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贵生恶死”对潮汕地区祭拜习俗的影响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klsdjflka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汕地区文化灿烂,在各种民族融合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带来文化碰撞。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的冲撞、融合,使潮汕文化形成一个特殊体。在宗祠、神祠等的统治基础下,潮汕人民形成“唯灵则信、泛信不专”的信仰特征,信仰仪式不仅带有以血缘、统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特征,还具有重要的集体精神寄托作用,成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着重讲述道家的“贵生恶死”思想对潮汕地区祭拜仪式的影响,从而为潮汕文化的研究者提供相关参考。
  潮汕地区是指以讲潮汕话为主的地域,古代包括粤东地区、赣南及闽西的一部分,亦被称为古楚之地。按今天的行政区域来划分的话,潮汕地区又指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相比于其他地区,其生命力较为强盛,体现出线条明显的文化延续性。其他地区或许已经消失的传统习俗,在潮汕地区却能找到些许踪迹。虽然在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城市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系统的旺盛力正在衰减,但是不可否认,当今潮汕文化中的道教因素依旧深刻影响大部分潮汕人民,尤其在祭拜习俗上。
  一、潮汕地区与道教思想的历史渊源
  潮汕地区与道教的多年纠缠是有其先天条件的。首先,潮汕地区背山靠水,原住民多是山民、渔人,古代被视为蛮夷之荒。地理环境的恶劣使潮汕人对自然更加敬畏,信仰天道、崇拜祖先、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他们信仰的体现,从而衍生对鬼神的敬畏崇拜和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追求。《東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粤俗尚鬼,祠庙兴矣。”这使他们天生就倾向于中国的道教。其次,潮汕地区与中原战场的远离,使很多中原人移民而来,也带来了道家的鬼神崇拜思想。在彼此同化的过程中,道家思想体系也逐渐成熟,并且物化在各种形式上,如建立祠堂神祠、兴起祭拜仪式等。
  “贵生恶死”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之一。“贵生恶死”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厌恶死亡,尊重生命,在追求“道”长存中实现长生不老。无论是《三天内解经》的“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还是老子《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能体现出“贵生恶死”这一思想。修仙成道、长生不老都是“重生恶死”的理想追求。人们可以从道义方面探析“恶死”的根源,就像“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长身不老必须是有生命,得道的大前提也是生命,有生命才有修炼的肉体,从而使人类脱离死亡的命运,让生命升入永恒存在的境界,这就是道教对生命的核心教义。
  二、“贵生恶死”思想对潮汕地区祭拜鬼神的影响
  (一)神化自然,对自然进行拜祭
  古代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常发生自然灾害。潮汕人善于经商,常年外出,所以潮汕人认为自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自然是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因而神化自然,对自然进行拜祭,祈求顺风顺雨,平安和顺。对自然的恐惧,其实也是对生的向往。例如,潮汕人初一十五会祭拜“天公”,玉皇大帝就是“天公”的代表人物;农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日就是送别各路神仙上天庭述职;正月初四“神落天”是迎接神明述职完毕回来就职,这两天潮汕地区都要举行比较隆重的祭神仪式,目的一是祈求神明述职时讲好话,免罪于百姓,二是提醒各路神仙尽职实现他们美好祈祷并护乡保平安。
  (二)注重祭拜祖先,祈福报谢
  潮汕人一般会描述祖先的逝世是“做仙”,意思是得道成仙。这个跟“贵生恶死”的核心教义是符合的。在潮汕人的眼中,人死去是不会进入轮回的,而是以某种形式存在,凭借某种形式长生不老。而在他们心中,祖先往往是已经飞天成仙。所以,祭拜祖先是潮汕人很重要的祭拜仪式。在祖先的忌日准备大量的祭品以及“纸钱”(相当于冥币,潮汕人认为人死后进入的某个世界与人活着的世界一样,需要一定的通货纸币),祭祖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祈求祖先保佑等,各种美好祈福都会通过这种仪式传递出去。潮汕人的祖先不仅仅是自己的亲人,还有对潮汕地区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先贤。例如,在潮汕地区做出重大改革的韩愈,世人为他建立韩文公祠进行祭拜。
  (三)敬畏神明,约束道德和行为举止
  祭拜鬼神其实也是对潮汕人道德的束缚,希望潮汕人民能够无欲无争,真心求道。鬼神的神圣力量是视而不见,听之不闻,触之不及的超自然又具权威的威慑力量,使潮汕人对其抱有诚惶诚恐的敬畏心理。在潮汕人的厨房里,“司命公”是必须长年祭祀的神,他一年到头长驻炉灶边受烟火,监督着这一家人的所作所为,收集这一家人的善恶,年末会上天庭述职。这其实对潮汕人的行为举止、道德有一个约束力。所以,以清静无为、不寡欲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是“贵生恶死”的基本要求。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有“神”执行监视职责,行恶是影响飞仙得道的。在春节前后,潮汕人都会为家里人进行拜神求符,“老爷符”是具有神力量的神圣品,佩戴在身上可以祈求一年的平安顺遂。
  根据潮汕人的祭拜习俗,人们可以看出潮汕人生存欲望的强烈和对自然等一切不可捉摸事物的敬畏。潮汕人虽然崇拜神明,喜欢神化各种觉得厉害的事物,并以此寄托自己的祈祷,但是潮汕人坚信人命在我不在天。为了生存得更好,延续生命,潮汕人努力经商,将事业拓展到海外,并祭拜鬼神求平安佑生意,这也是“贵生恶死”的另外一种意义的延伸。
  三、结语
  古代官方对潮汕地区的祭拜神邸仪式是具有抵制态度的,如雍正时期潮州知县蓝鼎元所讲“余惟潮俗多淫祠”,官方努力用宗教仪式宣扬传统儒家思想,正宗的传统思想逐渐影响潮汕地区,但是民间鬼神崇拜依然盛行,形成一种特殊的习俗仪式:既崇儒又信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汕人对鬼神的执念越来越弱,祭拜仪式没有以前的隆重与繁复,趋于简单。但是,神依旧是潮汕人民心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存在。对于受道教影响几千年的潮汕人来讲,祭拜活动已经不是迷信行为,那是一种仪式感,一种维持自己信仰的仪式;对神明的祭拜更多的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自己的警示,鞭笞自己多行善、少作恶。
  (华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为落实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要求, 8月24日,洛阳文学院、洛阳《牡丹》文学杂志社,组织签约作家,洛阳高校教授、学者和文艺评论家共计15人,到洛宁县罗岭乡讲理村、三彩陶艺村,开展深入基层的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不但加强了双方的文学互动和交流,而且为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走进基层、深入生活提供了实践平台。大家表示,一路所见所闻,对于文学创作、讴歌时代精神大有裨益,争取创作出优秀的文学
期刊
衣水,出生于1980年1月。曾在《湖南文学》《福建文学》《草原》《安徽文学》《新疆文学》《西部》《中华文学》《创作与评论》《阳光》《山东文学》《当代小说》《延安文学》《小说月刊》《躬耕》《牡丹》《黄金时代》等国内外大型文学报刊发表小说若干。著有小说、传记、影视剧本多部。现居郑州,《三悦文摘》主编。  一  王祥河属于典型的季节河,这种河流在北方屡见不鲜。  冬春季节,站在西马岭仅剩半拉的拱型寨门下
期刊
刘同俊,男,80后,河南新县人,作品刊于《金田》《安徽文学》。  01  一觉醒来之后,我坐在北方一个古城南湖的游舫船舷上,疾风暴雨正按照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方式来袭,此刻,我的身边是一群老乡,他们吹笙奏乐,倾注着青年时代相逢的一腔好感。在这里,我是一个陌生的行者,没有人懂我,没有人陪我,我独自看着年轻的恋人卿卿我我,看着广袤的湖堤升腾起一挂龙翔的迹象,听着同样惆怅的白鹭鸶引颈而歌。  我到北方,
期刊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包含了对礼教、启蒙的多重反思,本文从《狂人日记》出发,梳理相关作品,探寻鲁迅从宗法伦理批判到对启蒙理性批判的转变。笔者把《呐喊》《彷徨》的多个文本统一纳入到研究视野中,对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把握鲁迅的内部世界,分析从宗法伦理批判到对启蒙理性批判的转变之路。  一、“黑暗世界”的形成、独立和进入  在阐释鲁迅思想如何从宗法伦理批判转入对启蒙理性批判时,人
期刊
《白鹿原》被称为记录中国人心灵和传统分化变迁的一部史诗,聚焦关中平原白、鹿两个家族跨越几代的各种社会政治环境中的恩怨纠葛,其人物丰满、线索复杂,曾经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西安市第一秦腔剧团曾在2001年将小说《白鹿原》改编成同名现代秦腔戏。2002年,由石良改编、李志武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本《白鹿原》发行。2005年,经过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孟冰的改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林兆华将《
期刊
马浩,江苏邳州人,现居南京。作品见《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延河》《雨花》《牡丹》《读者》等海内外数百家报刊。著有文集《指间的沙》《给窗口加块玻璃》《万物有灵》《都将诗情付酩酊》等。  镇尺  镇尺,又称镇纸。大凡沾染点文气的东西往往会给人文质彬彬的感觉,镇尺却是另类,镇尺的本质是镇压,有用武的意思,用时髦的话说,是“文汉子”。  书房中,有时我会对着镇尺发呆,纷杂的有趣的想法就在这呆想中生发开
期刊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构造了“月亮”意象,他利用这一意象诠释了西方文化领域的现代主义。这一诠释不仅完成了对传统的颠覆,同时又实现了西化之路——对月亮颠狂意象的借鉴。  《新青年》杂志1918年第4卷第5号上刊登了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没有现代体式创作白话短篇小说的历史空白。文中以“今天晚上有很好的月光”作为开头,不仅颠覆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月亮意象,也引发出狂人对当时
期刊
“体性”一词最早见于《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母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意为“身体”;法家的《商君书·错法》则进一步将其表意为“禀性”,“夫圣人之存体性,不可以易人”;《庄子·天地》也提到“体性”概念,“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成玄英作疏“悟真性而抱精淳,混嚣尘而游世俗者,固当江海苍生,林薮万物,鸟兽不骇,人岂惊哉”,意为“体悟真性”。由此可
期刊
漫漫数千年,泱泱中华一路走来,一路沧桑,一路辉煌。盛唐万国来朝的繁华,两宋琴棋书画的风雅,文人墨客的吟咏抒怀,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旌旗猎猎的肃杀征战,或凝成诗,或聚成词,一字一句,跟随着历史的年轮,时间的轨迹,向我们诉说着几千年前华夏大地的物华天宝。  站在盛唐的大兴宫之巅,我看见那个风流倜傥,惊才绝艳的大诗人,从川蜀大地走來,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光洒落,为他平添几分才情,勾
期刊
张中儒,1962年生于山西省平遥。1992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吴道子神笔绘嘉陵》,2002年连载长篇小说《天下第一号》,目前已发表小说及散文二十余篇。  这株唐柏的来历,被刻在一块入土千年又重见天日的唐碑上,它与慈云寺同龄,碑文写于唐文宗太和元年,由一位法号慧显的长老所书。碑文记述了慈云寺的建造过程,唐柏也记录在内,它原本是一棵长在寺旁崖壁处的幼柏,由慧显和尚移植而来。  红墙碧瓦的慈云寺,最初的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