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到李更新出的自选集,或者说他自选的新作集。拿着就想笑,因为好笑,好笑至极。头一张作者像就是在摆酷,两鬓已斑,眼还斜着,脸上的痦子就不说了。
前面的畫作也有味,数数上了一百幅,都是近年的新作,但我不懂画,也不敢乱说,看看画上的题字吧,随便摘几句:“退休工人农民样”“青春的日子”“深山亦有红太阳”“既入佛门,焉能不跪?”“神兽合一,雌雄同体,此自我循环也。”“花开了就是春天吗?”等等。好玩不?好笑不?可不可以想得出他画的究竟是些什么?我想的这些题字多多少少能显露出他画中的某些信息。只是,我不太清楚的是,他用他那水墨的笔,画的那些裸女图,应该不像西方画家照着真人画的吧,应该是他脑壳里胡思乱想出来的。他真能想呀!看着他画的裸女图,我不由得这样感慨。
还有他的口水诗,看看第一首《“磨砂轮”》,便可领略其他了:
好像是耶路撒冷
这里是成都的哭墙
仿佛看见上百的灵魂要化入墙中
却是让肉体来一次速配
我的教皇
身在罗马的人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远的地方
作为他们祷告的场所
他们的耳语
似乎成为呻吟
他们的忏悔
又只是一种牢骚
只有黑暗才是他们心里的天堂
在墙上结茧
把抑郁磨出翅膀
才能放飞自己的思想
我们蠕动在一起
拥挤成厕所里的蛆一样
拥挤是中国人的传统
摩擦才能显示痛苦的力量
还有什么日子叫人乐不思蜀荡气回肠
在强烈而缥缈的音乐里梦游
我们抱住了榜样
我们搂住了希望
但是我们知道
抱住的是别人的理想
看到的是自己的形象
我们注定是进入下水道的一帮
没有机会在菩提树下野合
又不愿一辈子被捆绑
那么只好在墙壁前
来一次精神的逃亡
上帝
穆罕默德
释迦牟尼
谁是我们的主啊
诗人说
来吧来吧
我们要把女人磨成浆
我们要把男人磨成钢
这里是夏日的成都
成都是四川一个市
四川是中国一个省
中国是世界之一强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有一群人进了空调房
在自由的鸟儿飞过时
有一些人自动被雪藏
这是他2007年6月12日23时写的。我喜欢。好诗。至少不是坏诗。就算是“坏诗”,我也还是很喜欢。
还有他的散文随笔,比如《故人》。这个他的故人,也是我的故人,我也借一下他的《故人》来怀念我认识的他的故人:
年过半百以后,我经常忘记刚刚认识的人,却经常莫名其妙地想起以前认识的人。
陈健秋,就是我最近忽然想到的人名,往往,我会上网查询我想到的人物,看看某个人还有没有社会知名度。这一上网,才知道我认识的这个人在百度上的词条还有不少,其中一条是这样的:最为知名者为著名剧作家陈健秋(1932-2002),湖南湘阴人,曾担任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戏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其主要作品有话剧《枫树湾》《梅子黄时》《今天星期七》《水下村庄》,湘剧《马陵道》(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昆剧《偶人记》(获曹禺戏剧文学提名奖)《水下村庄》等。其中《马陵道》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一等奖;有《陈健秋剧作选》出版;以文学顾问名义修改的电影《刘少奇的四十四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电部华表奖。
没有想到我在1988年结识的这个朋友已经在2002年去世了,只活了70岁。当年,我在武汉一次中南地区文艺汇演中采访,看到了他带队的湖南话剧团的一个小节目哑剧表演,觉得非常有趣,马上表示准备请他们到珠海演出一下。他很高兴,就一直询问我的进展。其实,我也就是一个小年轻,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按照武汉人的习惯,就是一次随便的“搭白”,他就认真了。我就只有硬着头皮开始拉赞助,1988年,我25岁,遇到一个机会,搞了一笔钱,就兑现诺言,邀请他们过来演出,没有想到不仅仅是一个哑剧队,因为我知道他们哑剧队才几个人,整个湖南话剧团几乎都来了,有上世纪70年代话剧、电影《枫树湾》的演员班底,还有包括灯光、舞美、道具的全套人马。
高兴当然是高兴,我少年时就看过电影《枫树湾》,那个时候,全国一年可能只出一部电影,任何电影一上映,就风靡全国。现在我看到电影里面的演员了,而且居然是我在请客。记得当时有个女演员,因为排《枫树湾》打掉了肚子里面的孩子,因而再也没有怀孕,她跟我说的时候眼圈都红了,让我深深感动她的敬业精神。
高兴之余,我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我拉到的钱并不足以解决整个演出的费用。而且因为年轻,办事经验不足,临时请的工作人员居然有拿到有关老板的资助款就跑路的。老陈发现我的狼狈,不好意思地跟我解释,因为话剧不景气,剧团出来的机会非常少,特别是现在是到经济特区,大家都想来看看。
我是东拼西凑,记得话剧团把自己的演出布景也拉来了,四天演出完,后台堆的道具、布景放了半个月,最后是找广州军区的关系,用军车拉回长沙的,装了好几卡车。
显然,老陈在团里人缘很好,他是想尽量照顾大家的福利,甚至想到让话剧团的学员班来伴舞,每个学员只要5元人民币的报酬,我都因经营困难谢绝了,后来知道有个叫瞿颖的就是这个学员班的。
他们回去以后,我再也不敢做演出经纪,实在太麻烦了。以后,因为生计,我过得浑浑噩噩,没有再与他联系,和他的交往,也是我唯一一次当穴头的经历。
后来知道,陈健秋先生的夫人是原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单平(其学生有潘峰、李维嘉、汪涵、仇晓),2003年去世。
白发多时故人少。浏览他的这篇文字,我多少都有点伤感。
集中还有他的杂文,数一数有28篇,另外还有访谈9篇,还有中篇小说《俘虏》一个。他真是一个多面手,而且是一个快枪手。
李更编书时,发微信给我,说是要出一本画册,要我写上一句话。我的话是这样的:
你画你的,我画我的,他画他的,李更画的是李更的。
现在看到他这本书,不仅有画还有文,还有诗,还有小说和访谈,我就再写一句话,算是随手一翻的翻后吧:
你写你的,我写我的,他写他的,各人只管写各人的,就是好。
前面的畫作也有味,数数上了一百幅,都是近年的新作,但我不懂画,也不敢乱说,看看画上的题字吧,随便摘几句:“退休工人农民样”“青春的日子”“深山亦有红太阳”“既入佛门,焉能不跪?”“神兽合一,雌雄同体,此自我循环也。”“花开了就是春天吗?”等等。好玩不?好笑不?可不可以想得出他画的究竟是些什么?我想的这些题字多多少少能显露出他画中的某些信息。只是,我不太清楚的是,他用他那水墨的笔,画的那些裸女图,应该不像西方画家照着真人画的吧,应该是他脑壳里胡思乱想出来的。他真能想呀!看着他画的裸女图,我不由得这样感慨。
还有他的口水诗,看看第一首《“磨砂轮”》,便可领略其他了:
好像是耶路撒冷
这里是成都的哭墙
仿佛看见上百的灵魂要化入墙中
却是让肉体来一次速配
我的教皇
身在罗马的人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远的地方
作为他们祷告的场所
他们的耳语
似乎成为呻吟
他们的忏悔
又只是一种牢骚
只有黑暗才是他们心里的天堂
在墙上结茧
把抑郁磨出翅膀
才能放飞自己的思想
我们蠕动在一起
拥挤成厕所里的蛆一样
拥挤是中国人的传统
摩擦才能显示痛苦的力量
还有什么日子叫人乐不思蜀荡气回肠
在强烈而缥缈的音乐里梦游
我们抱住了榜样
我们搂住了希望
但是我们知道
抱住的是别人的理想
看到的是自己的形象
我们注定是进入下水道的一帮
没有机会在菩提树下野合
又不愿一辈子被捆绑
那么只好在墙壁前
来一次精神的逃亡
上帝
穆罕默德
释迦牟尼
谁是我们的主啊
诗人说
来吧来吧
我们要把女人磨成浆
我们要把男人磨成钢
这里是夏日的成都
成都是四川一个市
四川是中国一个省
中国是世界之一强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有一群人进了空调房
在自由的鸟儿飞过时
有一些人自动被雪藏
这是他2007年6月12日23时写的。我喜欢。好诗。至少不是坏诗。就算是“坏诗”,我也还是很喜欢。
还有他的散文随笔,比如《故人》。这个他的故人,也是我的故人,我也借一下他的《故人》来怀念我认识的他的故人:
年过半百以后,我经常忘记刚刚认识的人,却经常莫名其妙地想起以前认识的人。
陈健秋,就是我最近忽然想到的人名,往往,我会上网查询我想到的人物,看看某个人还有没有社会知名度。这一上网,才知道我认识的这个人在百度上的词条还有不少,其中一条是这样的:最为知名者为著名剧作家陈健秋(1932-2002),湖南湘阴人,曾担任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戏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其主要作品有话剧《枫树湾》《梅子黄时》《今天星期七》《水下村庄》,湘剧《马陵道》(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昆剧《偶人记》(获曹禺戏剧文学提名奖)《水下村庄》等。其中《马陵道》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一等奖;有《陈健秋剧作选》出版;以文学顾问名义修改的电影《刘少奇的四十四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电部华表奖。
没有想到我在1988年结识的这个朋友已经在2002年去世了,只活了70岁。当年,我在武汉一次中南地区文艺汇演中采访,看到了他带队的湖南话剧团的一个小节目哑剧表演,觉得非常有趣,马上表示准备请他们到珠海演出一下。他很高兴,就一直询问我的进展。其实,我也就是一个小年轻,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按照武汉人的习惯,就是一次随便的“搭白”,他就认真了。我就只有硬着头皮开始拉赞助,1988年,我25岁,遇到一个机会,搞了一笔钱,就兑现诺言,邀请他们过来演出,没有想到不仅仅是一个哑剧队,因为我知道他们哑剧队才几个人,整个湖南话剧团几乎都来了,有上世纪70年代话剧、电影《枫树湾》的演员班底,还有包括灯光、舞美、道具的全套人马。
高兴当然是高兴,我少年时就看过电影《枫树湾》,那个时候,全国一年可能只出一部电影,任何电影一上映,就风靡全国。现在我看到电影里面的演员了,而且居然是我在请客。记得当时有个女演员,因为排《枫树湾》打掉了肚子里面的孩子,因而再也没有怀孕,她跟我说的时候眼圈都红了,让我深深感动她的敬业精神。
高兴之余,我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我拉到的钱并不足以解决整个演出的费用。而且因为年轻,办事经验不足,临时请的工作人员居然有拿到有关老板的资助款就跑路的。老陈发现我的狼狈,不好意思地跟我解释,因为话剧不景气,剧团出来的机会非常少,特别是现在是到经济特区,大家都想来看看。
我是东拼西凑,记得话剧团把自己的演出布景也拉来了,四天演出完,后台堆的道具、布景放了半个月,最后是找广州军区的关系,用军车拉回长沙的,装了好几卡车。
显然,老陈在团里人缘很好,他是想尽量照顾大家的福利,甚至想到让话剧团的学员班来伴舞,每个学员只要5元人民币的报酬,我都因经营困难谢绝了,后来知道有个叫瞿颖的就是这个学员班的。
他们回去以后,我再也不敢做演出经纪,实在太麻烦了。以后,因为生计,我过得浑浑噩噩,没有再与他联系,和他的交往,也是我唯一一次当穴头的经历。
后来知道,陈健秋先生的夫人是原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单平(其学生有潘峰、李维嘉、汪涵、仇晓),2003年去世。
白发多时故人少。浏览他的这篇文字,我多少都有点伤感。
集中还有他的杂文,数一数有28篇,另外还有访谈9篇,还有中篇小说《俘虏》一个。他真是一个多面手,而且是一个快枪手。
李更编书时,发微信给我,说是要出一本画册,要我写上一句话。我的话是这样的:
你画你的,我画我的,他画他的,李更画的是李更的。
现在看到他这本书,不仅有画还有文,还有诗,还有小说和访谈,我就再写一句话,算是随手一翻的翻后吧:
你写你的,我写我的,他写他的,各人只管写各人的,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