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任务,同时也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本文对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以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的数学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数学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
教育的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当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只有当老师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数学,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从"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的教学方法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有改革的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2、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德说过:"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所以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取长补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以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着眼于未来。
3、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传统教学评价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新。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鼓励拔尖、鼓励有专长。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充分地鼓励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完成,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势必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求知,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时学生就会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美的表现。数学中的这些美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能促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3、合理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创新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数学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
4、利用数学中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的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这样让学生既可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做好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作为教师不要急于出示结论,而是要帮助弄清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学生的动机是什么,再下结论。从客观上要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多方位的系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长期坚持不断总结探索,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3]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的数学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数学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
教育的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当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只有当老师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数学,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从"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的教学方法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有改革的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2、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德说过:"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所以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取长补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以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着眼于未来。
3、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传统教学评价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新。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鼓励拔尖、鼓励有专长。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充分地鼓励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完成,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势必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求知,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时学生就会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美的表现。数学中的这些美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能促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3、合理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创新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数学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
4、利用数学中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的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这样让学生既可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做好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作为教师不要急于出示结论,而是要帮助弄清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学生的动机是什么,再下结论。从客观上要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多方位的系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长期坚持不断总结探索,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3]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