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上,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巧用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灵活使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动、引趣、设疑、激趣、多媒体、增趣
托而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谈谈我以下几点做法:
一、 一、巧互动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当今社会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尤其是学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了解学生,激发与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才会创造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的爱必然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学生由喜欢老师而爱上老师所教的课,对这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想学的动力。其次,课堂教学活动要自始至终生动有趣。为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心态所具有的好动、好胜、好学等特点,结合教材本身的丰富情感和快乐因素将课设计地生动有趣。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我都做到:课前引趣,课中激趣,课后留趣。比如:,小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情趣易变。下午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不是有的学生在打瞌睡,就是有的学生走神,或者开小差。看到学生出现以上情况时,为了缓冲这种情绪,我就会马上念口令:小嘴巴,不说话。小小手,放背后。闭上眼睛,摇摇脑袋,摸摸鼻子,捏捏耳朵,睁开眼睛,伸个懒腰,立马坐好。学生只要听到口令,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口令的内容互动起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节了学生的心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调动起,同时也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二、巧设疑激趣
教学中的巧设疑问,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先出25×4等于多少?学生会及时说出答案,接着再出25×8、25×72、101×18,问: “同学们还能马上口算出来吗?”大多数同学肯定不能,不少学生还会感到茫然。这时老师抓住这一时机,用“猜”的方式一口气报出这些答案分别是,200、1800、1818,同学们: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想知道吗?”这下子,猜就会把学生好奇心调动起来。于是教师将猜的原理和方法讲给他们听,这样,学生不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三、 活用多媒体增趣
要课上得生动有趣,必须要重视教学手段的选用,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上,我会借助现代的科学工具---电脑,使用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辅助教学。对学生而言,抽象的知识宜直观演示和操作,变抽象为具体,这样学生的认识就会由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如几何知识使用投影或电脑,使“静”的知识“动”起来,使“死的”知识“活起来”。图形特征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要求学生用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见下图),每次操作后,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⑴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⑵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⑶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和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形 面积
(平方厘米) 长
(厘米) 宽
(厘米)
16 16 1
16 8 2
16
4
4
長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正方形。然后再借助电脑直观、生动演示,共同讨论发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厘米数的乘积,所以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计算公式。当长和宽是相等时,那就是正方形。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在了解和掌握公式来源中悟出了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取了新知识,轻松掌握新知识。
又如,在“线的认识”的教学中,先借助课本提供的素材用多媒体呈现画面,引导学生认识新的知识。看,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再出示两组“线的对比图”,同时提问:“左右两组线有什么不同?” “直线是怎样的?”接着又用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认识直线。这时,用动态演示:先出现一个亮点,由这个亮点出发,亮点逐渐向左右延伸,成为一条直线。这时老师讲述:由一点,向左向右延伸成了一条直线。然后通过表格,帮助学生抓住线段、射线、直线特征进行归纳、比较(如下图)。这一电教手段的演示,由静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
图形
名称
读作
共同点
不同
A B
线段
线段AB(或BA)
都是直的。线段、射线还可以看作是直线的一部分。
(1) 线段有两个端点。
(2)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
A B
射线
射线AB
(1) 射线有一个端点。
(2)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A B
直线
直线AB(或BA)
(1) 直线没有端点。
(2)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既能耳闻,又能目睹,以其特有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极大地开拓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效率。
参考书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2、《卡尔 .威特教育全书》当代世界出版社 2012版
3、《中小学数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2002版
类别 教学论文
科目 小学数学
学校 惠城区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
题目 小学数学中的激趣教学
姓名 陈锦香
联系电话(手机) 13669599245
邮编:516169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日期 2017年9月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动、引趣、设疑、激趣、多媒体、增趣
托而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谈谈我以下几点做法:
一、 一、巧互动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当今社会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尤其是学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了解学生,激发与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才会创造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的爱必然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学生由喜欢老师而爱上老师所教的课,对这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想学的动力。其次,课堂教学活动要自始至终生动有趣。为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心态所具有的好动、好胜、好学等特点,结合教材本身的丰富情感和快乐因素将课设计地生动有趣。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我都做到:课前引趣,课中激趣,课后留趣。比如:,小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情趣易变。下午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不是有的学生在打瞌睡,就是有的学生走神,或者开小差。看到学生出现以上情况时,为了缓冲这种情绪,我就会马上念口令:小嘴巴,不说话。小小手,放背后。闭上眼睛,摇摇脑袋,摸摸鼻子,捏捏耳朵,睁开眼睛,伸个懒腰,立马坐好。学生只要听到口令,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口令的内容互动起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节了学生的心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调动起,同时也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二、巧设疑激趣
教学中的巧设疑问,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先出25×4等于多少?学生会及时说出答案,接着再出25×8、25×72、101×18,问: “同学们还能马上口算出来吗?”大多数同学肯定不能,不少学生还会感到茫然。这时老师抓住这一时机,用“猜”的方式一口气报出这些答案分别是,200、1800、1818,同学们: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想知道吗?”这下子,猜就会把学生好奇心调动起来。于是教师将猜的原理和方法讲给他们听,这样,学生不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三、 活用多媒体增趣
要课上得生动有趣,必须要重视教学手段的选用,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上,我会借助现代的科学工具---电脑,使用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辅助教学。对学生而言,抽象的知识宜直观演示和操作,变抽象为具体,这样学生的认识就会由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如几何知识使用投影或电脑,使“静”的知识“动”起来,使“死的”知识“活起来”。图形特征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要求学生用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见下图),每次操作后,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⑴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⑵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⑶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和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形 面积
(平方厘米) 长
(厘米) 宽
(厘米)
16 16 1
16 8 2
16
4
4
長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正方形。然后再借助电脑直观、生动演示,共同讨论发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厘米数的乘积,所以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计算公式。当长和宽是相等时,那就是正方形。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在了解和掌握公式来源中悟出了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取了新知识,轻松掌握新知识。
又如,在“线的认识”的教学中,先借助课本提供的素材用多媒体呈现画面,引导学生认识新的知识。看,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再出示两组“线的对比图”,同时提问:“左右两组线有什么不同?” “直线是怎样的?”接着又用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认识直线。这时,用动态演示:先出现一个亮点,由这个亮点出发,亮点逐渐向左右延伸,成为一条直线。这时老师讲述:由一点,向左向右延伸成了一条直线。然后通过表格,帮助学生抓住线段、射线、直线特征进行归纳、比较(如下图)。这一电教手段的演示,由静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
图形
名称
读作
共同点
不同
A B
线段
线段AB(或BA)
都是直的。线段、射线还可以看作是直线的一部分。
(1) 线段有两个端点。
(2)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
A B
射线
射线AB
(1) 射线有一个端点。
(2)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A B
直线
直线AB(或BA)
(1) 直线没有端点。
(2)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既能耳闻,又能目睹,以其特有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极大地开拓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效率。
参考书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2、《卡尔 .威特教育全书》当代世界出版社 2012版
3、《中小学数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2002版
类别 教学论文
科目 小学数学
学校 惠城区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
题目 小学数学中的激趣教学
姓名 陈锦香
联系电话(手机) 13669599245
邮编:516169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日期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