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创新的“游戏规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转向应用驱动的创新模式,这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对消费者体验的深度挖掘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模式。微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创新而言的:技术创新是工业时代的思维,是“公司为中心”的创新方式;微创新是信息时代的思维,是“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方式。
管理大师普拉哈拉德曾警告说:公司中心型创新方式已经消亡。相反,顾客凭借个人经历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传奇”企业难逆下沉趋势
诺基亚真的以人为本吗?No。
2000年诺基亚市值是苹果的24倍,2008年被苹果超越,2011年市值仅为苹果的7%。曾濒临死亡的诺基亚一直不敢掉以轻心,2010年的研发费用达59亿欧元,是苹果的四倍多。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而iP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手机。但是,在这波智能手机浪潮中,诺基亚先是被苹果赶超,又被Android系手机超越,最大的原因就是动作迟缓、犹豫不决、没有审时度势的转型与创新。
另一个例子是戴尔。今年2月5日,戴尔宣布进行价值244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以逃避股市的压力,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最大的私有化交易,标志着PC时代彻底终结。一个曾经传奇的公司举起白旗,真应了乔布斯那句狠话:可怕的是产品人被营销人打败。
这几年,戴尔不可思议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大步落后。迈克尔·戴尔竟然说平板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这判断力跟黑莓的历任CEO有得一拼。总之,这导致了戴尔的最大失误:定位不清晰,没有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
一个靠消费业务起家的PC领导企业,却在绩效考核指标的驱动下,追随IBM的脚步转向利润更高的企业市场,没赶上这几年的消费浪潮。戴尔早已去PC化,而大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仍把戴尔当做“PC公司”来看,可戴尔这些年完全没有明星级产品来撑场面。私有化显示了戴尔东山再起的决心,但是要实现在产业链上的攀升,必须考虑跟上移动互联网和服务化的潮流才有前景,这将是戴尔要面对的严峻考验。
微软也在戴尔私有化过程中融资了20亿美元,短期内有利于缓解来自竞争对手苹果的压力,但是无法扭转整个PC行业下沉的趋势。实际上,微软的问题和戴尔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还在固守PC这个行业是不靠谱的。微软推出的WIN8市场反响也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戴尔的投资,是解决不了整个PC业下沉趋势的。如果不能彻底地找到顾客的痛点所在并让用户迅速接受自己的诚意,适应从PC迅速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转型并有所作为的话,任何措施都不可能制止它们的下滑趋势。
“阿里入浪”的创新领悟
与诺基亚、戴尔,包括微软这些动作迟缓的巨无霸相比,国内的阿里巴巴和新浪则对微创新领悟得更快,转身得更敏捷且果断。
去年年底就传言的“阿里入浪”前些日子终于尘埃落地,促成这次“阿里入浪”背后的一个隐形推手就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日益强大得让他们如坐针毡的微信。
马云此前就在瑞信亚洲投资会议上坦陈,阿里巴巴在创新方面不如腾讯,希望借助收购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阿里巴巴三年前即已推进移动业务,但未能与竞争对手腾讯及其微信旗鼓相当。马云说:“我们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不够幸运,也没有太多创新。在创新方面,阿里巴巴不如腾讯,他们拥有强大的微信。”他认为,阿里巴巴的应对之策包括并购和收购,并招聘更多人手。
这次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8%。另外,新浪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新浪董事长曹国伟说:“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双方会共同探索社会化电商和移动电商。当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最大的电商平台相遇时,想象空间巨大。微博平台的发展将更加稳健。微博目前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未来也可以同时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商务平台,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圈。”
可以将曹国伟这句话解读为:商业化是新浪微博最大的痛,此前的人事调整算是对此前商业化不力的一个交代,但是必须要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新浪微博的商业化在尝试过广告、游戏后,在微创新方面终于明确了一个大方向——社会化电商,而且这也方便数据挖掘。
马云说:“此次战略合作,我们相信微博将更微博,社交媒体的生命力将更健康、更活跃,传递的正能量更多。我们也相信,两大平台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发展,而且会给微博用户带去更多独特、健康、持久的服务。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惊喜。”
对马云这句话的解读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只做媒体,天天“爆料和自拍”的确缺乏持续性,博客就是前车之鉴。独特、健康、持久的服务就是社会化电商。这是硬需,离钱也很近。
新浪的痛点是微博商业化,想清楚了,离钱最近的不是广告、游戏,是电商。
阿里的痛点是个性化,如何让大量小而美的店铺也有流量入口?淘宝经过了三个战略点,早期是卖便宜,前几年是卖方便,现在是卖个性。为什么马云要强调小而美?阿里巴巴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暗网”。如果把淘宝、天猫比喻成一个大商城,可能有几亿平方米,成千上万的用户涌在这个大商城的门口,而很多店铺并没有被搜索到。要想解决“暗网”问题,只有靠数据挖掘,同时找到能支撑这种大数据的流量入口,微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微创新的三点式思维
痛点思维。有不少互联网公司CEO、创业者都自称首席体验官,但是真正能把这一职位做到极致的并不多。我认为,首席体验官的最大考验是发现用户的痛点,甚至是发现最痛的需求点。
产品卖点思维。微创新就是一个显微镜:将别人平常忽略的地方,进行无数倍的放大、聚焦,变成具体的、让用户感动的产品卖点。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会说“得产品经理得天下”?因为产品经理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个引擎。一是把痛点变成用户可感知的解决方案,二是持续性的顶层设计,只做点状产品创新无意义。
社交爆点思维。抓住了用户痛点,有了产品卖点,还需要引爆它,让用户感知和感动。而社交网络则提供了一个事件营销、病毒营销的低成本方式。从心理学上,传播有两类,一是官方传播,一是非官方传播。在过去,非官方传播仅限于流言蜚语、偶遇、闲谈等,折腾不出多大的动静。现在,随着微博、微信、SNS的崛起,非官方传播爆发出巨大的能力,这就是社会化营销的一个本质——引爆非官方传播的力量。
管理大师普拉哈拉德曾警告说:公司中心型创新方式已经消亡。相反,顾客凭借个人经历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传奇”企业难逆下沉趋势
诺基亚真的以人为本吗?No。
2000年诺基亚市值是苹果的24倍,2008年被苹果超越,2011年市值仅为苹果的7%。曾濒临死亡的诺基亚一直不敢掉以轻心,2010年的研发费用达59亿欧元,是苹果的四倍多。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而iP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手机。但是,在这波智能手机浪潮中,诺基亚先是被苹果赶超,又被Android系手机超越,最大的原因就是动作迟缓、犹豫不决、没有审时度势的转型与创新。
另一个例子是戴尔。今年2月5日,戴尔宣布进行价值244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以逃避股市的压力,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最大的私有化交易,标志着PC时代彻底终结。一个曾经传奇的公司举起白旗,真应了乔布斯那句狠话:可怕的是产品人被营销人打败。
这几年,戴尔不可思议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大步落后。迈克尔·戴尔竟然说平板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这判断力跟黑莓的历任CEO有得一拼。总之,这导致了戴尔的最大失误:定位不清晰,没有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
一个靠消费业务起家的PC领导企业,却在绩效考核指标的驱动下,追随IBM的脚步转向利润更高的企业市场,没赶上这几年的消费浪潮。戴尔早已去PC化,而大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仍把戴尔当做“PC公司”来看,可戴尔这些年完全没有明星级产品来撑场面。私有化显示了戴尔东山再起的决心,但是要实现在产业链上的攀升,必须考虑跟上移动互联网和服务化的潮流才有前景,这将是戴尔要面对的严峻考验。
微软也在戴尔私有化过程中融资了20亿美元,短期内有利于缓解来自竞争对手苹果的压力,但是无法扭转整个PC行业下沉的趋势。实际上,微软的问题和戴尔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还在固守PC这个行业是不靠谱的。微软推出的WIN8市场反响也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戴尔的投资,是解决不了整个PC业下沉趋势的。如果不能彻底地找到顾客的痛点所在并让用户迅速接受自己的诚意,适应从PC迅速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转型并有所作为的话,任何措施都不可能制止它们的下滑趋势。
“阿里入浪”的创新领悟
与诺基亚、戴尔,包括微软这些动作迟缓的巨无霸相比,国内的阿里巴巴和新浪则对微创新领悟得更快,转身得更敏捷且果断。
去年年底就传言的“阿里入浪”前些日子终于尘埃落地,促成这次“阿里入浪”背后的一个隐形推手就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日益强大得让他们如坐针毡的微信。
马云此前就在瑞信亚洲投资会议上坦陈,阿里巴巴在创新方面不如腾讯,希望借助收购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阿里巴巴三年前即已推进移动业务,但未能与竞争对手腾讯及其微信旗鼓相当。马云说:“我们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不够幸运,也没有太多创新。在创新方面,阿里巴巴不如腾讯,他们拥有强大的微信。”他认为,阿里巴巴的应对之策包括并购和收购,并招聘更多人手。
这次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8%。另外,新浪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新浪董事长曹国伟说:“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双方会共同探索社会化电商和移动电商。当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最大的电商平台相遇时,想象空间巨大。微博平台的发展将更加稳健。微博目前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未来也可以同时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商务平台,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圈。”
可以将曹国伟这句话解读为:商业化是新浪微博最大的痛,此前的人事调整算是对此前商业化不力的一个交代,但是必须要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新浪微博的商业化在尝试过广告、游戏后,在微创新方面终于明确了一个大方向——社会化电商,而且这也方便数据挖掘。
马云说:“此次战略合作,我们相信微博将更微博,社交媒体的生命力将更健康、更活跃,传递的正能量更多。我们也相信,两大平台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发展,而且会给微博用户带去更多独特、健康、持久的服务。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惊喜。”
对马云这句话的解读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只做媒体,天天“爆料和自拍”的确缺乏持续性,博客就是前车之鉴。独特、健康、持久的服务就是社会化电商。这是硬需,离钱也很近。
新浪的痛点是微博商业化,想清楚了,离钱最近的不是广告、游戏,是电商。
阿里的痛点是个性化,如何让大量小而美的店铺也有流量入口?淘宝经过了三个战略点,早期是卖便宜,前几年是卖方便,现在是卖个性。为什么马云要强调小而美?阿里巴巴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暗网”。如果把淘宝、天猫比喻成一个大商城,可能有几亿平方米,成千上万的用户涌在这个大商城的门口,而很多店铺并没有被搜索到。要想解决“暗网”问题,只有靠数据挖掘,同时找到能支撑这种大数据的流量入口,微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微创新的三点式思维
痛点思维。有不少互联网公司CEO、创业者都自称首席体验官,但是真正能把这一职位做到极致的并不多。我认为,首席体验官的最大考验是发现用户的痛点,甚至是发现最痛的需求点。
产品卖点思维。微创新就是一个显微镜:将别人平常忽略的地方,进行无数倍的放大、聚焦,变成具体的、让用户感动的产品卖点。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会说“得产品经理得天下”?因为产品经理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个引擎。一是把痛点变成用户可感知的解决方案,二是持续性的顶层设计,只做点状产品创新无意义。
社交爆点思维。抓住了用户痛点,有了产品卖点,还需要引爆它,让用户感知和感动。而社交网络则提供了一个事件营销、病毒营销的低成本方式。从心理学上,传播有两类,一是官方传播,一是非官方传播。在过去,非官方传播仅限于流言蜚语、偶遇、闲谈等,折腾不出多大的动静。现在,随着微博、微信、SNS的崛起,非官方传播爆发出巨大的能力,这就是社会化营销的一个本质——引爆非官方传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