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分别在nCPAP治疗开始时、治疗1 d和治疗3~7 d撤离nCPAP/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乳酸值(Lac)、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检测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无创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别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组患儿间动脉血气、血清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2组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的时间和病死率等临床预后的差异。
结果1.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治疗1 d,nCPAP组患儿pa(O2)/FiO2、Lac与非nCPA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43、5.402,P均<0.05);治疗3~7 d,nCPAP组pa(O2)/FiO2与非n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6,P<0.05),Lac水平与非nCP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2,P>0.05)。2.治疗前后UCG心功能比较:治疗3~7 d,nCPAP组患儿LVEDVI、LVEF、PASP与非nCP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2、2.704、2.019,P均<0.05)。3.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3~7 d,nCPAP组患儿NT-proBNP明显低于非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9,P<0.05)。4.临床预后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例、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PICU的时间及病死率亦存在明显差异(χ2=5.505,P=0.019;t=4.788,P=0.000;t=5.068,P=0.000; χ2=4.284,P=0.038)。
结论存在PH的CHD患儿发生急性CHF时,尽早给予无创nCPAP支持可改善氧合,通过降低左心室/右心室后负荷,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插管率和短期病死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