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心理在舆论反转中的作用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反转,结合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得出社会心理在一次舆论过程中有以下作用:首先,社会心理起到了舆论反转的奠基作用。由于社会心理的暗示与虚假投射等特点,第一次产生的舆论往往就偏离了真相,是情绪的集合,为之后的舆论反转起到了奠基作用。其次,社会心理加剧了舆论转向的速度。法兰克福学派反思资本主义对个人的入侵和媒介技术导致的“单向度的人”。基于此种担忧,提出了做理性公众,促进理性公众舆论的希冀。
  关键词  舆论反转;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心理理论;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039-02
  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即社会是一个整体,是最早的传播学概念之一①。社会学家西皮奥·西盖勒1891年出版的论著《群体犯罪》从个体心理学衍生出“集体心理学”,他提出了“暗示的力量”来解释为什么会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勒庞也在他的《乌合之众》里分析了群众行为。弗洛伊德则不认同“暗示的专制”认为是个体让自己受到他人暗示的影响,主动放弃了他的独特性(singularity),因为他感到有必要和他人融洽相处。那么暗示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心理?与此类似的社会心理到底对社会以及社会舆论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展开论述。
  1  理论视角
  1.1  社会心理的定义
  所谓社会心理(Social psyche)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对社会事件所做的一种互有影响、互有制约的心理反应”②。艾略特·阿伦森则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③,也有说法从社会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行为的系统研究,它涉及我们如何认识其他人,如何对别人做出反应和别人如何对我们做出反应”④。也有日本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对现象的考察,“社会心理学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现象,用一定的客观的共同方法去探讨,完全实证地归纳出在这类现象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法则性和一般性的科学”⑤。
  1.2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
  上述内容都表明,社会心理学注重研究个人心理、社会心理以及二者的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心理理论在注重了以上三点的同时,还蕴涵了心理学的无意识理论、本能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学的社会互动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社会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心理控制理论。它采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视角对战时与战后社会中人的本体地位与人的困境进行思考。他们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人的各种束缚,使人变得更加自由的同时,也使得人感到更加孤独、不安与无意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大多人没有真正的自我同一感,因为自我意识成为了顺从意识。
  2  社会心理与舆论反转
  2.1  新媒体环境中的舆论反转
  张相涛在《基于传播学角度看舆论反转的构成因素》一文中,将“舆论反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忽略客观事实、丢失中立立场、片面报道;第二阶段也是外在动力:消极回应、淡化事实、未能及时公布事实真相;事件的及时还原、媒介的迅速跟进是舆论反转的最终结果也是第三阶段”。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事件层出不穷,如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爆打事件、2014年湘潭产妇羊水栓塞事件、厦大校长被炮轰“食堂耍特权”事件等。舆论发酵一般产生于事件爆料之后,而舆论反转往往产生于真相披露之后。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实时性等特点,人人都可以爆料,往往导致事实爆料与真相有所偏差。
  2.2  结合“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
  分析
  2018年9月,中国游客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家三口被扔坟场的事件在网上火了起来。
  事件回顾:
  阶段一:当地时间9月2日凌晨1点左右,入住。来自中国的游客曾先生,带着父母一家三口,来到首都斯德哥尔摩,准备入住提前预定的酒店却发现早到了一天。阶段二:当地时间9月2日凌晨1点到2点左右,酒店大堂休息。根据曾先生自己的描述,酒店前台在此刻的态度,还是比较友好的:“允许暂时坐在大堂,员工还主动调低了大堂的背景音乐音量”。阶段三:当地时间9月2日凌晨1点到2点之间,曾先生带回一中国女留学生,产生初步
  冲突。
  事件引发的舆论即舆论反转:
  根据微博上的相关的报道,由此引发的两次舆论反转了三次。这里面社会心理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在第一次舆论发酵的时候,正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通过精神分析理论细致分析了反犹主义的发生机制提出的“虚假投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使得舆论极化。这个阶段的舆论不顾事实,情绪为上。在第二次舆论反转,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提到的“心理逃避”,只要出现一个意见领袖的不同意见,舆论便迅速转向。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群众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性格盔甲”,也就是“威权主义性格”,外在的威权主义内在使得人们从内心服从。
  3  结论
  根据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心理理论,结合新媒体平台上事实爆料到真相披露过程的特点,分析瑞典游客事件,可以得出社会心理在舆论过程中起到了奠基作用。在一个完整的舆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次舆论反转。首先,社会心理起到了舆论反转的奠基作用。为什么说社会心理起到了奠基作用?因为社会心理的暗示与虚假投射等特点,第一次产生的舆论往往就偏离了真相,是情绪的集合,为之后的舆论反转起到了奠基作用。其次,社会心理加剧了舆论转向的速度。在跟进报道中,一旦某媒体或者某意见领袖发出来不同的声音,根據社会心理中的威权主义服从的理论,人们的内心立刻会因为逃避自由,放弃自我思考,立刻服从这个不同的声音,从而加速了舆论反转的速度。   4  引发的思考:公众的理性和公众舆论的
  理性
  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们对当代工业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始终围绕着社会与人性的对立和冲突。法国学者Virilio认为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失去了存续感(sense of duration),人们彼此之间不再通过身体的移动参与社会生活,而是通过手指在屏幕上的滑动(Virilio,1990)。技术成为新的统治形式,技术理性把语言和思想简化为单向度,物品被等同于功能,本体等同于现象,本质被等同于存
  在⑥。福柯所描述的“圆形监狱”被传播学者用来研究媒介的控制。一些媒介在控制中起到了“组织机器”的作用,通过组织空间、控制时间,持续监视个体,以确保某种行为方式的绝对在生产(Etienne Allemand,1980),例如使用微博的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监视,管制也不仅仅再通过规训,而是通过制造对微博的迷恋。法兰克福学派看到了过度的传播以及其导致的社会心理意义上的意义的断裂、现实感的遗失和幻想的盛行。“个体越依赖网络就越得不到情感的充实,从而也就越想通过网络来接触欢乐场,去寻求满足,最终只会陷入更大的空虚”⑦。
  在资本的控制下,我们不由自主地成为了没有自己的思考的“单向度的人”。为什么大家如此容易跟着舆论走?为什么如今舆论常常转向?因为我们裹挟在社会心理中,丧失了自己的判断。产生情绪之前,要有清楚真相的意识。公众的理性不等同于公众舆论的理性,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看起来总是安全的。但是我们要乐观,足够数量的理性的公众,有可能带来理性的公众舆论。
  注释
  ①阿芒·马特拉,米歇尔·马特拉,传播学简史,孙五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17。
  ②沙莲香,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7。
  ③[美]艾略特·阿伦森,社会心理学入门,郑日昌,张珠江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95:13。
  ④[美]J.L.弗里德曼,D·O·西尔斯,J·M·卡尔史密斯,社会心理学,高地,高佳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5。
  ⑤[日]古烟和孝著,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天津:南開大学出版社,1986:2。
  ⑥马尔库塞,1964,单向度的人。
  ⑦范和生,李三辉,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心理重构,2014,第4期,183-185。
  参考文献
  [1]杜丽燕,尚新建.弗洛姆论逃避自由:心理学视角[J].求是学刊.2012(1):37-41.
  [2]张相涛.基于传播学的角度看舆论反转的构成因素[J].传媒与版权,2015(7):16-17.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尤其纸媒纷纷开始转型,《新京报·动新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新京报·动新闻》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大规模成体系地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平台。因此文章将此新产品样态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新京报·动新闻》在报道中的四大传播特征,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动画新闻视频在未来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 新京报;动新闻;动画新闻视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
期刊
摘 要 安徽商报社新一轮媒体深度融合改革以“坚定一个信念、开展两项改革、实施三个再造”为目标,坚持并强化“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是内容”这一理念,以深化采编播发机制和考评机制两项改革为抓手,初步实现记者采写制作、新媒体平台刊播、纸媒改造等三项流程的革新再造,构筑了报、网、微、端、屏一体联动、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播途径,受众群体由纸媒时代的30万人次激增至融媒体时代的过亿人次,媒体融合的方向和路径明确
期刊
摘 要 自2016年以来短视频以病毒式传播入侵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艺术形式中较为独特的朗诵艺术也是趁着文化综艺的火热和短视频的来袭得到更多人青睐。在文化工业的逻辑主导和新技术手段传播的多方合力下,朗诵如何依旧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是笔者思考的核心。笔者参考了情境主义的艺术革命策略,将原本立足于先锋文学艺术的方法加以运用,结合现实背景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从“漂移”“异轨”“构境”三种
期刊
摘 要 微信公众号推文已成为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浙江民宿依托公众号进行行业类的宣传有其自身的编辑特色与技巧。公众号“浙江民宿”具有集成式特点,加之对其他民宿类公众号的观察,由此总结出民宿类公众号具有体量中等而不短小、主推特色民宿资讯、偏文艺的语言叙述、以文字图片为主的编辑特色,也拥有注重文字的文艺风格、围绕推送重点进行内容打造、利用标题吸引受众、讲究内容布局、大量使用唯美图片素材等编辑技巧,并
期刊
摘 要 通过了解融媒时代概念,结合实际情况着重研究融媒时代杭州电视台外宣工作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融媒时代;外宣工作;杭州电视台;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8-0112-02  1 融媒时代概念  早在1983年,普尔教授(美国)便在《自由的科技》中提到了“融媒时代”的概念,其在文中的本意是:“各种媒介会在发展中表现出
期刊
摘 要 以山西农村广播为例,从各节目内容定位以及播出编排、新媒体融合、广播活动举办等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了对农广播如何体现自身独特媒体精神,彰显服务“三农”的理念,成为竞争实力强劲的特色广播。文章从实际操作展开论述,内容详实准确,论据丰富可参考借鉴性强,较好地阐述了对农广播的运营方法。  关键词 對农广播;节目内容;广播活动;多媒体合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台成为广大网民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表达观点和情感的地方。网络对社会监督起到重要作用,认识和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能够发现舆情发展的潜在风险,避免群众的过激行为。以杭州女童失踪案为例,选择知乎作为研究平台,使用网络舆情“六阶段”模型,结合“百度指数”可视化工具进行发展阶段划分。通过爬虫、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等方法获得每个阶段公众关注的
期刊
摘 要 网游从主机、PC端到手机端的更迭,使得参与游戏劳动的“玩工”规模不断扩大。“玩工”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免费“劳作”,而且还需要负担成本的代价,与传统工厂工人相比,“玩工”被剥削得更加彻底。资本占有者通过同意的生产、时间的侵入和空间的扩张、社交网络的涉入掩盖了对“玩工”无情的剥削,完成了“资本扩张的阴谋”,成就了“完美的犯罪”。  关键词 数字劳工;剥削逻辑;非物质劳动;网络游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朗读者》在节目内容、形式和传播策略上的创新路径,思考和总结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创新性发展道路上的启示。  关键词 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模式创新;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9-0100-03  从2013年开始,以央视为代表的各级广电机构开始探索出一条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
期刊
摘 要 借助符号学相关理论解读了“锦鲤”IP的符号嬗变过程中能指与所指的变化关系,辅以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和视角从互联网媒介、传播模式和意见领袖三个方面对其中的IP符号传播场域构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一窥互联网语境下IP符号意义嬗变的传播逻辑和原理。  关键词 锦鲤;IP;符号;符号学;公共关系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03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