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B超诊断38例胎盘早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胎盘早剥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分析诊断效果和胎盘着床位置与诊断率的关系。
结果:所有患者经B超诊断后,诊断率为86.84%,漏诊率为13.16%;前置胎盘着床的诊断率为96.77%,漏诊率为3.23%,后置胎盘着床确诊率为42.86%,漏诊率为57.14%,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胎盘早剥和重度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分别为80.95%、94.1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孕妇实施B超诊断,可有效的评估胎盘早剥,但须结合孕妇的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防止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B超诊断 胎盘早剥 临床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623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401-01
胎盘早剥为妊娠期间的一类并发疫,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可对母婴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并且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后导致围生儿病死的发生率也较高[1]。为促进胎盘早剥诊断率的提升,现对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胎盘早剥患者38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6.24)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2例,3例患者在28周内发病,14例患者在28-37周内发病,21例患者大于37周后发病。临床表现为,持续腰背痛和腹痛的患者3例;腹部疼痛并且伴有阴道出血的患者23例;存在流液和出血,但无腹部疼痛的患者7例;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
1.2 诊断标准。将患者的症状分为重度和轻度两类。重度:胎盘早剥的面积大于胎盘总面积1/3;轻度:胎盘早剥的面积小于胎盘总面积1/3[2]。
1.3 B超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B超检查,首先让患者平卧,根据常规的妇科检查方法,检查孕妇的胎儿,以及附属物,重点观察胎盘形态、胎盘位置、胎盘厚度、胎盘边缘、胎盘内部的回声,以及胎盘母面和子宫肌壁之间的关系,还需对胎盘后的复合体频谱血流的具体状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采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超诊断结果分析。38例患者经B超诊断后,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患者33例,漏诊5例,诊断率为86.84%,漏诊率为13.16%。
2.2 诊断率与胎盘着床位置的关系比较。在本组患者的B超检测中,31例为前置胎盘着床,确诊30例,漏诊1例,诊断率为96.77%,漏诊率为3.23%;7例患者为后置胎盘着床,确诊3例,漏诊4例,确诊率为42.86%,漏诊率为57.14%,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轻度胎盘早剥中,确诊17例,17例重度胎盘早剥中,确诊16例,确诊率分别为80.95%、94.1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胎盘早剥为造成产前出血和妊娠期出血的主要因素,发病时,病情通常较为紧急,倘若不及时的进行临床处理,将会对母婴形成较严重的威胁。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为具有胎盘早剥和流产病史。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认为影响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为创伤、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宫内感染、吸烟史、存在胎盘早剥史,以及妊娠期存在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和高血压等。
在临床中,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通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机率,可有效的改善母婴的状态。但根据较多的文献分析,胎盘早剥的实际检出率较低。在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其临床的就检出率小于70%。因此,应用B超检查,虽然能够显著的提高诊断率,但也存在较多漏诊和误诊的情况。综合本次研究,存在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因为临床表现,孕妇在出现胎盘早剥时,通常表现为阴道流血和腹痛,但在临床的特征表现不明显时,一般情况下,胎盘的形态并不会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并且胎盘的后部也不会集有淤血,所以,B超难以诊断,容易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其次,胎盘发生早剥的位置不同也会给B超诊断造成一定的难度。如果胎盘早剥的位置为侧壁或前壁,在应用超声诊断时,对于胎盘后方产生的血肿声像和回声更为明显。如果胎盘早剥位于后壁,在距离或是胎儿的影响下,通常会显示得比较模糊,因此不容易发现,特别是在超声仪器的分辨率过低时,较难发现。因此,在诊断时,前置胎盘的诊断率会明显高于后置胎盘,表明产前的诊断率和胎盘早剥的位置相关。同时,由于剥离发生在胎盘的边缘线,则通常会形成絨毛膜血肿,或是出血,很容易将其误诊为胚外体腔,或是肿块。
第三,由于在发生胎盘剥落时,存在不同的出血时间,其声像图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果为急性期,并且发生在4小时内,其包块产生的回声比较均匀,若是3-7天则为等回声,在1-2周之内,则属于强回声团中的无回声,若在两周之后,则无回声。最后,如果孕妇发生胎盘早剥为显性出血,并且胎盘的形态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应用超声检查时,不具有特征性,对于范围小、出血少的患者,也容易将其漏诊;若是患者的出血为隐性出血,其积血能够在胎盘的后方构成血肿,应用B超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经B超诊断后,诊断率为86.84%,漏诊率为13.16%。在本组患者的B超检测中,31例前置胎盘着床中,诊断率为96.77%,漏诊率为3.23%;7例后置胎盘着床中,确诊率为42.86%,漏诊率为57.14%,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例轻度胎盘早剥中,确诊17例,17例重度胎盘早剥中,确诊16例,确诊率分别为80.95%、94.1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表明应用B超检查,仍会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并且胎盘早剥的发生位置不同,也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检查,可有效改善胎盘早剥患者母婴的状况,但因为临床特征等因素,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情况。因此,在B超诊断的基础上,还需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鲁凤,苏敏君.胎盘早剥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2):371-372
[2] 岳晓芳.胎盘早剥85例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2,3(7):381-382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胎盘早剥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分析诊断效果和胎盘着床位置与诊断率的关系。
结果:所有患者经B超诊断后,诊断率为86.84%,漏诊率为13.16%;前置胎盘着床的诊断率为96.77%,漏诊率为3.23%,后置胎盘着床确诊率为42.86%,漏诊率为57.14%,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胎盘早剥和重度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分别为80.95%、94.1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孕妇实施B超诊断,可有效的评估胎盘早剥,但须结合孕妇的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防止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B超诊断 胎盘早剥 临床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623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401-01
胎盘早剥为妊娠期间的一类并发疫,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可对母婴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并且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后导致围生儿病死的发生率也较高[1]。为促进胎盘早剥诊断率的提升,现对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胎盘早剥患者38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6.24)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2例,3例患者在28周内发病,14例患者在28-37周内发病,21例患者大于37周后发病。临床表现为,持续腰背痛和腹痛的患者3例;腹部疼痛并且伴有阴道出血的患者23例;存在流液和出血,但无腹部疼痛的患者7例;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
1.2 诊断标准。将患者的症状分为重度和轻度两类。重度:胎盘早剥的面积大于胎盘总面积1/3;轻度:胎盘早剥的面积小于胎盘总面积1/3[2]。
1.3 B超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B超检查,首先让患者平卧,根据常规的妇科检查方法,检查孕妇的胎儿,以及附属物,重点观察胎盘形态、胎盘位置、胎盘厚度、胎盘边缘、胎盘内部的回声,以及胎盘母面和子宫肌壁之间的关系,还需对胎盘后的复合体频谱血流的具体状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采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超诊断结果分析。38例患者经B超诊断后,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患者33例,漏诊5例,诊断率为86.84%,漏诊率为13.16%。
2.2 诊断率与胎盘着床位置的关系比较。在本组患者的B超检测中,31例为前置胎盘着床,确诊30例,漏诊1例,诊断率为96.77%,漏诊率为3.23%;7例患者为后置胎盘着床,确诊3例,漏诊4例,确诊率为42.86%,漏诊率为57.14%,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轻度胎盘早剥中,确诊17例,17例重度胎盘早剥中,确诊16例,确诊率分别为80.95%、94.1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胎盘早剥为造成产前出血和妊娠期出血的主要因素,发病时,病情通常较为紧急,倘若不及时的进行临床处理,将会对母婴形成较严重的威胁。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为具有胎盘早剥和流产病史。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认为影响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为创伤、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宫内感染、吸烟史、存在胎盘早剥史,以及妊娠期存在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和高血压等。
在临床中,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通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机率,可有效的改善母婴的状态。但根据较多的文献分析,胎盘早剥的实际检出率较低。在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其临床的就检出率小于70%。因此,应用B超检查,虽然能够显著的提高诊断率,但也存在较多漏诊和误诊的情况。综合本次研究,存在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因为临床表现,孕妇在出现胎盘早剥时,通常表现为阴道流血和腹痛,但在临床的特征表现不明显时,一般情况下,胎盘的形态并不会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并且胎盘的后部也不会集有淤血,所以,B超难以诊断,容易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其次,胎盘发生早剥的位置不同也会给B超诊断造成一定的难度。如果胎盘早剥的位置为侧壁或前壁,在应用超声诊断时,对于胎盘后方产生的血肿声像和回声更为明显。如果胎盘早剥位于后壁,在距离或是胎儿的影响下,通常会显示得比较模糊,因此不容易发现,特别是在超声仪器的分辨率过低时,较难发现。因此,在诊断时,前置胎盘的诊断率会明显高于后置胎盘,表明产前的诊断率和胎盘早剥的位置相关。同时,由于剥离发生在胎盘的边缘线,则通常会形成絨毛膜血肿,或是出血,很容易将其误诊为胚外体腔,或是肿块。
第三,由于在发生胎盘剥落时,存在不同的出血时间,其声像图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果为急性期,并且发生在4小时内,其包块产生的回声比较均匀,若是3-7天则为等回声,在1-2周之内,则属于强回声团中的无回声,若在两周之后,则无回声。最后,如果孕妇发生胎盘早剥为显性出血,并且胎盘的形态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应用超声检查时,不具有特征性,对于范围小、出血少的患者,也容易将其漏诊;若是患者的出血为隐性出血,其积血能够在胎盘的后方构成血肿,应用B超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经B超诊断后,诊断率为86.84%,漏诊率为13.16%。在本组患者的B超检测中,31例前置胎盘着床中,诊断率为96.77%,漏诊率为3.23%;7例后置胎盘着床中,确诊率为42.86%,漏诊率为57.14%,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例轻度胎盘早剥中,确诊17例,17例重度胎盘早剥中,确诊16例,确诊率分别为80.95%、94.1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表明应用B超检查,仍会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并且胎盘早剥的发生位置不同,也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检查,可有效改善胎盘早剥患者母婴的状况,但因为临床特征等因素,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情况。因此,在B超诊断的基础上,还需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鲁凤,苏敏君.胎盘早剥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2):371-372
[2] 岳晓芳.胎盘早剥85例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2,3(7):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