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夜航” 专注民生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记者 杨春兰)7月29日,40余名中国新闻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中国记协、中宣部、广电总局、中国广电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汇集中国记协,为黑龙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开播十周年召开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以“介入主流、提升品质、服务大局”为主题。这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第一次为一个新闻栏目召开专题研讨会。
  业内专家和同行从新闻理念和实践操作等不同侧面为《新闻夜航》系统地总结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新闻夜航》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专家们一致认为,民生新闻要有长足发展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倡导和谐理念,自觉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抵制低俗化、琐碎化、边缘化的倾向。
  与会领导对《新闻夜航》表示高度肯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李丹、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李宗达、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都做了精彩讲话,他们希望民生新闻栏目能够成为政府沟通民情、了解民意、传递信息的主流阵地,把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当成自己坚定不移的使命,把提升节目品质、弘扬主旋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当成明确目标,切实反映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闻夜航》创办于1999年。它始终坚持“关注民生 反映民意”的报道理念,让平凡普通的人成为节目的主角。曾获得“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十佳栏目”,“全国百佳电视栏目”,“荣誉新闻栏目”,“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部分嘉宾精彩发言
  群众的喜爱是最大的褒奖
  
  我为《新闻夜航》的进一步发展提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稳妥把握报道方向。《新闻夜航》的采访接触到了社会的一线、基层,甚至是阴暗面,记者很容易在一种情绪里面不能自拔。我们直面百姓的疾苦和艰难,但要看到社会的光亮和社会的温暖。我们要有感染力,但不能传染;要点燃生活的美好,但不能渲染;我们有泪,但我们不哭。
  第二,继续改进创新。用一切艺术的手段和技术的手段挖掘新闻的内涵,首先是创新内容,才能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视野可以更开阔一些,可以与互联网加强互动,扩大影响力。
  第三,继续“顶天立地”。向上要承接阳光雨露,得到广电总局的支持;向下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这样才能枝繁叶茂。
  第四,继续总结经验,激活创造力。《新闻夜航》的内容非常丰富,下一步可以继续研讨,从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律学、心理学等角度对栏目全方位地分析研究。
  
  


  “四个坚持”值得借鉴
  
  如果说《新闻夜航》对于新闻事业,特别是对黑龙江的新闻事业有借鉴的话,我觉得是“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关注民生,服务大局。7月28日下午5:30《新闻夜航》播出了特别节目《万里追光明》,报道的是很多黑龙江的医生到西藏高原给群众治眼病,帮助有困难的患者重见光明。《新闻夜航》节目的视野扩大了,包括了援藏内容。
  第二,《新闻夜航》坚持理性诉求,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如何在舆论监督方面坚持新闻性?如何体现政府、社会各方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如何依法监督?最重要的就是不仅要敢讲,还要关注最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涉及到教育和未成年人的问题、不宜通过荧屏进行监督的,《新闻夜航》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建议。
  第三,坚持高雅的品位和正确的引导,弘扬社会核心价值。
  第四,坚持鲜明的特色、独立的品格,形成民生栏目的核心竞争力。《新闻夜航》在选题上、在报道的语言上、在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十年前的《新闻夜航》面临的问题可能和现在是一样的:一个是坚守,一个是突围。今天的《新闻夜航》同样面临着坚守民生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如何在众多的民生新闻中脱颖而出的问题。
  第一,拓宽视野。现在民生新闻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政府的新闻、主流的新闻都应该纳入民生,形成大民生的概念。十年前民生新闻可能是“一地鸡毛”,今天如果还坚持这样,就很难适应受众本身层次提高的新情况。这方面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民生和国计民生结合起来。
  第二,围绕大民生改进创新。《新闻夜航》的改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把《新闻夜航》放在整个黑龙江电视格局中的创新。我们应该主动提升,找到普遍性的民生问题,更多地介入引导。民生报道的提升既要关注民众,又不能停留在每一个民众的层次。比如政府现在问政于民,政府的很多政策,特别是涉及民生政策问题的,不仅仅作个案的分析,还要把民众真实的声音反映出来。
  第三,突出文化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追求收视率,但不能唯收视率论,一定要提升这个地方的文化吸引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长为主流媒体的主打新闻栏目。作为广受群众欢迎的新闻节目,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也是党的新闻宣传报道的主阵地,必须介入主流,提高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舆论引导力。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努力克服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坚持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从服务“小民生”转向服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民生”。但是,还有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着各种不良倾向,例如:
  1.“唯收视率”论,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大量负面新闻,虽然短期内可能提高了收视率,但误导了群众对社会的判断和认识;
  2.迎合少数群众的低级趣味,播出大量采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市民生活中的低俗丑陋事件,以迎合部分市民追求感官刺激和猎奇的心理,把民生新闻变成了“八卦”消息的集散地;
  3.采用肤浅、煽情的方式报道交通事故、邻里纠纷等鸡零狗碎的市井新闻,满足于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和情感宣泄。这些庸俗化、娱乐化、琐碎化的报道,就是新闻实践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表现,也是电视民生新闻难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当今全球期刊业面临到严重压力:经济危机风暴蔓延,期刊业出现资产缩水、资金不畅、市场疲软、广告销售锐减;数字技术及其打造的数字媒体势头咄咄逼人,传统期刊业往往产生“被出局”的惊悚;对寄予厚望的年轻读者群体,越来越有疏离感,难以捉摸,传统期刊恐怕自己跟不上时代,变“老”了。  即将于5月4日在伦敦召开的第3 7届世界期刊大会,正是基于上述这样诡异多变的形势,将本届会议的主题词定为:展现“杂志
期刊
进入2009年,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截至3月底,已有17家省级分公司获得CMMB的正式运营权。CMMB运营总公司——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表示,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CMMB运营支撑体系的建设,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将完成cMMB计费系统、结算系统和已有网络的CA加密部署的相关工作。“7月1日前将具备商业试运作的基本条件,年内将完成所有省级分公司的组建,并实现全国商业运营”
期刊
本刊讯(记者杨春兰)近日,由瑞丽传媒集团全新打造的男性时尚杂志《男人风尚》在北京召开了创刊新闻发布会。  改革开放3O周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在国际化的轨道上快速前行。随着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国人素质的普遍提升,中国都市成熟男性在改善个人气质和形象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它无疑有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开拓。《男人风尚》提出了“形象创造影响力”的中国男性价值观,将为中国男性奉上一本高端实用的形
期刊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积极应对危机的同时,《都市快报》在品牌战略的引领下,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营销、整合产业链”,实现了经营业绩逆势上扬。全年经营收入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广告营业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10%,占区域内报媒市场份额的40.5%,日发行量达105万份,这个业绩创下了《都市快报》创刊十年来的新高,也形成了浙江报业领先品牌的优势。    
期刊
本报讯日前,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编撰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一书正式问市。该书系社会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6年。该书作者队伍聚集了国内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对当年中国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来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预测。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分为总报告、报纸产业、图书产业、期刊产业、广播
期刊
CSM全国十城市3月电视收视排行TOP1O
期刊
近年来,各电视台对“精品”的呼声逐浪排高,这不仅因为讲究精品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目标,更是各栏目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但精品节目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首要工作就是进行节目策划,有了好的策划,才能制作出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  根据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的过程,电视节目策划分为前期策划、中期策划和后期策划;根据策划的主题和目标,又可划分为选题策划、摄制策划、播出策划和销售策划。但不管是哪一阶段和哪一种
期刊
管理    党报、党刊发行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财政部近日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税收政策问题下发了通知。通知规定,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通知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通知所适用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
期刊
以“校内网”为代表的校园SNS无疑是当下中国大学生群体日常交流的高频词汇之一,“你加我校内没?”“你又抢了我的车位吧?!”“你说我是种土豆还是种菠萝?”……这一网络媒体宠儿已经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走进了校园生活。  校园SNS产生并发展于Web2.0时代,具备“用户生产内容”、“长尾效应”、“互动、分享”、“去中心化”等一系列典型特征。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国本土校园sNS仍没能充分激发其无限
期刊
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步入社会化阶段,社会化的展现形式即人际关系的构建,上世纪60年代诞生的“六度分割”理论则是网络人际关系构建的基础。SNS平台围绕社会化人际关系整合多种服务和功能,以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核心理念。  随着Myspace和Facebook的先后兴起,中国用户对SNS理念的认同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到SNS平台中,进入2008年后,中国迎来SNS的又一次热潮。    SN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