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思辨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是历史教学能否真正实现其应有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历史教育能够充满活力的源泉,树立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是新课改革的要求和提高人文素养根本途径。
【关键词】新要求;教育理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02-01
作者简介:马超(1971-),男,2002年毕业与宁夏大学历史系,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教育专业。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属于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在培养人文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学是基础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历史教学作用的凸显,历史教学的价值已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
1 新课程改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1.1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长期以来,历史学科的教学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可有可无。这种的看法是对历史教学的根本价值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历史教学的价值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外国,在理论上人们非常重视。如20年代西方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尔反复强调:为了认识现时,必须研究迄今以来的全部历史。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历史观。这实际上是关于历史教学价值存在的根本性的问题。由于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教学的价值就不可能像自然学科那样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历史教学是以促进人性完善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厚营养来促进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为目标的教育。这就是说,我们只有从人类历史的映照之中,才能正确地认识自身,并从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对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它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更不能割断历史的血脉,否则所谓民族精神就成为无源之水,民族的生命力就会萎缩,更谈不上创新,也就很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2 中学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历史教学价值的这一命题。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如此构筑自身的形象和外部形象,而我们正是通过它们认识自己和世界。但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丰富多彩的历史的感悟,使我们很难走进历史,历史对于我们觉得非常遥远。这就要求历史学家在描述历史、分析历史时应追求描述历史的真实性,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以历史知识为基础,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活动。
这里,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历史教学的价值:(1)审慎处理史料。批判地看待传统,寻求历史定位,将现实看作历史的延续;(2)领悟新生事物。转换视角接触新事物,把握其发生的条件并加以理解,借助想象接近它们;(3)惊叹人类作为。摒弃偏见,了解古人的丰功伟绩,同时认识人类的破坏行为;(4)吸取历史教训。得出结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5)培养历史观念。用长远和变化的眼光审视世界,把握史实和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不可逆性;(6)探求历史意义。对史实加以分析和评判,区分历史的进步和倒退,树立自己的观点。
恩格斯曾断言: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1996年,美国颁布的《历史课程全国标准》指出: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探究,人们就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能,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可见,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在历史的价值观上有以下的共同认识:一方面历史中凝聚了史学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智能,另一方面,一幅幅历史画卷,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都在揭示历史规律、社会的法则、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了丰富的历史修养,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可以用历史的眼光观察事物,预见未来。这样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就不会定位在过去而应该定位在未来。
因此,我们不但要开设历史课,而且还要加强。其一,我国是世界上惟一历史悠久而又连绵不断的国家。重历史教育。其二,我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要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其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腾飞,都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历史教育能形成青少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历史学的意义决定着历史教育的社会意义,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
2 历史教学应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1 思辨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是历史教学能否真正实现其应有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历史教育能够充满活力的源泉。历史教育必须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能生成,促进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进入到通史识今学以致用的境界,即善于以历史主义的深邃眼光来审视现实问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构起坚实的桥梁,从历史这面镜子之中,获取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启悟。哲学家指出,历史学与哲学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不仅有助于求知,而且更有助于智能的生成。仅仅将课本的历史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绝非是智育的教育,充其量只不过是知识的转移,学生从中所获得的只是一种历史知识的堆积,并非是历史智育。只有将这些历史知识作为一种依托并将其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加以审视、辨析、处理,在尝试应用它们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逐步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提升为历史思辨能力,进而生成智育这一目的。
2.2 树立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学观。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的形成,历史教学应树立人本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文素质的教育价值观。这种教育教学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关注每一位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知识。
2.3 新课改革要求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应做到:讲课应尽量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使被动接受历史知识为主动探求历史问题,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历史问题的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会共处,这正是广大历史教学者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新要求;教育理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02-01
作者简介:马超(1971-),男,2002年毕业与宁夏大学历史系,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教育专业。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属于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在培养人文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学是基础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历史教学作用的凸显,历史教学的价值已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
1 新课程改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1.1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长期以来,历史学科的教学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可有可无。这种的看法是对历史教学的根本价值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历史教学的价值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外国,在理论上人们非常重视。如20年代西方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尔反复强调:为了认识现时,必须研究迄今以来的全部历史。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历史观。这实际上是关于历史教学价值存在的根本性的问题。由于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教学的价值就不可能像自然学科那样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历史教学是以促进人性完善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厚营养来促进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为目标的教育。这就是说,我们只有从人类历史的映照之中,才能正确地认识自身,并从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对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它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更不能割断历史的血脉,否则所谓民族精神就成为无源之水,民族的生命力就会萎缩,更谈不上创新,也就很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2 中学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历史教学价值的这一命题。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如此构筑自身的形象和外部形象,而我们正是通过它们认识自己和世界。但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丰富多彩的历史的感悟,使我们很难走进历史,历史对于我们觉得非常遥远。这就要求历史学家在描述历史、分析历史时应追求描述历史的真实性,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以历史知识为基础,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活动。
这里,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历史教学的价值:(1)审慎处理史料。批判地看待传统,寻求历史定位,将现实看作历史的延续;(2)领悟新生事物。转换视角接触新事物,把握其发生的条件并加以理解,借助想象接近它们;(3)惊叹人类作为。摒弃偏见,了解古人的丰功伟绩,同时认识人类的破坏行为;(4)吸取历史教训。得出结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5)培养历史观念。用长远和变化的眼光审视世界,把握史实和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不可逆性;(6)探求历史意义。对史实加以分析和评判,区分历史的进步和倒退,树立自己的观点。
恩格斯曾断言: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1996年,美国颁布的《历史课程全国标准》指出: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探究,人们就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能,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可见,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在历史的价值观上有以下的共同认识:一方面历史中凝聚了史学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智能,另一方面,一幅幅历史画卷,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都在揭示历史规律、社会的法则、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了丰富的历史修养,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可以用历史的眼光观察事物,预见未来。这样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就不会定位在过去而应该定位在未来。
因此,我们不但要开设历史课,而且还要加强。其一,我国是世界上惟一历史悠久而又连绵不断的国家。重历史教育。其二,我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要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其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腾飞,都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历史教育能形成青少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历史学的意义决定着历史教育的社会意义,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
2 历史教学应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1 思辨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是历史教学能否真正实现其应有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历史教育能够充满活力的源泉。历史教育必须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能生成,促进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进入到通史识今学以致用的境界,即善于以历史主义的深邃眼光来审视现实问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构起坚实的桥梁,从历史这面镜子之中,获取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与启悟。哲学家指出,历史学与哲学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不仅有助于求知,而且更有助于智能的生成。仅仅将课本的历史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绝非是智育的教育,充其量只不过是知识的转移,学生从中所获得的只是一种历史知识的堆积,并非是历史智育。只有将这些历史知识作为一种依托并将其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加以审视、辨析、处理,在尝试应用它们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逐步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提升为历史思辨能力,进而生成智育这一目的。
2.2 树立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学观。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的形成,历史教学应树立人本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文素质的教育价值观。这种教育教学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关注每一位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知识。
2.3 新课改革要求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应做到:讲课应尽量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使被动接受历史知识为主动探求历史问题,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历史问题的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会共处,这正是广大历史教学者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