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关爱帮助党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大学生党员较普通的大学生党员具有特殊性,贫困大学生党员最大的特征在于家庭经济较困难,他们背负着家庭使命,同时也背负着国家及社会对他们期望,他们渴望追求崇高理想,但往往受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所迫,他们在追求入党的过程中以及入党后感到迷茫。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这些贫困大学生党员,使得他们在党组织的关怀和激励中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和相关配套实施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维护了教育公平,保证了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其打造了一个经济基础,从而具备追求个人理想的能力。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作用概述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包括助困与育人。首先,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大学生党员解决经济生活困难问题。其次,通过德育工作可以激发贫困大学生党员自强不息,追求自我实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第一、奖学金激励贫困大学生党员争先创优。高校奖学金的设置具有激励效应,这种激励效应是通过评奖评优等外在因素的刺激,使贫困大学生党员处于追求上进的状态,以进一步鼓励、激发、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即通过对优秀者、先进者某种行为的肯定和奖励以及对优秀事迹的宣传,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他们共同进步的目的。针对大学生党员热情高,荣誉感强,同时又渴望被理解、被肯定这一心理特点,如果恰如其分地对党员学生的努力成绩予以肯定、奖励,无疑对他们保持上进势头,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全面成才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助学工作启发贫困大学生党员发扬慈善精神。为了体现党和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国家有关部门颁发了《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国家助学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覆盖面为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也可以分为2-3档,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此外,预算外的社会助学金资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助困助学的功能。作为贫困学生,国家及社会助学金助困育人功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解决了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使其无后顾之忧,而助学工作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慈善精神也深刻地鼓舞着他们,使其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铭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慈善精神,使其更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精神资助启发贫困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实现。高校助学工作是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举的,从贫困学生入学时的绿色通道开始到毕业前,学校安排了关于精神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座谈以及实践活动。具体来讲,高校助学工作的精神资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举办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例如:心理健康讲座、励志教育讲座以及诚信还贷教育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他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其次,定期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通过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交谈,贫困大学生党员能畅所欲言,从而使辅导更加动态地了解了贫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也使辅导员能从言传身教中启发贫困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实现。最后,组织贫困学生参加公益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贫困大学生党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或者社会上参加志愿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体会责任、感恩、诚信以及自强不息等高尚品质。
第四、勤工助学为贫困大学生党员搭建能力培训平台。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院校勤工助学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高等学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报酬。”勤工助学对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如下:一是有利于新时期加强贫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好地了解历史与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品质,树立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并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思想。二是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党员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深入实践的有效方式,使其发挥在学生中的骨干作用,作为新时期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勤工助学在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搭建了能力培训平台。三是勤工助学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党员身心健康,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作用
第一、摸底基层学生党支部中贫困大学生党员的情况,建立贫困大学生党员信息库。学生党支部依据学生资助工作关于贫困生认定的结果,实时摸底并更新支部内贫困生党员情况,建立贫困大学生党员信息库,信息采集具体应包括以几个方面:一是支部内贫困大学生党员的名单;二是支部内贫困大学生党员的贫困程度,分为特殊困难、困难以及一般困难;三是了解导致其贫困的原因;四是了解其学习及工作情况。
第二、掌握贫困大学生党员的特点,扩大“奖、勤、助、贷、补”等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党员覆盖面。依托贫困大学生党员信息库,对贫困大学生党员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学习及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因材施助方法,扩大“奖、勤、助、贷、补”等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党员覆盖面。首先,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采用贷款、助学金及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资助。其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但在学业方面表现突出者,应鼓励其争取奖学金。第三,对于实践能力弱的贫困大学生党员,应当鼓励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获得资助的同时也增强实践能力。
第三、建立贫困大学生党员感恩励志教育体系,提高贫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其共产主义信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助困与育人并举的,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依据,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为重点,包含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爱校教育等为内容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感染、塑造、凝聚、号召贫困大学生党员,引导贫困大学生党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勤劳奋斗的优良品质。首先,建立定期谈话制度,定期组织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党员干部与贫困大学生党员谈心,倾听贫困大学生党员的呼声及思想动态;其次,在各党支部开展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爱校教育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增强了贫困大学生党员诚信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自强意识及爱校意识。最后,从贫困大学生党员中挖掘典型人物,宣传贫困大学生党员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在贫困大学生党员中形成一种诚实守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良好氛围。
第四、建立针对贫困大学生党员的勤工助学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贫困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骨干作用。勤工助学活动岗位为广大贫困学生搭建了缓解经济压力及增强实践能力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贫困大学生党员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骨干作用,必须建立针对贫困大学生党员的勤工助学绩效考核制度。首先,确立合理的绩效目标,确立关键绩效指标,勤工助学的绩效目标是实现助学及提高实践能力,而对于贫困大学生党员,对其勤工助学工作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否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能否在实践中时刻保持先进性,三是在实践中能否体现其创新性。其次,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对贫困党员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工作绩效进行沟通和认可的过程,并订立正式书面协议即绩效计划表,有助于勤工助学有章可循。第四,合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勤工助学工资发放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的依据。
注:本文为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建课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作用研究”(编号:2011A06)的部分成果。
(作者:吴燕鹏,硕士,广东工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与创新;林伟英,何淑霞,均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彭大成,贾岚.党内关怀的内涵、机制及其优化.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51-55
[2] 许莉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206-208
[3] 王姝瑛.关于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07(12):73
[4] 杨武生.当前资助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党员的影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3-65
[5] 张震宇.高校贫特困生资助现状与帮困对策.教育与职业,2008(11):67.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和相关配套实施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维护了教育公平,保证了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其打造了一个经济基础,从而具备追求个人理想的能力。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作用概述
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包括助困与育人。首先,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大学生党员解决经济生活困难问题。其次,通过德育工作可以激发贫困大学生党员自强不息,追求自我实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第一、奖学金激励贫困大学生党员争先创优。高校奖学金的设置具有激励效应,这种激励效应是通过评奖评优等外在因素的刺激,使贫困大学生党员处于追求上进的状态,以进一步鼓励、激发、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即通过对优秀者、先进者某种行为的肯定和奖励以及对优秀事迹的宣传,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他们共同进步的目的。针对大学生党员热情高,荣誉感强,同时又渴望被理解、被肯定这一心理特点,如果恰如其分地对党员学生的努力成绩予以肯定、奖励,无疑对他们保持上进势头,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全面成才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助学工作启发贫困大学生党员发扬慈善精神。为了体现党和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国家有关部门颁发了《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国家助学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覆盖面为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也可以分为2-3档,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此外,预算外的社会助学金资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助困助学的功能。作为贫困学生,国家及社会助学金助困育人功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解决了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使其无后顾之忧,而助学工作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慈善精神也深刻地鼓舞着他们,使其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铭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慈善精神,使其更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精神资助启发贫困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实现。高校助学工作是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并举的,从贫困学生入学时的绿色通道开始到毕业前,学校安排了关于精神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座谈以及实践活动。具体来讲,高校助学工作的精神资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举办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例如:心理健康讲座、励志教育讲座以及诚信还贷教育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他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其次,定期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通过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交谈,贫困大学生党员能畅所欲言,从而使辅导更加动态地了解了贫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也使辅导员能从言传身教中启发贫困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实现。最后,组织贫困学生参加公益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贫困大学生党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或者社会上参加志愿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体会责任、感恩、诚信以及自强不息等高尚品质。
第四、勤工助学为贫困大学生党员搭建能力培训平台。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院校勤工助学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高等学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报酬。”勤工助学对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如下:一是有利于新时期加强贫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好地了解历史与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品质,树立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并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思想。二是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党员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深入实践的有效方式,使其发挥在学生中的骨干作用,作为新时期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勤工助学在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搭建了能力培训平台。三是勤工助学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党员身心健康,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作用
第一、摸底基层学生党支部中贫困大学生党员的情况,建立贫困大学生党员信息库。学生党支部依据学生资助工作关于贫困生认定的结果,实时摸底并更新支部内贫困生党员情况,建立贫困大学生党员信息库,信息采集具体应包括以几个方面:一是支部内贫困大学生党员的名单;二是支部内贫困大学生党员的贫困程度,分为特殊困难、困难以及一般困难;三是了解导致其贫困的原因;四是了解其学习及工作情况。
第二、掌握贫困大学生党员的特点,扩大“奖、勤、助、贷、补”等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党员覆盖面。依托贫困大学生党员信息库,对贫困大学生党员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学习及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因材施助方法,扩大“奖、勤、助、贷、补”等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党员覆盖面。首先,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采用贷款、助学金及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资助。其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但在学业方面表现突出者,应鼓励其争取奖学金。第三,对于实践能力弱的贫困大学生党员,应当鼓励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获得资助的同时也增强实践能力。
第三、建立贫困大学生党员感恩励志教育体系,提高贫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其共产主义信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助困与育人并举的,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依据,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为重点,包含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爱校教育等为内容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感染、塑造、凝聚、号召贫困大学生党员,引导贫困大学生党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勤劳奋斗的优良品质。首先,建立定期谈话制度,定期组织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党员干部与贫困大学生党员谈心,倾听贫困大学生党员的呼声及思想动态;其次,在各党支部开展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爱校教育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增强了贫困大学生党员诚信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自强意识及爱校意识。最后,从贫困大学生党员中挖掘典型人物,宣传贫困大学生党员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在贫困大学生党员中形成一种诚实守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良好氛围。
第四、建立针对贫困大学生党员的勤工助学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贫困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骨干作用。勤工助学活动岗位为广大贫困学生搭建了缓解经济压力及增强实践能力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贫困大学生党员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骨干作用,必须建立针对贫困大学生党员的勤工助学绩效考核制度。首先,确立合理的绩效目标,确立关键绩效指标,勤工助学的绩效目标是实现助学及提高实践能力,而对于贫困大学生党员,对其勤工助学工作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否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能否在实践中时刻保持先进性,三是在实践中能否体现其创新性。其次,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对贫困党员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工作绩效进行沟通和认可的过程,并订立正式书面协议即绩效计划表,有助于勤工助学有章可循。第四,合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勤工助学工资发放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的依据。
注:本文为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建课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培养贫困大学生党员的作用研究”(编号:2011A06)的部分成果。
(作者:吴燕鹏,硕士,广东工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与创新;林伟英,何淑霞,均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彭大成,贾岚.党内关怀的内涵、机制及其优化.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51-55
[2] 许莉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206-208
[3] 王姝瑛.关于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07(12):73
[4] 杨武生.当前资助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党员的影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3-65
[5] 张震宇.高校贫特困生资助现状与帮困对策.教育与职业,2008(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