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泽明是已故的日本著名导演,说起日本电影,他的名字不可能被人们所遗忘。他的电影风格鲜明而独特,有着好似日本武士的精神——宁愿众叛亲离的死去也不苟活于世,所以看他的电影有着一股劲,好似梦了一场醒不来的梦,一个藏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梦。
关键词:艺术风格;色彩;人物表现
1电影界的戏剧家
黑泽明是已故日本著名导演,被盛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可见他在电影界的一枝独秀和他艺术风格的独树一帜。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那么黑泽明有资格拥有这一盛誉,就证明他的电影拥有戏剧拥有而电影鲜有的戏剧性、礼赞性、诗歌性、表现性等。
就拿我最喜欢的黑泽明的《乱》来说。《乱》取材于日本战国时代武将毛利元就的故事,并和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的情节加以适当融合,构成了“一文字家族”的故事。故事描述了日本战国时期,“一文字家族”因自相残杀而走向灭亡的故事。在此对于剧情我不再叙述,我主要针对黑泽明的艺术风格和他所表达的民族感情加以分析和感受。对于黑泽明的电影艺术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电影界的雕塑家
首先就是黑泽明电影剧本的取自来源和人物表现。黑泽明的电影很多都是取自全球著名的戏剧作品,《乱》的大部分剧情取自《李尔王》,《蜘蛛巢城》是取自《麦克白》,那么如何在影片中合适的保留舞台剧的风格就是一个问题,黑泽明则是演绎的完美绝伦。舞台剧最难得和最吸引人的就是人物对于情感的流露和情绪的把握,而在《乱》中人物复杂的心境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秀虎在帷帐里大梦一场之后惊慌心悸的形象;在被大儿子太郎赶出城池的悲怆和极力想维持自尊的形象;在被太郎和次郎的重兵围困,周围随从全部死去的极度震惊和痛苦中疯癫的形象;在看见最爱的三郎时的幸福老者的形象还有最后看着死在自己怀中的三郎时的大悲大喜的狂乱形象都被仲代达矢演绎的无人能及。他的表演令我落淚,不仅仅是因为秀虎悲惨的下场,我更是体味到了人性的无情、冷漠、残暴面,让人不寒而栗,潸然泪下。而太郎和次郎,绝大部分的是指责和鄙视,但难道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像他们一样吗?他们就代表了人性的贪婪、忘本、情欲、残忍的一面,他们其实是我们每个人。三郎,阳光率真开朗,却要一波三折受尽委屈,最终才能证明自己是最爱父亲秀虎的儿子,他则代表了人性的善面,但他必须要死,只有鲜血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善,才能祭奠出本真的人,才能震动人们的心,不是同情心而是“本我”的心。三郎接走了父亲,让他颐养天年,而后攻占占绫部一方和二郎家,最终成为一代霸主,这是中国式结局,然而黑泽明不是这样的,他说过他要从上天的角度来拍这部电影。这部戏的女人也是亮点,枫夫人为了报复的不择手段,末夫人的清新脱俗,不问凡尘,都体现了黑泽明对于女人的理念。枫很显然是蛇蝎美人性人物,父子反目源于她的挑唆,为了除掉末夫人不择手段,她是欲望和仇恨的代名词。这类女性在黑泽明的电影里屡见不鲜,《罗生门》里的妻子也是一个典型形象,至今为何黑泽明要塑造那么多蛇蝎美人的形象都是很多学者思考的问题,情欲与邪恶代表了女人,不知是黑泽明老先生因爱生恨还是因恨生爱。并且影片的场景大部分采用中景和远景拍摄,很少给演员长时间的特写镜头,尤其是秀虎的特写镜头更是少之又少,这是黑泽明的镜头特点,为的是更加好的表现人物与天与地与世界万物的休戚相关,无需特写。总之《乱》中的演员演绎风格真实不做作,有着戏剧演员都难以拥有的驾驭情感的能力。
3电影界的绘画家
其次是他对于色彩的运用,用色彩来完美诠释与升华剧情。他的艺术手法不得不提色彩运用。《乱》是人间大悲,欲望带来毁灭的悲剧,而色彩却鲜亮艳丽,这就是黑泽明运用色彩的魅力。在人物方面,各种颜色的对比十分强烈,太郎的黄色、次郎的红色、三郎的天蓝色、末夫人的白色、鹤丸的粉红色等等,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对比和情感碰撞。并且可能因为黑泽明学习过山水画的缘故,他的每一个镜头构图都是一副画,蓝天、动云、士兵、城堡、女人、草地都是一幅幅画卷,气势磅礴的史诗气质展露无余,黑泽明可谓色彩运用的集大成者。
最后是他以天为视角独特艺术叙事风格。他不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按照天应该怎样安排就怎样安排剧情,这与莎翁的理念不谋而合。莎翁的一贯特征是罪恶的人、善良的人、好人、坏人、该灭亡的人和不该灭亡的人都死去了,只把无尽思考、唏嘘感叹无限震动留给观众。有人说过,人类动乱的根源来自于人本身。黑泽明采用很多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和辽阔的长镜头,让几个人物之间的纷争,人心的离间和变化,个人命运的不可知性,欲望的萌发和壮大,在摄影机的凝视中缓缓录入,以天的视角仔细精微的透视着历史烽烟中的世情和人心。
总之,黑泽明的电影艺术风格悲怆感人、雄浑旷达。他就是一位暮年的武士,用光影创造他的辉煌,用色彩充当他的利刀,用上天的视角来当他的刀法,震慑众人、叙述一切。黑泽明在所有的导演当中独树一帜,一切都充满着他深切的人文关怀情素和海纳百川的情怀。《乱》是他的梦之作,乱世英雄,当之无愧——黑泽明。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程文颖(1991—),江苏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演艺学院。
关键词:艺术风格;色彩;人物表现
1电影界的戏剧家
黑泽明是已故日本著名导演,被盛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可见他在电影界的一枝独秀和他艺术风格的独树一帜。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那么黑泽明有资格拥有这一盛誉,就证明他的电影拥有戏剧拥有而电影鲜有的戏剧性、礼赞性、诗歌性、表现性等。
就拿我最喜欢的黑泽明的《乱》来说。《乱》取材于日本战国时代武将毛利元就的故事,并和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的情节加以适当融合,构成了“一文字家族”的故事。故事描述了日本战国时期,“一文字家族”因自相残杀而走向灭亡的故事。在此对于剧情我不再叙述,我主要针对黑泽明的艺术风格和他所表达的民族感情加以分析和感受。对于黑泽明的电影艺术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电影界的雕塑家
首先就是黑泽明电影剧本的取自来源和人物表现。黑泽明的电影很多都是取自全球著名的戏剧作品,《乱》的大部分剧情取自《李尔王》,《蜘蛛巢城》是取自《麦克白》,那么如何在影片中合适的保留舞台剧的风格就是一个问题,黑泽明则是演绎的完美绝伦。舞台剧最难得和最吸引人的就是人物对于情感的流露和情绪的把握,而在《乱》中人物复杂的心境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秀虎在帷帐里大梦一场之后惊慌心悸的形象;在被大儿子太郎赶出城池的悲怆和极力想维持自尊的形象;在被太郎和次郎的重兵围困,周围随从全部死去的极度震惊和痛苦中疯癫的形象;在看见最爱的三郎时的幸福老者的形象还有最后看着死在自己怀中的三郎时的大悲大喜的狂乱形象都被仲代达矢演绎的无人能及。他的表演令我落淚,不仅仅是因为秀虎悲惨的下场,我更是体味到了人性的无情、冷漠、残暴面,让人不寒而栗,潸然泪下。而太郎和次郎,绝大部分的是指责和鄙视,但难道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像他们一样吗?他们就代表了人性的贪婪、忘本、情欲、残忍的一面,他们其实是我们每个人。三郎,阳光率真开朗,却要一波三折受尽委屈,最终才能证明自己是最爱父亲秀虎的儿子,他则代表了人性的善面,但他必须要死,只有鲜血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善,才能祭奠出本真的人,才能震动人们的心,不是同情心而是“本我”的心。三郎接走了父亲,让他颐养天年,而后攻占占绫部一方和二郎家,最终成为一代霸主,这是中国式结局,然而黑泽明不是这样的,他说过他要从上天的角度来拍这部电影。这部戏的女人也是亮点,枫夫人为了报复的不择手段,末夫人的清新脱俗,不问凡尘,都体现了黑泽明对于女人的理念。枫很显然是蛇蝎美人性人物,父子反目源于她的挑唆,为了除掉末夫人不择手段,她是欲望和仇恨的代名词。这类女性在黑泽明的电影里屡见不鲜,《罗生门》里的妻子也是一个典型形象,至今为何黑泽明要塑造那么多蛇蝎美人的形象都是很多学者思考的问题,情欲与邪恶代表了女人,不知是黑泽明老先生因爱生恨还是因恨生爱。并且影片的场景大部分采用中景和远景拍摄,很少给演员长时间的特写镜头,尤其是秀虎的特写镜头更是少之又少,这是黑泽明的镜头特点,为的是更加好的表现人物与天与地与世界万物的休戚相关,无需特写。总之《乱》中的演员演绎风格真实不做作,有着戏剧演员都难以拥有的驾驭情感的能力。
3电影界的绘画家
其次是他对于色彩的运用,用色彩来完美诠释与升华剧情。他的艺术手法不得不提色彩运用。《乱》是人间大悲,欲望带来毁灭的悲剧,而色彩却鲜亮艳丽,这就是黑泽明运用色彩的魅力。在人物方面,各种颜色的对比十分强烈,太郎的黄色、次郎的红色、三郎的天蓝色、末夫人的白色、鹤丸的粉红色等等,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对比和情感碰撞。并且可能因为黑泽明学习过山水画的缘故,他的每一个镜头构图都是一副画,蓝天、动云、士兵、城堡、女人、草地都是一幅幅画卷,气势磅礴的史诗气质展露无余,黑泽明可谓色彩运用的集大成者。
最后是他以天为视角独特艺术叙事风格。他不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按照天应该怎样安排就怎样安排剧情,这与莎翁的理念不谋而合。莎翁的一贯特征是罪恶的人、善良的人、好人、坏人、该灭亡的人和不该灭亡的人都死去了,只把无尽思考、唏嘘感叹无限震动留给观众。有人说过,人类动乱的根源来自于人本身。黑泽明采用很多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和辽阔的长镜头,让几个人物之间的纷争,人心的离间和变化,个人命运的不可知性,欲望的萌发和壮大,在摄影机的凝视中缓缓录入,以天的视角仔细精微的透视着历史烽烟中的世情和人心。
总之,黑泽明的电影艺术风格悲怆感人、雄浑旷达。他就是一位暮年的武士,用光影创造他的辉煌,用色彩充当他的利刀,用上天的视角来当他的刀法,震慑众人、叙述一切。黑泽明在所有的导演当中独树一帜,一切都充满着他深切的人文关怀情素和海纳百川的情怀。《乱》是他的梦之作,乱世英雄,当之无愧——黑泽明。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程文颖(1991—),江苏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演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