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记者 杨春兰)7月29日,40余名中国新闻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中国记协、中宣部、广电总局、中国广电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汇集中国记协,为黑龙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开播十周年召开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以“介入主流、提升品质、服务大局”为主题。这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第一次为一个新闻栏目召开专题研讨会。
业内专家和同行从新闻理念和实践操作等不同侧面为《新闻夜航》系统地总结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新闻夜航》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专家们一致认为,民生新闻要有长足发展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倡导和谐理念,自觉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抵制低俗化、琐碎化、边缘化的倾向。
与会领导对《新闻夜航》表示高度肯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李丹、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李宗达、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都做了精彩讲话,他们希望民生新闻栏目能够成为政府沟通民情、了解民意、传递信息的主流阵地,把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当成自己坚定不移的使命,把提升节目品质、弘扬主旋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当成明确目标,切实反映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闻夜航》创办于1999年。它始终坚持“关注民生 反映民意”的报道理念,让平凡普通的人成为节目的主角。曾获得“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十佳栏目”,“全国百佳电视栏目”,“荣誉新闻栏目”,“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部分嘉宾精彩发言
群众的喜爱是最大的褒奖
我为《新闻夜航》的进一步发展提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稳妥把握报道方向。《新闻夜航》的采访接触到了社会的一线、基层,甚至是阴暗面,记者很容易在一种情绪里面不能自拔。我们直面百姓的疾苦和艰难,但要看到社会的光亮和社会的温暖。我们要有感染力,但不能传染;要点燃生活的美好,但不能渲染;我们有泪,但我们不哭。
第二,继续改进创新。用一切艺术的手段和技术的手段挖掘新闻的内涵,首先是创新内容,才能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视野可以更开阔一些,可以与互联网加强互动,扩大影响力。
第三,继续“顶天立地”。向上要承接阳光雨露,得到广电总局的支持;向下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这样才能枝繁叶茂。
第四,继续总结经验,激活创造力。《新闻夜航》的内容非常丰富,下一步可以继续研讨,从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律学、心理学等角度对栏目全方位地分析研究。
“四个坚持”值得借鉴
如果说《新闻夜航》对于新闻事业,特别是对黑龙江的新闻事业有借鉴的话,我觉得是“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关注民生,服务大局。7月28日下午5:30《新闻夜航》播出了特别节目《万里追光明》,报道的是很多黑龙江的医生到西藏高原给群众治眼病,帮助有困难的患者重见光明。《新闻夜航》节目的视野扩大了,包括了援藏内容。
第二,《新闻夜航》坚持理性诉求,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如何在舆论监督方面坚持新闻性?如何体现政府、社会各方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如何依法监督?最重要的就是不仅要敢讲,还要关注最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涉及到教育和未成年人的问题、不宜通过荧屏进行监督的,《新闻夜航》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建议。
第三,坚持高雅的品位和正确的引导,弘扬社会核心价值。
第四,坚持鲜明的特色、独立的品格,形成民生栏目的核心竞争力。《新闻夜航》在选题上、在报道的语言上、在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十年前的《新闻夜航》面临的问题可能和现在是一样的:一个是坚守,一个是突围。今天的《新闻夜航》同样面临着坚守民生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如何在众多的民生新闻中脱颖而出的问题。
第一,拓宽视野。现在民生新闻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政府的新闻、主流的新闻都应该纳入民生,形成大民生的概念。十年前民生新闻可能是“一地鸡毛”,今天如果还坚持这样,就很难适应受众本身层次提高的新情况。这方面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民生和国计民生结合起来。
第二,围绕大民生改进创新。《新闻夜航》的改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把《新闻夜航》放在整个黑龙江电视格局中的创新。我们应该主动提升,找到普遍性的民生问题,更多地介入引导。民生报道的提升既要关注民众,又不能停留在每一个民众的层次。比如政府现在问政于民,政府的很多政策,特别是涉及民生政策问题的,不仅仅作个案的分析,还要把民众真实的声音反映出来。
第三,突出文化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追求收视率,但不能唯收视率论,一定要提升这个地方的文化吸引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长为主流媒体的主打新闻栏目。作为广受群众欢迎的新闻节目,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也是党的新闻宣传报道的主阵地,必须介入主流,提高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舆论引导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努力克服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坚持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从服务“小民生”转向服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民生”。但是,还有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着各种不良倾向,例如:
1.“唯收视率”论,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大量负面新闻,虽然短期内可能提高了收视率,但误导了群众对社会的判断和认识;
2.迎合少数群众的低级趣味,播出大量采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市民生活中的低俗丑陋事件,以迎合部分市民追求感官刺激和猎奇的心理,把民生新闻变成了“八卦”消息的集散地;
3.采用肤浅、煽情的方式报道交通事故、邻里纠纷等鸡零狗碎的市井新闻,满足于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和情感宣泄。这些庸俗化、娱乐化、琐碎化的报道,就是新闻实践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表现,也是电视民生新闻难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业内专家和同行从新闻理念和实践操作等不同侧面为《新闻夜航》系统地总结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新闻夜航》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专家们一致认为,民生新闻要有长足发展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倡导和谐理念,自觉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抵制低俗化、琐碎化、边缘化的倾向。
与会领导对《新闻夜航》表示高度肯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李丹、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李宗达、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都做了精彩讲话,他们希望民生新闻栏目能够成为政府沟通民情、了解民意、传递信息的主流阵地,把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当成自己坚定不移的使命,把提升节目品质、弘扬主旋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当成明确目标,切实反映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闻夜航》创办于1999年。它始终坚持“关注民生 反映民意”的报道理念,让平凡普通的人成为节目的主角。曾获得“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十佳栏目”,“全国百佳电视栏目”,“荣誉新闻栏目”,“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部分嘉宾精彩发言
群众的喜爱是最大的褒奖
我为《新闻夜航》的进一步发展提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稳妥把握报道方向。《新闻夜航》的采访接触到了社会的一线、基层,甚至是阴暗面,记者很容易在一种情绪里面不能自拔。我们直面百姓的疾苦和艰难,但要看到社会的光亮和社会的温暖。我们要有感染力,但不能传染;要点燃生活的美好,但不能渲染;我们有泪,但我们不哭。
第二,继续改进创新。用一切艺术的手段和技术的手段挖掘新闻的内涵,首先是创新内容,才能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视野可以更开阔一些,可以与互联网加强互动,扩大影响力。
第三,继续“顶天立地”。向上要承接阳光雨露,得到广电总局的支持;向下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这样才能枝繁叶茂。
第四,继续总结经验,激活创造力。《新闻夜航》的内容非常丰富,下一步可以继续研讨,从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律学、心理学等角度对栏目全方位地分析研究。
“四个坚持”值得借鉴
如果说《新闻夜航》对于新闻事业,特别是对黑龙江的新闻事业有借鉴的话,我觉得是“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关注民生,服务大局。7月28日下午5:30《新闻夜航》播出了特别节目《万里追光明》,报道的是很多黑龙江的医生到西藏高原给群众治眼病,帮助有困难的患者重见光明。《新闻夜航》节目的视野扩大了,包括了援藏内容。
第二,《新闻夜航》坚持理性诉求,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如何在舆论监督方面坚持新闻性?如何体现政府、社会各方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如何依法监督?最重要的就是不仅要敢讲,还要关注最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涉及到教育和未成年人的问题、不宜通过荧屏进行监督的,《新闻夜航》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建议。
第三,坚持高雅的品位和正确的引导,弘扬社会核心价值。
第四,坚持鲜明的特色、独立的品格,形成民生栏目的核心竞争力。《新闻夜航》在选题上、在报道的语言上、在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十年前的《新闻夜航》面临的问题可能和现在是一样的:一个是坚守,一个是突围。今天的《新闻夜航》同样面临着坚守民生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如何在众多的民生新闻中脱颖而出的问题。
第一,拓宽视野。现在民生新闻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政府的新闻、主流的新闻都应该纳入民生,形成大民生的概念。十年前民生新闻可能是“一地鸡毛”,今天如果还坚持这样,就很难适应受众本身层次提高的新情况。这方面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民生和国计民生结合起来。
第二,围绕大民生改进创新。《新闻夜航》的改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把《新闻夜航》放在整个黑龙江电视格局中的创新。我们应该主动提升,找到普遍性的民生问题,更多地介入引导。民生报道的提升既要关注民众,又不能停留在每一个民众的层次。比如政府现在问政于民,政府的很多政策,特别是涉及民生政策问题的,不仅仅作个案的分析,还要把民众真实的声音反映出来。
第三,突出文化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追求收视率,但不能唯收视率论,一定要提升这个地方的文化吸引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长为主流媒体的主打新闻栏目。作为广受群众欢迎的新闻节目,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也是党的新闻宣传报道的主阵地,必须介入主流,提高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舆论引导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努力克服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坚持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从服务“小民生”转向服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民生”。但是,还有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着各种不良倾向,例如:
1.“唯收视率”论,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大量负面新闻,虽然短期内可能提高了收视率,但误导了群众对社会的判断和认识;
2.迎合少数群众的低级趣味,播出大量采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市民生活中的低俗丑陋事件,以迎合部分市民追求感官刺激和猎奇的心理,把民生新闻变成了“八卦”消息的集散地;
3.采用肤浅、煽情的方式报道交通事故、邻里纠纷等鸡零狗碎的市井新闻,满足于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和情感宣泄。这些庸俗化、娱乐化、琐碎化的报道,就是新闻实践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表现,也是电视民生新闻难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