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直面现实——丰富儿童闲暇生活的需要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把儿童盼望“玩”,盼望“游戏”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可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却越来越不会玩了。公共空间意识的缺乏也造成了儿童游戏文化逐渐“变异”。是什么造成儿童身心发展的这种不和谐现状,使得游戏文化“变异”,使得健康游戏逐渐消逝在童年生活中,从而拿走了他们的幸福呢?这值得我们教育者进一步深思
  2.聚焦媒体——提升儿童公共空间意识的需要
  游客在景区胡乱涂鸦,行人过马路闯红灯,乘客在飞机上斗殴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法国人在巴黎圣母院里专门用中文写了“请保持安静”的牌示,美国人在美国珍珠港景区的垃圾桶上用中文写了“垃圾桶在此”的告示,连近邻泰国人都在泰国皇宫的洗手间里,特别用中文写了“请便后冲水”的提醒。
  追述其因,还是缺乏公共空间意识的缘故,因此培养人的公共空间意识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民间传统游戏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活动的快乐,也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的重要渠道,而且许多传统游戏还蕴含了丰富的公共空间意识教育内容。游戏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如“老鹰捉小鸡”能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增强;“挑花线”能促进学生静心养气,从而改变学生浮躁心理;“跳格子”集运动与竞争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电子游戏相比,传统游戏更加‘绿色’,对孩子的心智成长作用更大。”许多教育界专家也认为,传统游戏中的伙伴关系,能有效地健全独生子女的人格,与家长教师的空洞说教相比,效果更加明显。
  总而言之,孩子们在群体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这将是他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公共空间意识的重要起点,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基于此,我校课题组提出了《基于小学生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民间传统游戏产生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中,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既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又有人类渴望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将德、智、体、美融于一体,寓德育于游戏、审美之内。更因其因时、因地、因习俗制宜,具有与自然环境协调、与日常生活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引进民间传统游戏,对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儿童公共空间意识,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极强的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
  卢梭在十七世纪后半期即主张教学须从一般儿童所日常目击与接触的乡土出发。之后有泛爱派之撒耳士曼强调以乡土为教学之出发点。德国最早开始乡土教育在学校的实施,之后各国越来越注重乡土文化的培植。
  游戏成为一项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校园活动乐趣的重要资源。如湖北省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提出了《浅谈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杭州市转塘小学的《传统游戏进校园  快乐童年永相伴—— “乡土” 游戏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创编与实践研究》等,这些成果中不但阐述了民间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还列举了民间游戏的种类、玩法,以及学生通过民间游戏的引入而从中获得的成效,给大家以经验的借鉴。
  但我们发现,这些成果不是应用于学校体育课,就是幼儿园的一项必备课程,对于把民间游戏跟学生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并进行各种行为意识转变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课题着力于把民间游戏进校园与学生公共空间意识培育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概念界定
  1.游戏。对于游戏,辞海解释为: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其主要含义是: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游戏能满足小学生好动好奇的需要,游戏能满足小学生模仿、交往的需要。
  2.民间传统游戏。民间传统游戏又称之为“乡土游戏”。分为走跑类、跳跃类、投掷类、对抗类、负重类、娱乐表演类、杂艺助兴类、集中注意力类、放松类、室内类等。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且简便易行,且具有健身性、趣味性等自身的特点,同时形式文明、健康、内容活泼,又便于开展和普及,。
  3.公共空间意识。公共空间意识即公共意识。独立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公共空间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其中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观念,体现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体谅他人即体谅自己的“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公共空间意识事关个人的文明素养,事关学校的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尊严。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民間传统游戏的挖掘,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校园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2.通过民间传统游戏的引入,促进学生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3.通过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与同伴的协商意识、奉献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公共空间意识。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斯在《奇妙的儿童》一书中写到的:“表面上是游戏,实质上是学习。对孩子而言,时间总是现在,地点总是这里,行动的总是我,他还没有能力具备成人关于想象和真实世界的观念。他只知道一个世界,他所置身的游戏就是真实的世界。他不是在生活中做游戏,游戏就是生活。”
  2.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期,从3岁—13岁是实物动作水平的自我中心,2周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的思维,它突出的表现在儿童的语言和象征性游戏中,而在象征性游戏中,儿童直接将外部世界同化到自己的愿望与需求中来,几乎不需要顺应。   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对儿童移情能力及其与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多年的实验研究。他指出,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内驱力。移情能力缺乏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很少,而消极、不友好的行为则较多。有研究表明,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实践证明,移情训练是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研究的内容
  1.基于小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缺乏成因调查研究
  现实教育过分注重知识性教育,而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养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不被重视,对每个学生特有的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显得苍白无力。当代小学生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表现:身体素质滑坡;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娇气、不合群、不善交际;独立意识差、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奋斗精神和坚韧意志。因此课题组要把“民间传统游戏”引进校园,首要任务是对学校、家庭、学生开展这项活动的态度和兴趣度的调查,并利用这一时机征集活动方案及活动内容,这是保证课题顺利实施的前提。
  2.基于游戏对“公共空间意识”培育的现实意义研究
  我校课题组开展这项课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培育公共空间意识。他主要从五方面验证: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会关心;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会合作;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会遵守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会竞争。这是本课题赖于研究的关键。
  3.基于“公共空间意识”培育的游戏资源的取舍研究
  尽管民族、民间传统游戏项目繁多, 但作为一项文化引进学校, 首先应注意项目的选择。选取的内容应当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一方面要考虑它的健康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项目的适宜地域、季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已地选择;其次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既要考虑到项目的使用范围和教育对象, 又要考虑到该项目运动负荷的大小;既要考虑到近期效应,更要注重长期效应。这是游戏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
  4.基于“公共空间意识”培育的游戏实施策略研究
  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发是基础,而实施是关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利用现有已经初步规划的场地设施,并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开展实施民间游戏。我们主要围绕创设宽松的户外运动环境,利用午间小队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亲子活动等不同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舞台和情境,游戏文化的熏陶和游戲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则变成重要前提。我们在通过多元途径开发游戏资源的基础上,以校园人文环境,游戏环境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学校环境的游戏文化含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性、创造性,以及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这是游戏开展的重心。
  5.基于“公共空间意识”的游戏开展成效与价值研究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游戏文化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植被”,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精神营养素。游戏能给予儿童完整与和谐的生活,提供了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为教育提供一条向童年生活回归的道路。这项活动的开展,是否会朝着课题组的意愿出发,是否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是否会引发当地人关注和推广……值得我们课题组的期待与研究。
  (四)研究方法、过程、步骤及人员分工
  1.研究方法
  调查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形式,针对民间游戏资源及怎样丰富农村小学课余活动对教师、家长、学生认知情况进行相关调查。
  文献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有关小学生课余活动方面的资料,并及时了解、收集当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为我们确定和开展课题提供参考。
  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展示等积累相关的方法和资料。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挖掘创新、有价值的民间游戏内容;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探索开展具体丰富课余生活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又依据活动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边研究边实践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观察法:借助感官及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在活动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行为表现,对活动效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课题开展所需的各项资料。
  数据比对法:在本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组老师通过对学生开展前后行为转变进行比对的形式,对学生变量进行研究,并加以分析,进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研究,分析其发展变化过程和质变、量变的规律。
  2.研究原则
  本土化原则。尽量搜集、挖掘、整理本地区民间游戏资源,本校大部分教师都是本地人,对本土的民间游戏相对熟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易驾驭,同时生活在本地区的孩子对其中的生活内容较熟悉,更易深刻地体会其文化内涵。
  愉悦性原则。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感兴趣的内容,只要孩子开心是游戏的一个基本功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的民间游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
  教育性原则。能否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获得提升是选取民间游戏的重要依据。儿童民间游戏中内涵着祖先以及前辈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所以在对民间游戏的选取时需要对其教育价值做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接触适宜的教育内容。
  3. 研究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5年4月到2016年8月,具体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主要工作:收集学习文献资料,进行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并制定一系列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管理制度。   (2)实施阶段(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主要工作:揣摩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筛选“民间传统游戏”资源,同时对方案操作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根据活动方案,确定集体性活动开展的时间及指导教师;统计和分析相关数字和现象,对“民间传统游戏”在活动启动期间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考查,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推出优质活动,并形成理论成果。
  (3)总结阶段(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主要工作: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4.人员分工
  本研究由建德市大洋中心小学课题组负责,本校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
  (1)组长
  林国元:校长。负责课题研究成员的分工、召集、工作协调和经费落实,游戏资源的筛选与时间安排。
  (2)副组长
  陈来法:中学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课题主要执笔人。负责课题的理论研究和方案撰写,协调研究的具体进程,具体负责研究报告的撰写。
  (3)组员
  李友清:副校长,负责民间游戏的整合与取舍,以及指导人员安排。
  戴勇林:教务主任,负责场地设施安排,活动资料收集和整理。
  季建峰:学生处主任,负责活动体验的个案收集。
  徐文标:总务主任,负责器材落实、场地设计及器材回收。
  五、研究条件分析
  (一)研究基础
  学校有一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学校领导班子。课题组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近几年曾承担省级课题2项、地市级课题4项,10多项县市级级课题。所写成果获省二等奖、杭州市一等奖、建德市一等奖多篇。教师们好爱学习与研究,通过大家的努力,学校教科研已在全市农村小学中出类拔萃。本课题由校长亲临担任课题组长,负责课题运作和統筹安排,同时学校已经把“民间传统游戏进校园”列入特色化学校建设日程,近期举行了“民间游戏大家乐”启动仪式、我为学校出点子、各班游戏大比拼等活动,并为游戏的开展准备了场地和器材,学生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了游戏的新鲜与快乐,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研究条件
  1.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教科研的精干力量,4人具有本科学历,2人为大专学历,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和扎实的实践经验。其中2人是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0余个。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学术底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个案资料。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各学科交叉,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相结合。
  2.课题组成员每月一次研究例会,采取专家讲座、阅读理论书籍、研究讨论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和探讨研究进程。同时学校专门设立了课题研究基金,并把这项经费纳入学年计划。在操作上规范、合理,并由专人管理,此做法是本研究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2.编印课题成果、游戏活动校本课程及活动实施个案集。
  七、参考文献
  略。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正在从各个方面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作为对新技术好奇的学生群体,互联网对学生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的存在对于中职生德育工作正在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中职生的各方面影响才能利用网络的有利面帮助我们对中职生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抑制网络的负面对中职生产生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对于网络对中职生的影响做了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
期刊
摘要:吟誦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吟诵,让孩子们感受古诗文的声律美,真正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在吟诵古诗文教学中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借助歌曲的形式唱;借助肢体语言的形式舞,让古诗文走进孩子们的心中,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吟诵 古诗文 教学  自古读书皆吟诵。鲁迅诗曰:“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杜甫诗云:“陶冶性灵存底物?
期刊
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人一张口就要借助思考来分析问题,对数学现象要进行综合归纳,作出判断,并运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数学语言表达又尚在起步阶段,课堂上常常有以下几种表现:不会说的怕说;想说的又不敢说;敢说的又说不好。思维乱而无序,语言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规范性。所以,在数学课上教
期刊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环节中时间很短的课堂导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课堂导入,目的不同,方法也很多。我们所设计的导入应根据内容的不同要求、学生的心理特点,为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而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有一些课堂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为达到这一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
期刊
王晓峰 浙江省兰溪市厚仁中学  摘要:接受美学中有一个重要名词就是期待视野,我们可以将它与高中语文阅读连接在一起。期待视野主张进行阅读活动时,读者同时兼任文本操纵和审美接收,将读者摆在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阅读的人都会将自己的以前形成的文学素养、经验感受以及认知构架等带入阅读的文章中。我们进行阅读时,其实不但接收文章影响,而且我们还会按着文章进行再度创作。我们每个人的期待视野是不一致的,所以我们对
期刊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把多媒体、网络引进写作教学,明显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实际做法。  其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没有激情,写出的作文必然平淡无奇,枯燥乏味,而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为学生创设的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
期刊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关键阶段。恰当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增强听、说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交际能力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置是一种对具体情境的多元化分析,不同的内容与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任务活动来实现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 任务型 教学 任务设计  1.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行任务型教学,要遵循相关
期刊
摘要:数学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问题 研究  数学有一套抽象的理论,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将趣味性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
期刊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常见教学行为。提问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提问 初中历史 课堂实效性  历史课堂提问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教
期刊
摘要:伴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高中化学课改的展开,要想实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足够正视尊重,帮助学生展示出教学的主体地位。这篇文章从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际状况着手,深入探讨了开展学生主体方式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改革 学生主体性质 探究方法措施  现阶段新课程主要是讲求教学理念的转变要做到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为根本,时刻关注学生的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