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新课程理念倡导品社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社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社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四年级的《我们学会了合作》一课时:用激励式的语言导入,同学们想愉快度过这一节品社课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很好,在这关键的时刻,我引出教学主题,那么我们就得好好进行合作了。“合作”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探究的主题,启发学社回忆生活中是不是一起合作完成了哪些事,并讲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同学们说起与同学们一起跳舞的经过,打篮球、做机器人等,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合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进一步结合自身的经历,比如:拔河、广播操比赛等,为什么胜利与失败的道理,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悠然升起对“合作“成功的探究,进入学习的主题中心,观看学生熟悉的”唱双簧“,领悟配合得滴水不漏的原因,如果不告诉大家后面有个人,大家以为是前面的人自己唱的,观后感觉到他们高度合作,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因为他们目标一致,分工明确,结合学生的具体经历明理,寻找到自己在合作中为什么成功与失败的缘由。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课中有我,我中有课”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达成了品社教学的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与文本对话。落实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课本剧的角色活动体验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落实品社课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如教学《一分钟能做什么》,在“时光老人对我说”,一分钟能做什么?这一环节,首先用不同的方式体验一分钟观看动画与静等一分钟感觉怎样?然后测试同学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提示可以画画、做纸飞机、写字、跳绳、拍球,活动开始,及时跟随进行计时。就这样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体验。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体验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活动角色体验,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经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活动体验感受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落实了品社课的人文性与方向性。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新科技,新生活》,在“生活好帮手”环节,首先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并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过去生活好帮手和现在生活好帮手有什么区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把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价值引导,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新科技使我们的生活轻松、方便、高效、多彩,从而树立科学观,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用科学造福人类。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三、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链接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要求学生首先走进社会中去调查,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既然孩子们知道了社会环境保护存在着这些严重的问题,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培养学社的责任感呢?我们学校联合周边村干部,环保局,开展了“碧水”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社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社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在品社教学中贯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社融入生活,引领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能更好地落实品社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作者单位:贵州天柱县凤城镇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诚信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在校大学生进德修业的立身之本。对于高校来说,最基本的时候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而诚信道德教育则是进德修业的根本。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其诚信状况不容乐观。高职学生诚信缺失势必会对高职
期刊
当今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人人都在追求幸福指数。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学生,也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指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也就是说课堂应该是学生追求幸福的地方。如果我们的课堂不够高效,不够愉悦,学生哪来的幸福。因此,打造高效愉悦的课堂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必须的,让课堂变成桃花盛开的地方。  课堂是学生的,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喜欢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愉悦的。高效愉悦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教师既要做到言传身教,又要努力做到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各项有益教育活动,寓养成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要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思想品德教育 强化行为习惯
期刊
[摘要]1.深挖教材 精设问题 激发兴趣 突出主体,2.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情境 培养综合能力,3.优化问题设计 寻找认知规律 培养创新思维,4.面向全班,因人施问,正确评价,5.深入反思,提高自我评价技能  [关键词]注重 激发 优化 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揭示学习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参与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一些实例谈论了怎样让问题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通过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学生能在数学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数学,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关键词]问题 引入 课堂  我们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
期刊
[摘要]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人们对合作学习越来越重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就更为突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得以深入,进而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为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课 小组 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也是我们
期刊
[摘要]小学的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良好的动手力以及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 课堂  引
期刊
[摘要]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对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感到困惑。要不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面对主体性强的学生,教师到底要不要管,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才不是妨碍学生主体的发展?  [关键词]学会倾听 活而不乱 形散而神不散  新时期的课堂,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对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感到困
期刊
[摘要]“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引发情趣识字 激发想象识字 自主识字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
期刊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对音符的传承教育,理所当然是音乐教学,可见音乐教学对人类的智慧发展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的决定,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音乐所表达的生动形象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因此以音乐作为手段,去陶冶孩子的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感情,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