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智慧受用人生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98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兼爱之道
  兼爱之道,就是坚定立场,舍生取义,以温暖人心的力量,凝心聚力;兼爱之道,彻底冲破尊卑贵贱的束缚,为弱者撑起一片宽广天地;兼爱之道,从来不树敌,一贯主张“忠孝节义”,营造和谐的大局。
  兼爱之道,就是智慧地做人处世,坚决抛弃一己私利。兼爱之道,必须冷静分析,众叛亲离因何而起。如果亲人不相爱,偏偏看重个人的利益,家庭就会不和睦,遭遇外人欺;如果朋友不相爱,利欲熏心,背信弃义,就会损人害己,分崩离析。
  兼爱之道,又是智慧的治世,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与父不慈。兼爱之道,是最好的“格物致知”。
  兼爱之道,完全超越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义在于“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兼爱之道,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幸福之道
  幸福之道,是毫无目的地施舍,是用感恩种下的花果。爱人利人者,不为名誉而处心积虑,苍天必赐予福报也。
  幸福之道,潜伏于平凡的生活,点滴细节,往往考验一个人的感恩意识和品德。投入忘我才能夺取幸福之果。当目睹有人落水,需要营救,能否做到舍生忘死,阻击灾魔;当目睹房屋失火,能否挺身而出,勇敢地赴汤蹈火;当社会环境被扰乱,安全受到威胁,你是否敢于发出一声断喝?君子从不明哲保身,纵是壮士断腕,丢弃性命又如何?虽死犹荣,不失英雄本色。这利人的大爱,正是社会提倡的正义和公德。
  大智大慧者,能够把人生之爱超越,且将爱心上升到对人类命运的关切,面对悠悠历史长河,能够沉静地思索。大智大慧者,无时无刻不关爱自己的同胞,还有一生一世热爱的祖国。
  幸福之道,千古一辙,安贫乐道,是生命的专注和喜悦,更是精神的畅快和兴高采烈。
  幸福之道,就是把爱化作涓涓细流,汇聚澎湃的江河;幸福之道,就是将感恩的观念,贯穿人生的始末。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且说坦荡的君子从来不会锱铢必较、睚眦必报,而长戚戚的小人总是施加诡计阴谋,与人钩心斗角;君子之道,是仁爱信义的代表,休想让小人趁机介入,与君子混淆;君子之道,警告一些男盗女娼的小人,枉想打着君子的旗号,到处撞骗招摇。
  君子之道,是君子以凛然正气与坦荡胸怀,抵御小人的弄虚作假和两面三刀。君子不屑小人煽风点火,阴险狡猾的奸笑。而小人的卑鄙却能成全自己的阴谋。并非君子的智慧不及小人,而是君子放远目光,集中在求同存异的目标。
  君子之道,在于藐视权贵、金钱,不与人斤斤计较,宁折不弯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君子之道,在于恪守礼仪,懂得自制,信守承诺,言忠信、行笃敬,把光明磊落当作一生的信条……
  君子之道,体现一个真正中国人的灵魂与傲骨,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尊严与脊梁,不畏狂风暴雨,大浪滔滔,洪峰海嘯。
  君子之道,最能体现中国正道之人的价值取向,让人们有了具体的行为参照。
  修身之道
  修身之道,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如果遭到破坏,一定要弄清污染的源头。修身之道,贵在自省,防微杜渐,不可滋生贪腐的念头。
  修身之道,是个人的特立独行,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追求功名。仅仅为求善名,那不过是巧伪,如同盗贼一样,无地自容。修身之道,是以正知、正念、正能量,擎起“摩顶放踵”之志,甘做一介“草根英雄”。
  修身之道,是立身处世的支柱,利于品质的改善和提升;修身之道,力求达到四种境界;以苦为乐、以病为友、与自己作对、与恶人共处,则千难万险没有克服不了的。
  修身之道,反对“以怨报怨”,赞成化干戈为玉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的细枝末节也十分重要,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行。
  君子的操守,都是从修养自身开始,遵循其道,无往不利。如果小人胆敢监守自盗,下场不堪设想,必然在劫难逃。
  化解之道
  化解之道,是一剂解药,能够及时排除危险的病灶;化解之道,恰似一棵救命的稻草,让紧张的局势日渐看好;化解之道,对于缓解对立的双方矛盾,行之有效。化解之道,能把方寸之间,变成广阔无垠的天地,让自由心情,快乐逍遥。
  化解之道,贵在一字之“化”,一化解千结,便能打开通透的格局,彰显人生的豁达和气度,不再饱受煎熬。化解之道,需要采取以下步骤:化在事先,化在说理,化在有备,以此整顿治乱,排除隐患和阻挠。
  化解之道,若用于行政管理方面,需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未雨绸缪,抢前抓早,才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解之道,要在信任的前题下,方能奏效。所以,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化解之道至关重要。
  化解之道,“仇必和而解”,这中华文化的大智慧,对于解决一切纷争,是别无选择的出路和经邦论道。
  智慧之道
  智慧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赋予炎黄子孙以智慧的思考。真正的智慧,是察智、识人,不至于因为愚昧,陷入生活的泥沼。
  智慧之道,是判断力的发挥,是以人的贤达、善良、无私定目标。智慧之道,不屑“花拳绣腿”,而是看背后的动机是否无私、至善、仁义、诚信可靠?若是动机不纯,一定要认真掂量,通盘思考。
  智慧之道,也是明察秋毫,而观察一人的过错,比观察一个人的成绩更重要;所观察到的结果,都是人的内心参照。智慧之道,不是把小人淘汰掉,而是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变废为宝。
  智慧之道,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人看清,真正的智者,绝不会“结党营私”,被小聪明扰乱头脑,因眼前利益,把人生颠倒。
  智慧之道,强调知识固然重要,但智慧和经验却是人生的好参谋,能够把内心的糟粕铲除掉。智慧之道,发乎心灵,止乎生命,谁的正知、正念、正能量大,谁就能获得大福报!
  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朗朗乾坤,昭昭日月,人生的航船不会在大风大浪中触碰暗礁……
  (编辑 思智)
其他文献
有一些人尽管生活在普通民众中间,也一日三餐,但是心灵却被掩盖在苍凉的虚假里。  比如,为了显示自己的不俗和高雅,在书斋里闭门不出或者遁迹山林,与世隔绝,或者仿效古人峨冠博带,常常做隐逸出世状。  这样的方式我不喜欢,我最欣赏陶渊明。他有很大的学问,却过着耕田的生活。他得到朋友的提携做了彭泽令,可是当县吏告诉他应该束带去见督邮的时候,他又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就写下那句著名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运营公众号之难,起初实未料到,彼时,心血来潮,见文友们都在开开心心打理公众号,好玩一样,我也就玩上了。2016年8月底,赶在我秋季开学之前,微信公众号“陈志宏美文馆”悄然开馆,上线运营。自己是第一个粉丝,第二个在哪里,茫然不知,且先不管它,把图文上传再说。  真是激情澎湃。公号徒有其表,竟然对仅有的一个粉丝(还是自己)信誓旦旦,“每日推送一篇!”一个人要做到“日更”,其难度到底有多大,我像鸵鸟一样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全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主任等职,近期主要从事儿童编程教育、计算思维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计算思维教育》《中小学计算思维教育实践》以及儿童编程系列读本,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当前是否有必要在中小学开展数据科学教育呢?  王荣良:传统的学科如数学、统计学乃至20世纪才出现的计算机科学
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文引领的A-STEM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笔者积极探索在A-STEM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生人文体验的有机融合。本文以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杯水琴声》跨学科融合教学为例,充分展示人文引领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课程过程与效果,并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四大内在原因。  ● 以劣构问题为导向,探索有挑战性的跨越科学与艺术的项目  《杯水琴声》A-ST
林郑月娥于7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有人说她的“铁娘子”作风成就了她,我却认为是她的“妇仁之心”成就了她。    1957年林郑月娥出生于英属香港湾仔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由上海而来的移民,林郑一家当时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要和其他六户一共二十多人一起租住在一套破旧的公寓里。小时候林郑没有自己的书桌,只能把双层床的上铺用作书桌,站着写完功课。生活不方便,而且家境困难,能洗上一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倡导教学目标三维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使原先较为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呈现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欣欣向荣之态势。  ● 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新活力。例如,同样是五年级的《对称的美》一课,在以前的课堂上,笔者会综合运用录像、投
一  故乡的河是没有名字的。  名字是人起的,人没有给河起一个名字,它还是一条河,这对它毫无影响。  人们无法给这条河起名字,是因为它不仅仅属于自己,河的这边有村庄,对岸也有村庄,河头有村庄,河尾也有村庄,你如果取名叫“孙宁河”,别人自然可以叫“庞家河”、“胡家河”、“袁家河”。 这可如何是好?也别纷纷争争了,干脆都叫“河”。若问你到哪里洗衣?回答“河里”;再问你到哪里淘米?仍然可以回答“河里”;
从祖辈开始,我们家就喜欢种树了。  老家有一片“长林”,狭长而拥挤,郁郁葱葱,五十来棵,间距不大刚好能容人。老辈人说,一棵树就是一个人,不正是“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祭祖的时候,我曾偷偷摸过舅舅的树,树干板结坚挺,略显粗糙,质感并不平实,甚至纹理略显凌乱,但树长的倒是十分茂盛,不蔓不枝。这种触感让我想起了2012年的冬天,欠款、外债纷至沓来,境遇惨淡,但舅舅毅然将工资发给工人,让他们
是花必有色,且大抵有香,可以说,花是植物的升华,花开必为张扬,是花就必不能淡。淡的是人。人淡如菊,其实是菊淡如人。人或有以此意为名者,或曰淡人,或曰淡如,言外隐着一个“菊”字。  《诗品》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都是经历后的静水流深、绚烂后的平淡安妥,萧疏如秋林,静闲如秋云,就如爱它的陶令。陶渊明不是开始就归隐的,他在失望后离开了,在那年的东篱,一丛菊安静地开着,像一群忘归的月光,深秋的月光。
孩童时期,常见妈妈做篦梳活。把粗壮坚硬的毛竹变成一把把齿纤而匀的篦梳,其间的工序很多。妈妈先要将竹片的四边按规格削平。为此需要用到两种刀:一种叫“挤门”,就是两把一定弧度的弯刀,装在木架上,将竹片的两边按规格削平;另一种是“平刀”,是负责将竹片的上下两端削平。经过这两个程序,竹片会削得十分光滑,梳头时竹刺就不会刺到头皮。  “削竹”对刀的要求很高,对磨刀石自然就有讲究。妈妈有三块不同样式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