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标准的细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力求做到从儿童的自身出发,进行开放型教学。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并研究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世界。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教育 生活
  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那么,怎样才能让品德学习回归生活呢?
  1 学科的系统教学与生活的随机教育相结
  思想品德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感悟的就会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化道德认识。例如,我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8课《下课了!放学啦》的第一课时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下课时从学生身边拍摄的录像,通过录像中的片段来层层展开,让学生辨析是非,讨论下课后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抓住下课后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再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合理做好课前准备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重点,分组人人参与编儿歌活动,编好后以组为单位唱一唱。接着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开展“实话实说”活动,让学生回忆下课时“我”在做些什么,“我”做得对吗?最后在下课前几分钟请小朋友想一想,接下来是什么课,你下课后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随着下课的铃声,老师说:“小朋友下课了,你想做什么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老师的这句话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2 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
  2.1 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真话倒霉”等消极观念,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2.2 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3 品德学习的本质就是在生活中体验
  什么是体验?有人说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际上心理学家们认为: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其中,“图景”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整体性存在,它同时包含着个体人的生活阅历,当下生活场景和未来人生希冀。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量带领学生走入生活,用真实的情境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成为真正体验者。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现在的学生去讲勤俭节约,那比五、六十年代要困难得多。但是如果带学生去贫困家庭体验生活,他们就能深刻感悟到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勤俭节约。这样利用现实情境,让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讨论,往往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内化他们的品质,从而指导今后的行为。
  总之,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它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其他文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代的教育学家孔子曾对教学提出过这样的见解。这足见,提倡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一种精神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特别是语文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非常重
期刊
随着南下打工热潮的掀起,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空巢学生。他们的家或缺或空。这些常年留守在爷爷奶奶身边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父母爱。他们在学习、生活、安全、身心健康以及品德等多方面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有少数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展现是无私的师爱感化空巢学生的故事。  1 背景描述  小辉是个聪明又可怜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另嫁他人后就没了联系。父母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语文 朗读教学 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
期刊
【摘要】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在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等动态特征的综合。塑造性格是改善气质的重要环节。本文叙述了不同气质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利用气质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外化的性格,改善内在的气质,培养时代潮流的强者。  【关健词】性格;气质;塑造性格;改善气质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动力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在教授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打好基础,还能灵活地应用所学习的语言是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首先,抓住课堂的3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可是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的35分钟,那还远远不够,因此布置什么类型的作业,来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传统类型的英语作业,除了抄写、背诵、听磁带已经没有什么新意,时间长了学生感到有些枯燥,即使是完成作业,也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课文中,有好大一部分含义较深刻而又难以理解的句子是揭示文章中心的重点句子。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好这些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亦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些句子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索,认为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从如下几个途径进行,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进行引导理解  课文中的含义深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上,并且才能把它上好呢?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和自己的反思,我认为,除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要靠激发学习兴趣做起。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思品教学 兴趣
期刊
【摘 要】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对一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 语文 拼音 教学  1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1 汉语拼音在写作中的作用。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从低年级说话、写话入手,从写一句简单的话到写一段话。小学生在写话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即不会写字。要想解决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环渐进,在一、二年级说通顺话,写通顺句子的基础上,中年级着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高年级重在写一个人的成篇作文,这就为指导小学生描写人物指明了方向。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人,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以读促写,学会观察、描写人物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观察人物,分析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