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张新权的油画艺术为研究对象,并对张新权工业性绘画题材的选择和个性语言及作品进行了学习分析。
【关键词】:历史感;视角;表现手法
当今国内的绘画创作中,无论是在绘画语言表达上还是在内容或题材的选择上,都已多态呈现。在广泛的主题选择上,无论形式语言或者是绘画语言都在日渐丰富多彩,然而这都基于艺术家本人对绘画个性语言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也是他们艺术修养和见解的一种提升和表现。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反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向精深上的需求上跨越,从刚开始的简单的精神需求到现在的有深度和高度的审美需求。这也使得艺术家本身必须去提升自己的个人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在近几十年来的油画创作中,除了表现传统的山水人物题材内容之外,更有人向新的领域开始突破。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油画创作中的“城市风景”和“工业风景”等,张新权恰是这一题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在具体的创作上,张新权努力在具象写生和表现主义之间能够求得某种平衡,“以《中山舰》(如图1)为例子,历史人物或者历史场景运用写实性的手法的塑造,用来区别人物本身各自的特征以及历史性叙事的展开;而表现主义的手法却是在努力消减这些具体的叙事,用以確定画面的节奏以及达到画面的情绪张力”事实上,像《中山舰》这样与具体历史事件对应挂钩的创作并不多,而更多的是指向那些场景的历史性,2003年创作的《十里洋场》、(如图2)2004年创作的《有轨电车》、2006年创作的《苏州河》等都是老上海的经典场景,让人联想到上海外滩!苏州河两岸等,现实生活中的现状样貌与这些往日的生活的昔日标记,产生了明显的反差“张新权刻意地制造了这种距离,其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这一历史感的呈现而反映了艺术家自我的历史观念”另一方面则是所谓历史感的需要,张新权一直认为回顾过去并不代表着停滞不前,因为对过去的回顾会使自己在关注历史的同时,探索出更加适合当今时代的特征精神和境界,换而言之张新权通过创作开始去体现作为艺术家本身对于历史、当今和未来的思考,同时正如T.S艾略特在关于诗学中历史意识和现实意识联系的论述:“历史的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历史的意识不但使人写作时有他自己那一代的背景,而且还要感到从荷马以来欧洲整个的文学及其本国整个的文学有一个同时的存在,组成一个同时的局面。这个历史的意识是对于永久的意识,也是对于暂时的意识,也是对于永久和暂时的合起来的意识。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成为传统性的。同时也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最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自己和当代的关系。”[1]
于是当张新权的创作从最先的历史感表现逐步过渡到历史观念叙述的时候,其作品的创作空间也得到了更大的拓展,从2007年左右开始,张新权创作了“船系列”的作品“船”系列的作品,与之前的《中山舰》和有关上海的创作有着上下的呼应性,只是在之前的创作中,“船”只是被当做场景或者场景的一部分,张新权对《船》的题材选择,从表面意义上来看好像仍是艺术家对历史的关注,2009年张新权的大部分作品虽然是以20世纪初期的舰船为题,却并没有故意去强调具体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只是以“巡逻艇”,“游船”或“商船”,或者以“泊”等作为作品标题,最后又逐渐被统称为“船”系列或者“海魂”系列之中,也就是说张新权有意识避开的历史形象的所谓再现,例如在2007年创作的《巡逻舰》等作品中“船”的形象造型相对完整,周围的环境如海平面,海浪,地平线等都具有一定的写实性;而在稍晚的“海魂”系列中,如2011年创作的《海魂系列之十一》、《海魂系列之十二》(如图3)“船”的局部形象往往是被突出的,海景等环境的表达也变得不那么具体甚至是抽象性的因此无论是“船”系列或者“海魂.系列”, 张新权总是想通過提取和舍弃的做法强调创作中的历史观念,同时是以具有表现性的,艺术手法去表现更多的可能性,有一种神秘感和不确定性而不是叙述具体的事件或具体的物象所局限。2009年创作的《海景房》《三江师范》《金陵机器制造局》,虽然与早些时候的关于“旧上海”题材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在对建筑的关注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张新权近期的创作似乎不仅仅是以历史照片为凭借,却是大量采用了“写生”的手法。三江师范,金陵机器制造局等是晚清时期革新图变的象征,如今既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我们渐行渐远,又在现实的生活中被我们忽视掉,张新权以“写生”的方式去创作《三江师范》《金陵机器制造局》等,直而的就是历史的变迁,揭示的就是历史变迁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写生”对于现场的介人和情感的投射在《海景房》的创作中得到了更好的反映,画家选择了海边的一些西式古建,并运用强烈的透视关系和海平线来组织画面,其画法带有明显的写生气息,同时还通过刻意保留绘画痕迹的手法来强调写生过程中的生动活泼“写生”还引申为某种显见的介人方式在《海景房》中,张新权并不充当着旁观者的角色,他还倾心介入其中,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表达了对当代文化的一种深刻的怀疑态度,张新权不是那些过去的维护者,他要探究的也不是这些时代变迁的表面现象。在张新权近期创的系列风景中,艺术家开始强调历史的变迁并不是任何个人有意选择的结果,而是情感变动的深刻反映“古城苏州成为张新权的研究个案,因为它既是中国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艺术家创作的现实基地”,那些历古弥新的苏州园林,那风光渔迹的姑苏郊野,在张新权眼中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瞥!一段!一瞬“张新权承认历史变迁的无穷无尽,因此他不再追求所谓的纯真永恒,而是以放松的心态去体味心手相应的自由,去享受悠肆畅快的淋漓尽致。”从这一点而言,张新权创作却是离表象愈远而离真相愈近,离现实愈远离心灵愈近。
通过对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的个性语言和独特视觉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能发现索、总结而来的,是经过对自己一次次的否定,确立一个新的概念然后经过在实践中的再次判定,最终确定的一种具有个人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个性绘画语言的形成,都是经过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探特色的表达方式。技法是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感受服务的,在面对广泛的题材时需要寻找到真正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象,经过提纯和概括总结,并用自己寻找到的具有自身个性的语言来表达出来,而不是照搬照抄。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
注释:
①托·斯·艾略特、卞之琳,传统与个人才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07月,第8页
【关键词】:历史感;视角;表现手法
当今国内的绘画创作中,无论是在绘画语言表达上还是在内容或题材的选择上,都已多态呈现。在广泛的主题选择上,无论形式语言或者是绘画语言都在日渐丰富多彩,然而这都基于艺术家本人对绘画个性语言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也是他们艺术修养和见解的一种提升和表现。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反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向精深上的需求上跨越,从刚开始的简单的精神需求到现在的有深度和高度的审美需求。这也使得艺术家本身必须去提升自己的个人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在近几十年来的油画创作中,除了表现传统的山水人物题材内容之外,更有人向新的领域开始突破。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油画创作中的“城市风景”和“工业风景”等,张新权恰是这一题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在具体的创作上,张新权努力在具象写生和表现主义之间能够求得某种平衡,“以《中山舰》(如图1)为例子,历史人物或者历史场景运用写实性的手法的塑造,用来区别人物本身各自的特征以及历史性叙事的展开;而表现主义的手法却是在努力消减这些具体的叙事,用以確定画面的节奏以及达到画面的情绪张力”事实上,像《中山舰》这样与具体历史事件对应挂钩的创作并不多,而更多的是指向那些场景的历史性,2003年创作的《十里洋场》、(如图2)2004年创作的《有轨电车》、2006年创作的《苏州河》等都是老上海的经典场景,让人联想到上海外滩!苏州河两岸等,现实生活中的现状样貌与这些往日的生活的昔日标记,产生了明显的反差“张新权刻意地制造了这种距离,其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这一历史感的呈现而反映了艺术家自我的历史观念”另一方面则是所谓历史感的需要,张新权一直认为回顾过去并不代表着停滞不前,因为对过去的回顾会使自己在关注历史的同时,探索出更加适合当今时代的特征精神和境界,换而言之张新权通过创作开始去体现作为艺术家本身对于历史、当今和未来的思考,同时正如T.S艾略特在关于诗学中历史意识和现实意识联系的论述:“历史的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历史的意识不但使人写作时有他自己那一代的背景,而且还要感到从荷马以来欧洲整个的文学及其本国整个的文学有一个同时的存在,组成一个同时的局面。这个历史的意识是对于永久的意识,也是对于暂时的意识,也是对于永久和暂时的合起来的意识。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成为传统性的。同时也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最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自己和当代的关系。”[1]
于是当张新权的创作从最先的历史感表现逐步过渡到历史观念叙述的时候,其作品的创作空间也得到了更大的拓展,从2007年左右开始,张新权创作了“船系列”的作品“船”系列的作品,与之前的《中山舰》和有关上海的创作有着上下的呼应性,只是在之前的创作中,“船”只是被当做场景或者场景的一部分,张新权对《船》的题材选择,从表面意义上来看好像仍是艺术家对历史的关注,2009年张新权的大部分作品虽然是以20世纪初期的舰船为题,却并没有故意去强调具体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只是以“巡逻艇”,“游船”或“商船”,或者以“泊”等作为作品标题,最后又逐渐被统称为“船”系列或者“海魂”系列之中,也就是说张新权有意识避开的历史形象的所谓再现,例如在2007年创作的《巡逻舰》等作品中“船”的形象造型相对完整,周围的环境如海平面,海浪,地平线等都具有一定的写实性;而在稍晚的“海魂”系列中,如2011年创作的《海魂系列之十一》、《海魂系列之十二》(如图3)“船”的局部形象往往是被突出的,海景等环境的表达也变得不那么具体甚至是抽象性的因此无论是“船”系列或者“海魂.系列”, 张新权总是想通過提取和舍弃的做法强调创作中的历史观念,同时是以具有表现性的,艺术手法去表现更多的可能性,有一种神秘感和不确定性而不是叙述具体的事件或具体的物象所局限。2009年创作的《海景房》《三江师范》《金陵机器制造局》,虽然与早些时候的关于“旧上海”题材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在对建筑的关注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张新权近期的创作似乎不仅仅是以历史照片为凭借,却是大量采用了“写生”的手法。三江师范,金陵机器制造局等是晚清时期革新图变的象征,如今既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我们渐行渐远,又在现实的生活中被我们忽视掉,张新权以“写生”的方式去创作《三江师范》《金陵机器制造局》等,直而的就是历史的变迁,揭示的就是历史变迁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写生”对于现场的介人和情感的投射在《海景房》的创作中得到了更好的反映,画家选择了海边的一些西式古建,并运用强烈的透视关系和海平线来组织画面,其画法带有明显的写生气息,同时还通过刻意保留绘画痕迹的手法来强调写生过程中的生动活泼“写生”还引申为某种显见的介人方式在《海景房》中,张新权并不充当着旁观者的角色,他还倾心介入其中,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表达了对当代文化的一种深刻的怀疑态度,张新权不是那些过去的维护者,他要探究的也不是这些时代变迁的表面现象。在张新权近期创的系列风景中,艺术家开始强调历史的变迁并不是任何个人有意选择的结果,而是情感变动的深刻反映“古城苏州成为张新权的研究个案,因为它既是中国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艺术家创作的现实基地”,那些历古弥新的苏州园林,那风光渔迹的姑苏郊野,在张新权眼中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瞥!一段!一瞬“张新权承认历史变迁的无穷无尽,因此他不再追求所谓的纯真永恒,而是以放松的心态去体味心手相应的自由,去享受悠肆畅快的淋漓尽致。”从这一点而言,张新权创作却是离表象愈远而离真相愈近,离现实愈远离心灵愈近。
通过对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的个性语言和独特视觉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能发现索、总结而来的,是经过对自己一次次的否定,确立一个新的概念然后经过在实践中的再次判定,最终确定的一种具有个人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个性绘画语言的形成,都是经过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探特色的表达方式。技法是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感受服务的,在面对广泛的题材时需要寻找到真正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象,经过提纯和概括总结,并用自己寻找到的具有自身个性的语言来表达出来,而不是照搬照抄。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
注释:
①托·斯·艾略特、卞之琳,传统与个人才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07月,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