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有个叫徐伯鹰的,很屌,他说要好好孝敬自己的两只眼,每年得遇一绝代美女,每月得一本奇异之书,每日得佳山好水……才不枉生一对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无外乎是一种更具使人偾张强烈的掷地金声。
想必,现在人于摄影的热爱,也都是不想枉生了一对眼吧。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只不过缺少更多的发现。而于摄影,我并没有接受过什么系统的培训。更多无非是器材的越来越便捷,比如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随心随兴的拍摄。现在,我更多的是倾向于身边即时即景,寻常景致,拍摄记录下它们寻常又不寻常、我自认为是美的一瞬。
许多朋友住处都有园子。园子虽不大,到处搜罗回来的东西或陈设或栽种,宠养的东西也多,花草树木鱼虫盆、兰菊石苔蔬果皆有,充斥其中,琳琅于目,勤日打理得样样精致。即使不出门,也可日日折腾新鲜,把赏玩看。古人说多则惑,与他们这,累目种种,逐样可看,我们看的人倒可以乐得做个贪夫,想玩想看的都有,反倒觉得繁盛完满。常有置身犹如在厚厚一册《芥子园》里,又或是置身徽宗画院的花鸟图轴里,饱看耽玩不够。如此又一想,更是多乎哉,不多也。常兴致勃勃拍拍看看就晃一天。有次置身于华哥的茶室。茶室与园子接畔,一半浮于池上,坐等煮茶分香之余,斜靠椅背,浮于碧上,看青萍闲鱼益彰成趣,追着游鱼,移目立窗之外则已然暮色浮动,向人聚拢,日光斜射折入,竹叶树影摇曳水面,婆娑壁上。明光晓影,着眼处处处风流,真有点使人无从说起的意味。尝想,如此流光暗转,日复日的岁月坐对,纵然不是诗人,也要累人情意深缠,心意阑珊,生出起许多绵邈的诗情来。这样的光景、图画,不免也要使人要漫起许多的天真、浮想,最好世事俗累和束缚皆无,只作一个眠迟迟醒迟迟、带醉携愁和旧诗耽玩倜傥的书生。
而旧小说里的人物,好像都不必做事,不必坐班,日子清闲得很。要么微风和熙,要么阳光灿烂,所以滋生出许多纠缠不清的情事,慵慵懶懒浑浑噩噩……故事倒是烂漫辗转,章回节奏慢慢时光漫漫,让人合起书后还在念兹在兹。
现今的世界,繁华、喧嚣,使人总有一点急不可耐。慢不下来。不想慢。
木心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人们静得下心好好去做一件事,去爱一个人……
心下,好生地追往。
拍了很多山野乡村的小景致。有友嘘笑我干嘛总爱往乡野山村里跑,我不能对,只能说明或许与生俱来对市井之地有着某种拘谨和局促罢。因此,常爱一个人到处跑,或籍此以对抗时下所谓的车水马龙的快节奏和热闹喧嚣。每到一处,都喜欢漫无目的随意走,不由路径,车迹所穷,只不过没有晋人“辄痛哭而返”那么高逼格而已。走到尽兴或无路可走,便重新找路返回。东看西看,遇上兴之所至,胡乱拍拍。那种快乐也是深入肺腑,我卒当以乐死的。很多时候甚至就工作或居住地附近的地方,非游名山,非泛沧海,不过草蔓之绿、唧虫之鸣总还是有的。于我此等情薄俗浅的人,虽无法像那些深于情者,对宇宙人生能体悟到至深的无名哀感那样,所谓深哀。至少,能寻得些许寻常浅俗的真乐罢。
或许就有那么一种情绪叫“扇题杜牧故园赋”之类。
“竹中窥落日和临风听暮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和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此类此景,个中时光是很奢侈的……
生,长于乡村,对于山野乡村的亲切会觉得所有的村野都似故园。山野乡村,所有的一切,都是朋友。许多时候,总是想着该怎样偷闲,访一访这些朋友……
常爱注意,那些通常别人都不大注意的地方,它们孤在那里,静静地,只等人不经意的一瞥。清心静美,素然祥和。不曾刻意点缀,不用笔墨镌刻,与人相守,如心对语。
一箪食,一瓢饮。一花一树一世景。
看一朵桃花,念起一张人面。多少旧识在?唯有桃花新。是否每一朵桃花都能结一个水蜜桃一般的儿女情长?桃花到了春天,会总是扮演一样的角色吗?人们又是否因为花朵,才陷进了春天。春花烂漫时又总是嫌一朵花开的时间太短,春天驻足的日子太少。每一朵花又开多久才可以凋谢?花开久了香气就淡,所以昙花才选择一现吗?一瞬永恒,为何人人又都要祈花开百日好?花开花落,缘起缘灭。所谓美好总是不能一语道破。法不孤起,仗缘方生。生活,在拈花之中,生莲之步并不全凭微微一笑。芙蓉总是出于清泪苦水之上。
百花争艳,空谷幽兰。草木无言,令人自生欢喜。花木禽兽,烟魅粉灵……赚人所爱的不都是面目可人嘛?
以前,网易有位编辑曾对我说:“你的片子透着一种安静,不俗气。语境丰富,总像能说点什么。”
不过,景致、心境这东西,常一时一地,也人之常情。
一个人在兴致盎然的时候,着眼处皆盛景,优哉游哉徜徉其间,沉醉不知归路,自是可缓缓归矣!而一个人在忧虑的时候,即使到了风景好的所在,也不觉得有什么留恋不忍的样子。
也有影友说我拍的片子哪怕热彤彤的橘黄色也会透着一种安静。
吉人寡言,不知道为什么,对满身静气的人,心下总是暗起肃敬。
吉人寡语,贵人言慢,水平流缓,心平不语……如此镜像于己总像是有点遥不可及的样子。许多的时候,仍聒噪得像个孩子。
人生在世,也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会发现其实任何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于是,逐渐走向失语……
尼采说,语言的尽头,音乐响起。
看了无数的影片,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似乎总是没有音乐的。静静而平实的镜头,平常生活和一段段寻常琐碎的对话,仿佛还真没有音乐的容身之地。其实,哪一部电影又会没有音乐?不是没有音乐,而是音乐用得太好,以至于听着却不觉其在,比如山风、溪流、林鸟、游鱼、蚁虫……
那些声音,司空见惯,平淡寻常,可是,却充满了一股慑人的生命力,淡而不薄,有一种舒缓的净化之感。这世上有多少纯粹属于视觉的音乐?常随拍散养在小区湖里点景的几只鸭子,它们时常傍晚时分“白毛浮于水”地聚拢在一起,把头埋在翅膀里休憩在静处的湖面上,像是一种禅定,静到似乎连水波也不再荡漾。完全没有白日那飞抢争食、唯恐落后的样子。想到《浮生六记》,那真切的一本所谓扰扰攮攮不过寄世、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透彻。真正是喜欢那种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也其中甘苦自甘的散淡意味。
也有影友问我是不是很追求诗化,见精微。
其实也不然,自以为所有的拍摄,只不过一时遣聊,全不值一提。所以也毋须多去解释。殊不知,寻常生计平平常常的人,业余那一丁点的闲情、小爱好,都不过不得已所谓逃之游冶,以消块磊,以消疲累而已。
也总觉得诗意是一种很庞然的东西。
其实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
只不过,即使寻常景致,或许原本就是一层诗意,或是诗意的一角。
捕捉保留这些寻常平淡景致的样子,也只是希望这些清清浅浅、素素淡淡的东西,能与我庸常简静的生活,气息相连罢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无外乎是一种更具使人偾张强烈的掷地金声。
想必,现在人于摄影的热爱,也都是不想枉生了一对眼吧。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只不过缺少更多的发现。而于摄影,我并没有接受过什么系统的培训。更多无非是器材的越来越便捷,比如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随心随兴的拍摄。现在,我更多的是倾向于身边即时即景,寻常景致,拍摄记录下它们寻常又不寻常、我自认为是美的一瞬。
许多朋友住处都有园子。园子虽不大,到处搜罗回来的东西或陈设或栽种,宠养的东西也多,花草树木鱼虫盆、兰菊石苔蔬果皆有,充斥其中,琳琅于目,勤日打理得样样精致。即使不出门,也可日日折腾新鲜,把赏玩看。古人说多则惑,与他们这,累目种种,逐样可看,我们看的人倒可以乐得做个贪夫,想玩想看的都有,反倒觉得繁盛完满。常有置身犹如在厚厚一册《芥子园》里,又或是置身徽宗画院的花鸟图轴里,饱看耽玩不够。如此又一想,更是多乎哉,不多也。常兴致勃勃拍拍看看就晃一天。有次置身于华哥的茶室。茶室与园子接畔,一半浮于池上,坐等煮茶分香之余,斜靠椅背,浮于碧上,看青萍闲鱼益彰成趣,追着游鱼,移目立窗之外则已然暮色浮动,向人聚拢,日光斜射折入,竹叶树影摇曳水面,婆娑壁上。明光晓影,着眼处处处风流,真有点使人无从说起的意味。尝想,如此流光暗转,日复日的岁月坐对,纵然不是诗人,也要累人情意深缠,心意阑珊,生出起许多绵邈的诗情来。这样的光景、图画,不免也要使人要漫起许多的天真、浮想,最好世事俗累和束缚皆无,只作一个眠迟迟醒迟迟、带醉携愁和旧诗耽玩倜傥的书生。
而旧小说里的人物,好像都不必做事,不必坐班,日子清闲得很。要么微风和熙,要么阳光灿烂,所以滋生出许多纠缠不清的情事,慵慵懶懒浑浑噩噩……故事倒是烂漫辗转,章回节奏慢慢时光漫漫,让人合起书后还在念兹在兹。
现今的世界,繁华、喧嚣,使人总有一点急不可耐。慢不下来。不想慢。
木心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人们静得下心好好去做一件事,去爱一个人……
心下,好生地追往。
拍了很多山野乡村的小景致。有友嘘笑我干嘛总爱往乡野山村里跑,我不能对,只能说明或许与生俱来对市井之地有着某种拘谨和局促罢。因此,常爱一个人到处跑,或籍此以对抗时下所谓的车水马龙的快节奏和热闹喧嚣。每到一处,都喜欢漫无目的随意走,不由路径,车迹所穷,只不过没有晋人“辄痛哭而返”那么高逼格而已。走到尽兴或无路可走,便重新找路返回。东看西看,遇上兴之所至,胡乱拍拍。那种快乐也是深入肺腑,我卒当以乐死的。很多时候甚至就工作或居住地附近的地方,非游名山,非泛沧海,不过草蔓之绿、唧虫之鸣总还是有的。于我此等情薄俗浅的人,虽无法像那些深于情者,对宇宙人生能体悟到至深的无名哀感那样,所谓深哀。至少,能寻得些许寻常浅俗的真乐罢。
或许就有那么一种情绪叫“扇题杜牧故园赋”之类。
“竹中窥落日和临风听暮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和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此类此景,个中时光是很奢侈的……
生,长于乡村,对于山野乡村的亲切会觉得所有的村野都似故园。山野乡村,所有的一切,都是朋友。许多时候,总是想着该怎样偷闲,访一访这些朋友……
常爱注意,那些通常别人都不大注意的地方,它们孤在那里,静静地,只等人不经意的一瞥。清心静美,素然祥和。不曾刻意点缀,不用笔墨镌刻,与人相守,如心对语。
一箪食,一瓢饮。一花一树一世景。
看一朵桃花,念起一张人面。多少旧识在?唯有桃花新。是否每一朵桃花都能结一个水蜜桃一般的儿女情长?桃花到了春天,会总是扮演一样的角色吗?人们又是否因为花朵,才陷进了春天。春花烂漫时又总是嫌一朵花开的时间太短,春天驻足的日子太少。每一朵花又开多久才可以凋谢?花开久了香气就淡,所以昙花才选择一现吗?一瞬永恒,为何人人又都要祈花开百日好?花开花落,缘起缘灭。所谓美好总是不能一语道破。法不孤起,仗缘方生。生活,在拈花之中,生莲之步并不全凭微微一笑。芙蓉总是出于清泪苦水之上。
百花争艳,空谷幽兰。草木无言,令人自生欢喜。花木禽兽,烟魅粉灵……赚人所爱的不都是面目可人嘛?
以前,网易有位编辑曾对我说:“你的片子透着一种安静,不俗气。语境丰富,总像能说点什么。”
不过,景致、心境这东西,常一时一地,也人之常情。
一个人在兴致盎然的时候,着眼处皆盛景,优哉游哉徜徉其间,沉醉不知归路,自是可缓缓归矣!而一个人在忧虑的时候,即使到了风景好的所在,也不觉得有什么留恋不忍的样子。
也有影友说我拍的片子哪怕热彤彤的橘黄色也会透着一种安静。
吉人寡言,不知道为什么,对满身静气的人,心下总是暗起肃敬。
吉人寡语,贵人言慢,水平流缓,心平不语……如此镜像于己总像是有点遥不可及的样子。许多的时候,仍聒噪得像个孩子。
人生在世,也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会发现其实任何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于是,逐渐走向失语……
尼采说,语言的尽头,音乐响起。
看了无数的影片,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似乎总是没有音乐的。静静而平实的镜头,平常生活和一段段寻常琐碎的对话,仿佛还真没有音乐的容身之地。其实,哪一部电影又会没有音乐?不是没有音乐,而是音乐用得太好,以至于听着却不觉其在,比如山风、溪流、林鸟、游鱼、蚁虫……
那些声音,司空见惯,平淡寻常,可是,却充满了一股慑人的生命力,淡而不薄,有一种舒缓的净化之感。这世上有多少纯粹属于视觉的音乐?常随拍散养在小区湖里点景的几只鸭子,它们时常傍晚时分“白毛浮于水”地聚拢在一起,把头埋在翅膀里休憩在静处的湖面上,像是一种禅定,静到似乎连水波也不再荡漾。完全没有白日那飞抢争食、唯恐落后的样子。想到《浮生六记》,那真切的一本所谓扰扰攮攮不过寄世、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透彻。真正是喜欢那种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也其中甘苦自甘的散淡意味。
也有影友问我是不是很追求诗化,见精微。
其实也不然,自以为所有的拍摄,只不过一时遣聊,全不值一提。所以也毋须多去解释。殊不知,寻常生计平平常常的人,业余那一丁点的闲情、小爱好,都不过不得已所谓逃之游冶,以消块磊,以消疲累而已。
也总觉得诗意是一种很庞然的东西。
其实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
只不过,即使寻常景致,或许原本就是一层诗意,或是诗意的一角。
捕捉保留这些寻常平淡景致的样子,也只是希望这些清清浅浅、素素淡淡的东西,能与我庸常简静的生活,气息相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