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教学中有动态生成是必然的,在开放、互动的课堂中,时时处处都有生成的可能。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让这些动态生成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呢?
关键字: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得以自然回归,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构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围绕着一致的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教师、学生和课程文本的交流、碰撞与对话的过程,是课程的意义重建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体验、感悟和创新的过程。
那么,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效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对教师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实践表明,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和自我研究能力。要想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广大教师应积极学习课改《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深入解读与“动态生成”教学有关的理论书籍和论文,并认真做好有关业务学习笔记。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与实践的联系。教师可定期上一节有关“动态生成”的实验教学课,并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从而促进自身理论的内化、吸收,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调整好相应的教学心态。
1.对待预设,要有坦然的心态。要想形成预设的坦然心态,教师就应重视课前备课。课前备课包括“短期备课”与“长期备课”。
2.对待课堂应着力关注与期待。对待数学课堂,我们应着力关注与期待。如何更有效地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有哪些具体的路径呢?
(一)精心课堂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
(二)灵活调控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关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问题集中强调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過程。”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那么如何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呢?
1、开发生成资源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目标。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这样的目标更具诱惑力。
2、寻找生成时机
动态生成的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动态生成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3、留足生成时间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因为和老师的表达有分歧时,怕浪费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从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去理解、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知识的发生、拓宽,应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课堂上,教师不是选择逃避或强制学生同意大家的看法,而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再次进行摸球活动,以事实为依据。第二次实验,收获的不只是那个倔强的孩子,每个同学各有所得,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也会更合理。通过教师的引领,使课堂中生成了有价值的信息。
4、加强生成指导
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生成的有效资源。
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见解”的基础上,通过师生讨论,学生认识到:应用题中的列式是不能简略的,因为这样是不符合题意的,但在具体计算时是可以简便运算的,从而及时、深刻地纠正了学生在应用题解答中的这一“错误”概念。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让动态生成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J].福建教育,2004,(7).
[2]李祎.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
关键字: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得以自然回归,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构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围绕着一致的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教师、学生和课程文本的交流、碰撞与对话的过程,是课程的意义重建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体验、感悟和创新的过程。
那么,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效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对教师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实践表明,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和自我研究能力。要想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广大教师应积极学习课改《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深入解读与“动态生成”教学有关的理论书籍和论文,并认真做好有关业务学习笔记。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与实践的联系。教师可定期上一节有关“动态生成”的实验教学课,并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从而促进自身理论的内化、吸收,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调整好相应的教学心态。
1.对待预设,要有坦然的心态。要想形成预设的坦然心态,教师就应重视课前备课。课前备课包括“短期备课”与“长期备课”。
2.对待课堂应着力关注与期待。对待数学课堂,我们应着力关注与期待。如何更有效地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有哪些具体的路径呢?
(一)精心课堂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
(二)灵活调控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关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问题集中强调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過程。”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那么如何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呢?
1、开发生成资源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目标。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这样的目标更具诱惑力。
2、寻找生成时机
动态生成的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动态生成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3、留足生成时间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因为和老师的表达有分歧时,怕浪费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从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去理解、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知识的发生、拓宽,应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课堂上,教师不是选择逃避或强制学生同意大家的看法,而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再次进行摸球活动,以事实为依据。第二次实验,收获的不只是那个倔强的孩子,每个同学各有所得,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也会更合理。通过教师的引领,使课堂中生成了有价值的信息。
4、加强生成指导
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生成的有效资源。
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见解”的基础上,通过师生讨论,学生认识到:应用题中的列式是不能简略的,因为这样是不符合题意的,但在具体计算时是可以简便运算的,从而及时、深刻地纠正了学生在应用题解答中的这一“错误”概念。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让动态生成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J].福建教育,2004,(7).
[2]李祎.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