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六一风神”的审美内涵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欧阳修的散文风格被概称为“六一风神”,指的是欧阳修委婉自然的文风,即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笔触多情,偏于阴柔之美,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关键词:欧阳修;六一风神;审美内涵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文备众体。明清文人常以“风神”概称欧文特色,最初“风神”一词人们常用来形容人的风度或神采,到了唐宋时期才有人用“风神”来指称诗歌风格。“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的概称,指的是欧阳修委婉自然的文风,即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常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笔触多情,文章平易自然,纡徐有致,“六一风神”是对欧阳修散文风格的最准确的概括。
  一、纡徐有致的行文结构
  历代以来,欧阳修及其作品都是各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不少评论家都曾用“纡徐”这个词来评论过欧阳修的散文作品,“纡徐”体现的欧阳修将诗歌的情韵与诗韵融合在他的散文中,使散文纡徐有致,具有诗的韵味,他的散文无论是写亲情的《泷冈阡表》还是写师徒情的《送徐无党南归序》,或是写朋友之情的《祭石曼卿文》、《梅圣俞诗集序》、《读李翰文》、《张子野墓志铭》等都文思深远,恳切动人。特别是《读李翰文》更是波澜起伏,委婉曲折,文章一波三折,层层递进。作者描写了通过读李瀚的文章认识李瀚其人的过程,文章一波三折的写出了作者对李瀚本人和其文章认识的变化过程,从否定到怀疑再到赞美,情感可谓是跌宕起伏,整篇文章在回环往复中伴随着纡徐有致的流动感。但最能表现他纡徐有致的行文结构的还是欧阳修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如《丰乐亭记》,文章开头就交代了丰乐亭的地理位置和建亭由来,接着又用太祖皇帝时期的战争说明了此处的历史意义,通过回顾滁州的战争年代,提醒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要懂得感恩报德,接着,欧阳修又写了滁州本地的美景,最后提出了百姓之所以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是因为生活在太平无事的年代,本文说理有理有据,层层递进。
  二、委婉自然的文风
  欧阳修的散文风格被称为“六一风神”,就是指他委婉自然的文风,而委婉自然指的是平易自然与婉曲多致相结合,并不是一味的平铺直叙,就连一些义正言辞的政论文都是这样,本可理直气壮,声色俱厉,但是作者卻没有,作者是采用平易从容的措辞侃侃而谈,写出的文章却也说理详尽,有气势也有锋芒,但是却也不显得剑拔弩张,如他的《相州昼锦堂记》,文章开篇就以苏季子和朱买臣困居乡里时被嫂嫂和妻子嫌弃,他们高中时嫂子和妻子又暗自认罪,十分后悔的事,描写出一幅小人得志,欺贫怕富的人性丑恶画面,接着又描写了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写出他并不像仕人那样,是侥幸得志于一时,他出则为相,入则为将,是一个有才有志之人,并说出了他的志向是恩德遍及百姓,光照后代,接着作者才开始描写“昼锦堂”的来历,并通过魏国公石碑上的诗文描写出魏国公为官清廉,不沽名钓誉,凡是以国事为重的美好品质,该文章语气平易从容,说理详尽,用平淡的词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用委婉说理的方法提醒仕人或者为官者凡是以国事为重,整篇文章说事析理缜密周到,令人信服。
  三、深厚真挚的情感表达
  欧阳修是一个至情至性的文人,他的散文笔触多情,非常注重感情的抒发,他像写诗一样写散文,注重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借景抒情,他对于朝代的兴衰、历史的变迁、朋友的聚散等都有着执着的深情,他的许多散文的创作都源自于他自身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如咏叹宋世太平,人民丰乐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俯仰今昔,怀念友人的《张子野墓志铭》、《祭石曼卿文》、《释秘演诗集》序和描写父母亲情的《泷冈阡表》等,正是因为欧阳修本身含有丰富的情感,写出的文章往往情感丰富而真挚,故而他的散文往往笔触多情,偏于阴柔之美。如《张子野墓志铭》,文中并没有多少直接表达作者与朋友的感情的语句,作者只是委婉用比较写作方法,通过描写好友生前事迹来表达作者自身的深厚感情,这样表达出的感情显得更加真挚。
  此外,欧阳修的记叙文也是表达欧阳修深厚真挚感情的一类文体,他的记叙文往往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往往在叙事写景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深情,其中以《醉翁亭记》最负盛名。欧阳修因触及保守派的利益,被贬滁州,内心郁闷,有志难伸,但他意志并不消沉,到了滁州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文章对山川风景和风土人情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其乐融融,人民生活幸福的画卷,一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却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出了作者“乐”的实质,不是在于山水之间,而是在于百姓安康,人民幸福而乐。全文紧扣一个“乐”字展开,意境清晰,感情充沛,文章一唱三叹,情意绵长。
  欧阳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一生为官之路走得可谓是异常飘摇,多次被贬又多次被重用,每次被诬陷被贬官都会在他的内心和精神上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但即使是这样,他依然积极参与时政,支持革新运动,他反对写文章时用词怪僻险涩,追求文章自然之美,但是也并不是一味地平铺直叙,而是把平易自然与婉曲多致结合在一起,是他的文章说理更加真实可信,所表达的感情也更加真挚动人,也正是因为他自身的不断努力和积极创新,他创作出了他自己散文的独特风格,他写出的散文个体备众,无体不工,他的散文风格被人们称为“六一风神”,这是对欧阳修散文的“美”的一种肯定,是他经历无数曲折后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著.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3月版。
  [2]黄一权.欧阳修散文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周明.论六一风神——欧阳修散文的审美特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9(03)10.
  [4]马茂军.卢陵学与六一风神[J].东南大学学报.2004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水语和汉语都属汉藏语系的语言,量词在水、汉语里都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由于汉语的渗透和影响,水语在量词的使用上与汉语有相同也有不同点,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突出水语量词的特点。  关键词:水语;汉语;量词;比较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人们可能会认为水语在量词的分类、名量词的语法功能等都跟汉语一样,事实上,水语量词虽在某些方面与汉语相同,但在使用上水语有自己不同特点。水语语料主要来自
期刊
摘 要:研究不同地区的方言,可以了解不同地区方言的特色,并且可以促进语言的交流与融合。笔者将就洛阳方言“哩”字做些考察,打破对“哩”的用法的单一化与误解。“哩”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当做具体的分析描述。  关键词:“哩”字;语言现象;功能  在洛阳话语里,“哩”字的使用时非常普遍的,它从古代老百姓的日常口语中诞生,口耳相传一直延续至今。如:“你在干啥哩?”“他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特点以及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体积大。相对普通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还有一些特点,比如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因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化热不能及时
期刊
现代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企业运营情况的好坏,对国家经济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企业日益关注,研究和实施推动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这里,笔者仅就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确定企业价值观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企业价值观是
期刊
摘 要:企业发展需要和谐稳定的环境。做好信访工作是企业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保障,工作中要重点围绕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等问题进行探讨,确保每一起信访案件,思想上重视到位、调查上深度到位、督办上方法到位,多措并举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访工作;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近年来,党中央深化改革工作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我国掀起了社会转型、企业改制的高潮,在管理体制改革、利益调整、
期刊
摘 要:文人画作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绘画思潮在当代中国及世界画坛仍有深刻影响。文人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着文人的气质、情趣及文化追求。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在绘画领域的丰硕成果。文人画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的发展。文人画是美学意义上的宽泛的概念,它的创作主体是文人、士大夫。  关键词:中国文人画;士大夫;书画同源  一、文人画的产生  南
期刊
摘 要: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笔者通过朱熹先生的二三事,揭示出朱熹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朱熹;教育;思想  初识朱熹先生那是2002年,第一次去庐山路过白鹿洞书院,我看到了朱熹先生亲自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教条》。那是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
期刊
摘 要: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多带有鸟纹,本文通过对鸟纹的内涵和功能的分析来探究河姆渡文化对鸟纹的崇拜。  关键词:鸟纹器物;双鸟纹匕柄;双鸟朝阳;鸟形象牙匕  河姆渡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是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在此遗址中出土的多件文物上都带有鸟纹,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并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河姆渡遗址出土
期刊
摘 要:文学对绘画的启迪和引领,使得绘画有了从取形到“传形入神”的发展。中国画史上的“文人画”,正是肇始于此。艺术的语言经过情感与生命的融汇便焕发出不同凡响的神采。一草一树,一花一鸟,经过艺术家心灵的映射、浸润,便是一种灵奇之境,一种宜于意会,难以言状的人性美。古语“书画同源”,这个“书”就是“字”(书法)。字与画,既是同源而生,由汉字组成的题画诗,自然便是与画卷骨血相联的组成部分了。明代“吴门四
期刊
摘 要:苏轼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颗耀眼明星,是文学、书法、绘画之集大成者。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三人因文学成就突出,世称“三苏”。在书法造诣上,因苏轼与同时代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宋代书法成就,故而被后人并称为“宋四家”。本文对苏轼书法的源头进行总结,对他书法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苏轼;书法;特点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