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作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每读到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虽然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几年,但学生作文难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毕竟文章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不是搞个运动、喊喊口号就可以奏效的。但是,作文的重要性又容不得我们教师有丝毫的怠慢。因此,我在写作训练中逐渐认识到: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素质,就必须彻底冲破现成写作模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训练的方法,实行一套切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从模仿入手,从小处落笔,掌握片段练习的技巧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作文入门模仿是必不可少的,这跟小孩子开始学说话是一个道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可谓经典名篇,它也是模仿法国作家雨果的《狂人日记》写成的。名家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初学写作的学生呢?所以,写作上的模仿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必不可少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典名篇,不管是精读还是阅读的文章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精彩华章及时地进行片段训练,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最后达到积少成多、连缀成篇的目的。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肖像更是别具匠心,在上次训练的基础上,再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行强化,进一步提高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疯的动作更是惟妙惟肖,根据它模仿一段动作描写;《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于勒之后狼狈的神态和语言描写,都是我们模仿学习的焦点。这样的片段训练,多到几百字,少到几十字,篇幅短小,写作容易,首先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再者学生对自己的同学非常熟悉,取材广泛,有话可说。写完后及时批改、讲评,让学生自己朗读,写得好的和被写到的同学都很自豪,这无形之中又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兴趣。这样经过肖像、动作、神态等多角度的训练,学生再写作记人的文章就不困难了。其他类型的文章也概不例外。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抓住适当的时机,并且选择适合学生写作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抓住学生对课文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一切事物,只要有了兴趣,那就不会再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语文老师常常感叹学生做起数学题来不舍昼夜,而埋怨他们不愿作文。这就是一个兴趣问题。如果教学中碰到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可千万不要错过,这正是让他们练笔的大好机会。如:《李广》一文,学生对能征善战、神勇无比的大将军李广自杀的悲惨命运唏嘘叹息、心痛之极,而对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却不屑一顾。所以,我就及时地布置了《浅谈李广“数奇”》、《我心中的李广》、《卫青其人》等作文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一抒为快。这样写出的文章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就连批改作文都是一种享受。这种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练习,每个学期只进行2-3次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消除思想内容的限制,拓宽作文内容范围
  
  如果不是考场作文,大可不必限制学生作文的内容。生活中的一切,不管善的、恶的,吃的、喝的都应该是作文的内容。只要写得生动逼真,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都应该是好的文章。兴趣激发起来了,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甚至形成一定的文风之后,再加以严格要求,逐步正规,也来得及。如果一开始就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作,这个毫无意义、那个不健康,学生的手脚就被束缚住了,仅有的一点兴趣也就被打击得消耗殆尽了。学生一旦怕了,再解放就困难了。灵活多样的作文内容,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倾诉激情,他们把作文当成了自己生活中倾诉的对象和表演的舞台。他们不必担心惹怒老师,不必违心地写一些连自己都不知什么意思的假高尚的谎言,不必担心因立意不高、篇幅太短受到教师的指责,也不必担心暴露了心中的稚嫩而被别人耻笑。总之,嬉笑怒骂,畅所欲言,皆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最真实的感受。
  综上所述,经典的课文华章、多姿多彩的生活,再加上教师别具匠心的设计,就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其他文献
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中学语文课是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知识结构。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课不仅要讲解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给了语文教师更广阔的空间,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师如何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如何在课堂上演绎精彩,如何让教学过程更有实效,需要教师付出汗水和智慧。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存在一些教学误区。    一、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忽略基础知识的培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分地、片面地追求基础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语文素养的培养,受到众多的批评。新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很明显,所有的创新活动都依赖于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科教兴国,育人为本。”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所以教师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这就是说,它就给予了我们教师队伍培养创新一代的不可推卸的重任,培养新一代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们历史教师也必须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  
期刊
中学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但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好学但基础薄弱,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谋篇、措词。究其原因,还是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所致。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笔者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读写结合,厚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中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也是对现代教育的要求。笔者所进行的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的试验,便试图从新的角度去实现这些要求。  
期刊
【摘要】人们都认为焦仲卿忠于爱情,是反封建的勇士,值得颂扬。但本文从“焦仲卿何以要娶刘兰芝”、“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及“焦仲卿为何要自挂东南枝”三个方面揭露兰芝不幸的根源,揭开焦仲卿虚伪的面纱和卑琐的心理。  【关键词】兰芝 婚姻 不幸 根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叙事长诗,诗歌以刘兰芝、焦仲卿离别、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歌颂了他们的忠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的课文只是个‘例子’,要提高语文素养,仅仅谈几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意思不言而喻,那就是要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就必须大大增加课外阅读,因为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种教益,是语文课内教学永远无法达到的。  中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初中生)背诵篇目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记得有人曾说过:“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就此而言,尽管“官”不大,可手中的“权”不小,肩上的责任更是重大。下面,我就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    教育者要教育别人,首先要使自己具有完善的人格,注重自身的形象教育。言传不如身教,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德育中的心理素质最为重要。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能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四有”新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强盛。创新教育作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它主要包括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所谓创新意识,也就是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创新意识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起向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