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知识,控制教学流程,进行反馈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观念等复杂而富有变化性的概念,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如何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利用课堂提问使学生接受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一个急待探讨的教育教学议题。
【关键词】课堂提问;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05-01
作者简介:赵念顺(1954.5-),男,山东单县人,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其教学严谨,工作认真,教学业绩突出。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教师应当怎样把握好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呢?
1 课堂提问的科学分析
课堂提问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所以需要从“类”、“度”、“教”、“导”几个角度分析。
1.1 从“类”的角度看,课堂提问一般可以分为叙述性提问、识记性提问、填空性提问、选择性提问、思考性提问、评判性提问等几种。一堂课中,各种提问都要适当进行,合理调配,在把握好时机的同时,要选择好以哪类提问为最好,如导入新课时,以思考性提问为佳,内容结束时以评判性提问为宜。
1.2 从“度”的角度看,提问要把握好三度,即难易度、深浅度、广窄度,有问处且发问,难人而不难堪人,既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又要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果问得过于深奥,学生就会如坠雾海,茫然不知所措,如问得过于肤浅,就会流于形式,因此课堂教学时,应多提一些学生知之不全,知之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促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活跃和思考状态,对教学大有好处。
1.3 从“数”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可分为个人问答、群体问答和集体问答。个人问答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致走神;群体问答可以使学生有竞争意识,主动思考;集体问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所以课堂所提问题区别对待也是必要的。一般教学中答案具有多样性的问题要单独提问,有讨论性的问题,小组竞争或男女对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授课当中流程性的问题,让集体回答既节省时间,又可消除课堂不良气氛。
1.4 从“导”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必须有针对性、广泛性、层次性、策略性、趣味性、激励性。①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切中重点、难点、要点,合乎学生实际,并力求问答起到效果。②课堂提问要先提出问题,要求全班同学思考,再举手点名,把全班“机器”都开动起来,面向多数,发挥了启发、诱导作用,使学生集中思考,积极性提高。③课堂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感知到认知这一基本规则,要把学生的思维有层次地从低向高,由表及里引导,激发学生热情思考。④课堂提问要顾及全体学生,既不能让优生处于思考的松驰状态,也不能使差生产生思考跟不上的消极状态。一般最好先让中等生答题,同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听,帮助订正。如答的欠缺失当再让优生来补充纠正,稍简单些的问题,要尽量让差生试试。⑤课堂提问要尽量使用幽默、机智、风趣的提问,使学生热情高涨,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积极思考,变苦苦思索为愉悦思考。⑥课堂提问也要亲切和悦,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回答得简洁、准确,要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回答的即使“牛头不对马嘴”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或训斥、讽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 课堂提问的艺术切入
课堂提问不但要讲究科学性,而且要注重艺术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课堂提问如能扣人心弦,抓住文章疑点,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课堂提问如何设疑,艺术地切入课文呢?
2.1 巧设悬念,引入课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就要善于设置悬念,让课堂提问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激发他们究源探底的好奇心。如教《孔乙己》一文,就可以提出:①孔乙己姓什么,为什么会这样?②悲剧常使人落泪,而读完《孔乙己》后,不是落泪,而是在发笑之后心里感到辛酸和哀痛,为什么?这些问题虽不必及时回答,但它的提出会把学生很快带入课文。
2.2 独创新意,扩大视野: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需要,提出新观点、新问题,印发求异求新材料,促使学生就问题展开争鸣,这对学生开拓思路,扩大视野,多角度理解课文大有裨益,如讲《谈骨气》一文,便可就“何谓骨气”展开讨论。
2.3 抓住实质,平中见奇。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文明白如话,没啥学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提问的方式使课堂从平淡中见新奇。如教《一面》时,便可抓住文章实质,提出作者为何多次提到“瘦”字的问题。学生从多方面回答后,老师再补充出,这样的描写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形”,而且写出了鲁迅先生的“神”。这样通过思考问答的形式,使学生悟出平淡词语中所蕴涵的真谛,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思想意义的理解。
2.4 选准切口,提纲挈领。一篇课文,能否选中切口,对理解分析课文起着重要作用,切口选好,对完成教学目的有“水到渠成”的作用。一般,每篇课文都可以让学生首先回答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问题,这样可以提纲挈领地迅速把握文章实质。
2.5 去粗存精,有的放矢。课堂提问多些好,但也不能滥问,要有的放矢,把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加以归纳整顿,抓住要害,紧扣重点,集中几个有份量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如讲《松鼠》一文,便可提出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哪些特征?作者为什么能抓住这些特征,使松鼠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作者为何要耗费精力去观察松鼠等问题,使学生接受到情思教育。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同样课堂提问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更需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关键词】课堂提问;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05-01
作者简介:赵念顺(1954.5-),男,山东单县人,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其教学严谨,工作认真,教学业绩突出。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教师应当怎样把握好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呢?
1 课堂提问的科学分析
课堂提问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所以需要从“类”、“度”、“教”、“导”几个角度分析。
1.1 从“类”的角度看,课堂提问一般可以分为叙述性提问、识记性提问、填空性提问、选择性提问、思考性提问、评判性提问等几种。一堂课中,各种提问都要适当进行,合理调配,在把握好时机的同时,要选择好以哪类提问为最好,如导入新课时,以思考性提问为佳,内容结束时以评判性提问为宜。
1.2 从“度”的角度看,提问要把握好三度,即难易度、深浅度、广窄度,有问处且发问,难人而不难堪人,既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又要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果问得过于深奥,学生就会如坠雾海,茫然不知所措,如问得过于肤浅,就会流于形式,因此课堂教学时,应多提一些学生知之不全,知之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促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活跃和思考状态,对教学大有好处。
1.3 从“数”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可分为个人问答、群体问答和集体问答。个人问答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致走神;群体问答可以使学生有竞争意识,主动思考;集体问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所以课堂所提问题区别对待也是必要的。一般教学中答案具有多样性的问题要单独提问,有讨论性的问题,小组竞争或男女对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授课当中流程性的问题,让集体回答既节省时间,又可消除课堂不良气氛。
1.4 从“导”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必须有针对性、广泛性、层次性、策略性、趣味性、激励性。①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切中重点、难点、要点,合乎学生实际,并力求问答起到效果。②课堂提问要先提出问题,要求全班同学思考,再举手点名,把全班“机器”都开动起来,面向多数,发挥了启发、诱导作用,使学生集中思考,积极性提高。③课堂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感知到认知这一基本规则,要把学生的思维有层次地从低向高,由表及里引导,激发学生热情思考。④课堂提问要顾及全体学生,既不能让优生处于思考的松驰状态,也不能使差生产生思考跟不上的消极状态。一般最好先让中等生答题,同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听,帮助订正。如答的欠缺失当再让优生来补充纠正,稍简单些的问题,要尽量让差生试试。⑤课堂提问要尽量使用幽默、机智、风趣的提问,使学生热情高涨,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积极思考,变苦苦思索为愉悦思考。⑥课堂提问也要亲切和悦,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回答得简洁、准确,要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回答的即使“牛头不对马嘴”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或训斥、讽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 课堂提问的艺术切入
课堂提问不但要讲究科学性,而且要注重艺术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课堂提问如能扣人心弦,抓住文章疑点,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课堂提问如何设疑,艺术地切入课文呢?
2.1 巧设悬念,引入课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就要善于设置悬念,让课堂提问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激发他们究源探底的好奇心。如教《孔乙己》一文,就可以提出:①孔乙己姓什么,为什么会这样?②悲剧常使人落泪,而读完《孔乙己》后,不是落泪,而是在发笑之后心里感到辛酸和哀痛,为什么?这些问题虽不必及时回答,但它的提出会把学生很快带入课文。
2.2 独创新意,扩大视野: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需要,提出新观点、新问题,印发求异求新材料,促使学生就问题展开争鸣,这对学生开拓思路,扩大视野,多角度理解课文大有裨益,如讲《谈骨气》一文,便可就“何谓骨气”展开讨论。
2.3 抓住实质,平中见奇。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文明白如话,没啥学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提问的方式使课堂从平淡中见新奇。如教《一面》时,便可抓住文章实质,提出作者为何多次提到“瘦”字的问题。学生从多方面回答后,老师再补充出,这样的描写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形”,而且写出了鲁迅先生的“神”。这样通过思考问答的形式,使学生悟出平淡词语中所蕴涵的真谛,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思想意义的理解。
2.4 选准切口,提纲挈领。一篇课文,能否选中切口,对理解分析课文起着重要作用,切口选好,对完成教学目的有“水到渠成”的作用。一般,每篇课文都可以让学生首先回答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问题,这样可以提纲挈领地迅速把握文章实质。
2.5 去粗存精,有的放矢。课堂提问多些好,但也不能滥问,要有的放矢,把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加以归纳整顿,抓住要害,紧扣重点,集中几个有份量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如讲《松鼠》一文,便可提出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哪些特征?作者为什么能抓住这些特征,使松鼠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作者为何要耗费精力去观察松鼠等问题,使学生接受到情思教育。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同样课堂提问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更需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