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为例,从明确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目标、创建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与素养和改革课程思政考核体系与反馈机制等方面,探索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从而促进病理生理学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基金项目】
:
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医教研融合的高等病理学金课建设与探索”(JGKT22_C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为例,从明确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目标、创建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与素养和改革课程思政考核体系与反馈机制等方面,探索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从而促进病理生理学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其他文献
旨在探究双黄连可溶性粉对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3b受体、Fc受体活性的影响,为扩大双黄连可溶性粉临床使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以双黄连可溶性粉为研究材料,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YC-花环、EA-花环试验为研究手段,巨噬细胞C3b、Fc受体活性为检测指标,研究双黄连可溶性粉对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3b、Fc受体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接种S180瘤细胞,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
课程思政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以及如何在课堂中对思政案例中的德育要素进行挖掘,以此推动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合,实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
为探讨胡杨树体适应盐渍环境的离子分布规律,揭示胡杨树体的耐盐生理机制,以高盐和低盐两种不同生境中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对象,测定其根、树干、老枝、幼枝、叶片等5个不同器官中Na+、K+、Ca2+、Cl-的含量,并对各离子的吸收、运输和分配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胡杨叶片中Na+、Cl-含量在高盐生境下显著低于低盐生境,K+含量在高盐生境下显
采用“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中的质性研究程序与方法,基于对美即面膜创始人佘雨原的纵向案例研究,并与其他31位中国杰出企业家的二手数据进行比较,对企业家能力生发的内在特质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企业家核心能力的概念,并发现企业家核心能力由洞察力、意志力、包容力、省觉力和价值力5个维度构成。然后,根据这5个维度的功能作用构建了“企业家核心能力导弹模型”,进而深入剖析了企业家核心能力的作用路径,分析了企业家核
本文以“休克”章节教学为例,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价值内涵,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采用“BOPPPS有效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组织教学,教师全程守候答疑,学生全方位参与互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植入价值观念,为学生树立“思想上的承重墙”,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目的:从病理生理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临床素养和病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和中西医结合理念,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对教学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到当下的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方法:构建五星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聚焦问题、激活旧识、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五个环节,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分组任务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是落实“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迫切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对崇高价值的追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引领。本教研室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在病理生理学专业课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案例式教学法”,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选择融入点,通过线上教学案例及线下讨论话题等方式将思政点
我国2020年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收容教养纳入专门教育制度,是对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科学化。然而,专门教育制度仍存在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类模糊、未进行司法化改革、专门教育的期限以及条件不明确等问题。需将“严重不良行为”细分为触法行为和触警行为,明确专门教育的适用条件、适用期限,对罪错未成年进行分级管理并实现司法化改革。
以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为例,采用基于长江雨课堂平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发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素材库,实行多元化思政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协同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特色教学体系,以达成全程全方位育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