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抽油机杆不下井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处理杆滞后井的经验教训。介绍了在2013年遇到的三口杆不下问题的处理过程。针对酸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取得的新认识,并提出了在日常工作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及下步打算。
关键词:抽油机杆滞后;酸洗;问题井治理
中图分类号: TE933文献标识码: A
某队抽油机多井次连续出现由于非机械性原因导致的杆滞后问题,经了解,全矿范围内此类杆滞后问题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尤其是非聚合物区块开始出现此类杆滞后问题,并且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因为杆不下严重导致产液量下降、抽油杆完全卡死而检泵的现象越来越多,成为了影响泵况治理的一项新问题。
1问题概况
某队共有25口抽油机井,其中水驱井24口,后续水驱井1口。从2011年底开始出现抽油杆下行滞后现象,2012年全年共出现此类问题4口,累计5井次,经酸洗1口井恢复运转,其他四口井滞后严重最终检泵,造成检泵负担增加。从这些问题井的检出情来看,在泵筒内活塞上、防砂槽、游动凡尔罩附近都有一种异物沉积,经过证明这层异物就是影响抽油杆下行滞后的主要原因,异物堆积严重最终造成固定凡尔堵死、活塞拉伤、卡泵,甚至磨漏油管。2013年,A1、A2、A3又相继出现杆不下情况,其中A1为新出现井,其他两口上一年都曾经出现过杆滞后现象。根据上一年的经验,及时采取了处理措施。在治理新出现的问题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新发现,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结合近两年的针对杆不下井所做的工作,让我们对抽油机杆滞后问题的治理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经验。
表1 2013年酸洗情况
2问题的处理过程
根据去年经验,酸洗是解决杆滞后最有效的手段。对于已经出现杆滞后现象的井,只有在油井尚能运转之时进行酸洗,从地面打入的酸液才能较好的作用于泵筒,酸洗才有效果。所以在2013年里,我们对新出现的三口问题井及时进行了酸洗。但是由于各单井情况各不相同,有下行滞后严重的井,有遇阻轻微的;有酸洗后恢复正常运转的,有洗后效果不明显最终导致检泵的。今年处理酸洗井的经验,结合去年经验,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寻找造成各单井不同情况的原因,我们将各单井酸洗情况进行分析。
2.1 酸洗时机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因为情况越轻,泵筒内聚合物反应物越少,结构疏松,还没有形成硬的垢质。在酸洗过程有限的时间内,更易被溶解。如A3,7~8个冲程中有一次下行遇阻,且离下死点较近。且电流产液都没有变化,说明泵筒中被聚合物反应物是疏松的,还没有形成硬块,抽油杆在下行过程中遇到垢质会降低速度,但是阻力并不大,此时酸洗效果最好;如A2,抽油杆遇阻的距离达到1.5m,且伴随响声,这时测量下电流增大,说明泵筒内异物已经很多,硬度较大,抽油杆下行时要克服阻力做工加大,酸洗时要将垢质全部清除有更大的难度;而A1这种情况,下行至2m就遇阻,且产液量大幅下降,说明此时凡尔已被垢质堵死,此时酸洗效果难以达到。
2.2 酸洗过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酸洗现场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通常的酸洗流程是:利用泵车从套管注入酸液,直到井口取样见到酸液反出,此时停止注入,整个注入过程抽油机保持在停止状态。之后保持3~4小时的作用阶段,此过程中平均每半小时起抽一次,做几个冲程的往复运动再停机。之后酸洗队开始从套管注入凉水排酸,从油管连接胶皮管回收,此过程抽油机也一直保持停机状态,直到酸液完全替净为止。但是在观察A1和A2酸洗现场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这两口井排酸过程中,均未见到酸液排出。其中A2在停止注水后,洗井车后箱所带的1.5立方米存水在洗井车未启动的情况下被吸入井筒内。这种现象应我们判断为是地层亏空严重造成的,大部分酸液进入地层。如果保持停机状态下酸洗,那么在整个注酸过程中,要靠注入酸液的压力顶开固定凡尔,使酸液进入泵筒。但是对于一些地层亏空形成负压的井,酸液在注入过程中会很快进入地层,对泵筒的作用就很少了。因此在酸洗A2时,我们吸取了A1的经验,跟酸洗队进行沟通,实验在注入酸液的过程中保持抽油机运转,这样起到了更好的作用效果。这也就是A2的酸洗效果要好于A1的又一原因。
2.3洗井对杆不下的影响
杆滞后的问题在这两年中一直困扰着我们,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在洗井过程中,洗前原本正常运转的井,洗井过程中就会突然出现杆滞后的现象,而且随着洗井过程的持续,滞后现象越发明显,直至最后出现抽油杆完全卡死。在洗井过后需要停机一段时间才能缓慢正常运转。而且随着洗井次数的增加,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渐渐出现抽油机正常运转时也会出现光杆下行滞后现象。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那就是对这一类井来说,洗井越频繁,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大,因此,我们考虑调整这一类井的热洗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并对這些井进行动态跟踪,在没有明显的功图电流产液量变化的情况下,尽量延长洗井周期,例如A3,我们就将它的洗井周期延长至了214天,其他几口井洗井周期也都在140天以上。
2.4 酸洗后见效缓慢
在A1井7月9日酸洗,酸洗后当晚杆不下情况没有明显改变,但经过10日一上午,滞后逐渐缓解,下行过程中不再有撞击声。又经过一天的观察,情况进一步好转。分析应该是进入地层的酸液被抽回,在抽汲过程中对泵筒中垢质起作用。而在A2也遇到类似情况。酸洗后当晚来看,杆滞后现象已经不存在,抽油机运转正常,酸洗效果良好。但5日之后,又开始间歇性的出现抽油杆下行遇阻,每3~4个冲程遇阻一次。测量功图正常,但液面过深,测量不到液面。下调参数4→3,经一段时间运行后恢复正常。后上调参数,目前液量能达到40t/d。由于地层亏空影响,在酸洗过程中一部分酸液进入地层而没有作用于泵筒,这是造成酸洗后当天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而且从异物的沉积形式我们推测,异物来自地层,伴随着在泵筒内的析出,地层也会出现堵塞。这也就是类似井酸洗后没有立即恢复的原因。
3采取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管理,及早处理
年来对杆不下问题的总结,我们发现每次杆不下问题的出现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抽油杆下行滞后,到下行遇阻,反复出现,最终导致无法正常运转而检泵。岗位员工及技术员日常生产中加强观察,要加强对上报电流的上报和监督工作,如果发现下行电流明显上升,及时落实和采取酸洗措施,避免问题加重。2013年在处理杆不下井的时候取得了比上一年要好的效果,三口问题井在酸洗后均恢复正常运转,并节省了两口井的检泵指标,A1终因为无液量检泵。进一步加强各项生产资料的监督工作,掌握问题处理的黄金时间,力求每口井酸洗后都达到效果。
4.2 在合理范围内延长热洗周期
由于垢质成因及洗井会使杆不下加重,而且全矿范围内有一少部分井存在洗井周期偏长的问题。应该根据各井的情况及我矿热洗要求,尽量延长洗井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延缓垢质沉积速度,延长抽油机井寿命。针对2012年先后出现的5口杆不下问题井,我们重新为其设定了热洗周期。如A1在检泵开井后也延长了它的热洗周期,见表2。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杆不下井在每次洗井时采取停机洗井的方式,在将洗井液倒入井底时,将驴头停在下死点处,这样可以减少洗井过程中产生的垢质对泵筒的磨损。并且需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抽一次,让活塞在泵筒进行几次往复运动,防止垢质沉积过多将泵堵死。摸索重点问题井洗井周期,密切观察这些井延长后的效果,找寻既能将杆不下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又能保证不发生泵况的最合理周期。
表2热洗周期对比表
3.3 建议注酸过程中适当启抽
如果保持停机状态下酸洗,那么在整个注酸过程中,抽油机一直保持停止在下死点状态,靠注入酸液的压力顶开固定凡尔,使酸液进入泵筒。通过A1和A2的观察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底层亏空形成负压的井,酸液在注入过程中会有大部分进入地层,降低了对问题处的作用效果。而且对于结垢问题较严重的井,更应该在有限的酸洗时间酸对让酸液和泵有效的接触。所以建议在注酸过程适当的让抽油机运转,这样就使酸液充分进入泵筒内加强反应。通过A2和A1的对比,注酸时启抽是可以办到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启抽过程中,要用试纸密切观察取样口取出的液体,如果取样口有酸液反出,就必须立即停抽。避免酸液腐蚀地面管线。
3.4 加强第一手资料监督管理,尽早发现问题
随着杆不下情况越严重,酸洗成功的几率也越低。所以在今后工作中,尽早发现问题苗头,采取治理措施,才是该问题井治理的关键点。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密切关注各抽油机井电流、功图、液面、产液及地面设备的运转资料,发现异常及时落实处理。如A7井,在8月23日测量的工图中开始出现明显下行卸载,与该井过去工图对比有明显差距,经落实产液量暂无变化,下行电流也无升高现象。但由于泵筒内也有相似的异物沉积影响下行载荷,有会出现杆不下危险。目前我们将该井列为重点观察井,在工作中摸索规律,一旦问题严重可以采取提前酸洗或等办法,达到杆不下出现之前就消除隐患的目的。
4结束语
在近两年杆不下井的治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处于结垢区内的井,经酸洗处理好后,极易再发生杆不下的问题。曾经酸洗处理好的井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也极容易发生反复。所以曾经出现过杆不下问题的井,我们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其列为重点观察井,分别建立单井档案,针对电流、产液、运行情况等一切异常进行记录。与全矿其他采油队结合,横向对比,最终目的是找出结垢区的分布规律,探明垢质来源,从源头上消除由于结垢造成杆不下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鸿勋.采油工艺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
关键词:抽油机杆滞后;酸洗;问题井治理
中图分类号: TE933文献标识码: A
某队抽油机多井次连续出现由于非机械性原因导致的杆滞后问题,经了解,全矿范围内此类杆滞后问题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尤其是非聚合物区块开始出现此类杆滞后问题,并且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因为杆不下严重导致产液量下降、抽油杆完全卡死而检泵的现象越来越多,成为了影响泵况治理的一项新问题。
1问题概况
某队共有25口抽油机井,其中水驱井24口,后续水驱井1口。从2011年底开始出现抽油杆下行滞后现象,2012年全年共出现此类问题4口,累计5井次,经酸洗1口井恢复运转,其他四口井滞后严重最终检泵,造成检泵负担增加。从这些问题井的检出情来看,在泵筒内活塞上、防砂槽、游动凡尔罩附近都有一种异物沉积,经过证明这层异物就是影响抽油杆下行滞后的主要原因,异物堆积严重最终造成固定凡尔堵死、活塞拉伤、卡泵,甚至磨漏油管。2013年,A1、A2、A3又相继出现杆不下情况,其中A1为新出现井,其他两口上一年都曾经出现过杆滞后现象。根据上一年的经验,及时采取了处理措施。在治理新出现的问题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新发现,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结合近两年的针对杆不下井所做的工作,让我们对抽油机杆滞后问题的治理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经验。
表1 2013年酸洗情况
2问题的处理过程
根据去年经验,酸洗是解决杆滞后最有效的手段。对于已经出现杆滞后现象的井,只有在油井尚能运转之时进行酸洗,从地面打入的酸液才能较好的作用于泵筒,酸洗才有效果。所以在2013年里,我们对新出现的三口问题井及时进行了酸洗。但是由于各单井情况各不相同,有下行滞后严重的井,有遇阻轻微的;有酸洗后恢复正常运转的,有洗后效果不明显最终导致检泵的。今年处理酸洗井的经验,结合去年经验,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寻找造成各单井不同情况的原因,我们将各单井酸洗情况进行分析。
2.1 酸洗时机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因为情况越轻,泵筒内聚合物反应物越少,结构疏松,还没有形成硬的垢质。在酸洗过程有限的时间内,更易被溶解。如A3,7~8个冲程中有一次下行遇阻,且离下死点较近。且电流产液都没有变化,说明泵筒中被聚合物反应物是疏松的,还没有形成硬块,抽油杆在下行过程中遇到垢质会降低速度,但是阻力并不大,此时酸洗效果最好;如A2,抽油杆遇阻的距离达到1.5m,且伴随响声,这时测量下电流增大,说明泵筒内异物已经很多,硬度较大,抽油杆下行时要克服阻力做工加大,酸洗时要将垢质全部清除有更大的难度;而A1这种情况,下行至2m就遇阻,且产液量大幅下降,说明此时凡尔已被垢质堵死,此时酸洗效果难以达到。
2.2 酸洗过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酸洗现场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通常的酸洗流程是:利用泵车从套管注入酸液,直到井口取样见到酸液反出,此时停止注入,整个注入过程抽油机保持在停止状态。之后保持3~4小时的作用阶段,此过程中平均每半小时起抽一次,做几个冲程的往复运动再停机。之后酸洗队开始从套管注入凉水排酸,从油管连接胶皮管回收,此过程抽油机也一直保持停机状态,直到酸液完全替净为止。但是在观察A1和A2酸洗现场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这两口井排酸过程中,均未见到酸液排出。其中A2在停止注水后,洗井车后箱所带的1.5立方米存水在洗井车未启动的情况下被吸入井筒内。这种现象应我们判断为是地层亏空严重造成的,大部分酸液进入地层。如果保持停机状态下酸洗,那么在整个注酸过程中,要靠注入酸液的压力顶开固定凡尔,使酸液进入泵筒。但是对于一些地层亏空形成负压的井,酸液在注入过程中会很快进入地层,对泵筒的作用就很少了。因此在酸洗A2时,我们吸取了A1的经验,跟酸洗队进行沟通,实验在注入酸液的过程中保持抽油机运转,这样起到了更好的作用效果。这也就是A2的酸洗效果要好于A1的又一原因。
2.3洗井对杆不下的影响
杆滞后的问题在这两年中一直困扰着我们,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在洗井过程中,洗前原本正常运转的井,洗井过程中就会突然出现杆滞后的现象,而且随着洗井过程的持续,滞后现象越发明显,直至最后出现抽油杆完全卡死。在洗井过后需要停机一段时间才能缓慢正常运转。而且随着洗井次数的增加,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渐渐出现抽油机正常运转时也会出现光杆下行滞后现象。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那就是对这一类井来说,洗井越频繁,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大,因此,我们考虑调整这一类井的热洗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并对這些井进行动态跟踪,在没有明显的功图电流产液量变化的情况下,尽量延长洗井周期,例如A3,我们就将它的洗井周期延长至了214天,其他几口井洗井周期也都在140天以上。
2.4 酸洗后见效缓慢
在A1井7月9日酸洗,酸洗后当晚杆不下情况没有明显改变,但经过10日一上午,滞后逐渐缓解,下行过程中不再有撞击声。又经过一天的观察,情况进一步好转。分析应该是进入地层的酸液被抽回,在抽汲过程中对泵筒中垢质起作用。而在A2也遇到类似情况。酸洗后当晚来看,杆滞后现象已经不存在,抽油机运转正常,酸洗效果良好。但5日之后,又开始间歇性的出现抽油杆下行遇阻,每3~4个冲程遇阻一次。测量功图正常,但液面过深,测量不到液面。下调参数4→3,经一段时间运行后恢复正常。后上调参数,目前液量能达到40t/d。由于地层亏空影响,在酸洗过程中一部分酸液进入地层而没有作用于泵筒,这是造成酸洗后当天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而且从异物的沉积形式我们推测,异物来自地层,伴随着在泵筒内的析出,地层也会出现堵塞。这也就是类似井酸洗后没有立即恢复的原因。
3采取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管理,及早处理
年来对杆不下问题的总结,我们发现每次杆不下问题的出现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抽油杆下行滞后,到下行遇阻,反复出现,最终导致无法正常运转而检泵。岗位员工及技术员日常生产中加强观察,要加强对上报电流的上报和监督工作,如果发现下行电流明显上升,及时落实和采取酸洗措施,避免问题加重。2013年在处理杆不下井的时候取得了比上一年要好的效果,三口问题井在酸洗后均恢复正常运转,并节省了两口井的检泵指标,A1终因为无液量检泵。进一步加强各项生产资料的监督工作,掌握问题处理的黄金时间,力求每口井酸洗后都达到效果。
4.2 在合理范围内延长热洗周期
由于垢质成因及洗井会使杆不下加重,而且全矿范围内有一少部分井存在洗井周期偏长的问题。应该根据各井的情况及我矿热洗要求,尽量延长洗井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延缓垢质沉积速度,延长抽油机井寿命。针对2012年先后出现的5口杆不下问题井,我们重新为其设定了热洗周期。如A1在检泵开井后也延长了它的热洗周期,见表2。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杆不下井在每次洗井时采取停机洗井的方式,在将洗井液倒入井底时,将驴头停在下死点处,这样可以减少洗井过程中产生的垢质对泵筒的磨损。并且需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抽一次,让活塞在泵筒进行几次往复运动,防止垢质沉积过多将泵堵死。摸索重点问题井洗井周期,密切观察这些井延长后的效果,找寻既能将杆不下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又能保证不发生泵况的最合理周期。
表2热洗周期对比表
3.3 建议注酸过程中适当启抽
如果保持停机状态下酸洗,那么在整个注酸过程中,抽油机一直保持停止在下死点状态,靠注入酸液的压力顶开固定凡尔,使酸液进入泵筒。通过A1和A2的观察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底层亏空形成负压的井,酸液在注入过程中会有大部分进入地层,降低了对问题处的作用效果。而且对于结垢问题较严重的井,更应该在有限的酸洗时间酸对让酸液和泵有效的接触。所以建议在注酸过程适当的让抽油机运转,这样就使酸液充分进入泵筒内加强反应。通过A2和A1的对比,注酸时启抽是可以办到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启抽过程中,要用试纸密切观察取样口取出的液体,如果取样口有酸液反出,就必须立即停抽。避免酸液腐蚀地面管线。
3.4 加强第一手资料监督管理,尽早发现问题
随着杆不下情况越严重,酸洗成功的几率也越低。所以在今后工作中,尽早发现问题苗头,采取治理措施,才是该问题井治理的关键点。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密切关注各抽油机井电流、功图、液面、产液及地面设备的运转资料,发现异常及时落实处理。如A7井,在8月23日测量的工图中开始出现明显下行卸载,与该井过去工图对比有明显差距,经落实产液量暂无变化,下行电流也无升高现象。但由于泵筒内也有相似的异物沉积影响下行载荷,有会出现杆不下危险。目前我们将该井列为重点观察井,在工作中摸索规律,一旦问题严重可以采取提前酸洗或等办法,达到杆不下出现之前就消除隐患的目的。
4结束语
在近两年杆不下井的治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处于结垢区内的井,经酸洗处理好后,极易再发生杆不下的问题。曾经酸洗处理好的井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也极容易发生反复。所以曾经出现过杆不下问题的井,我们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其列为重点观察井,分别建立单井档案,针对电流、产液、运行情况等一切异常进行记录。与全矿其他采油队结合,横向对比,最终目的是找出结垢区的分布规律,探明垢质来源,从源头上消除由于结垢造成杆不下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鸿勋.采油工艺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