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生存希望与人性救赎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r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片《钢琴师》以犹太人受难之路为主题,导演在描述主人公受到战争残酷迫害个人求生过程的同时,也展示了德国军官对斯皮尔曼的帮助及其人性的复苏,使整部影片充满了宽恕和希望的寓意。影片以主观视点贯穿始终,通过空间场景的显著变化真切地展现了求生过程,用音乐的此起彼伏催化着人性的自我救赎,给予了观众一种对战争的理性审视和深思。
  [关键词] 《钢琴师》 希望 救赎 主观视点 音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4.029
  每当想起斯皮尔曼忧郁而悲悯的眼神,想起霍森菲尔宁静而沉思的表情,想起肖邦激昂而有力的音符,波兰斯基的《钢琴师》给了我另外一个无法隐忍对战争、对纳粹痛斥的宣泄口,那就是宽恕和希望。
  西方电影在追溯这段历史时,无论是《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还是《钢琴师》,更多的是以包容和审视的态度去还原战争事实、探寻战争中犹存的人性,这不仅包括受难者的求生自救,也包括施恶者的自我救赎。
  与大多数二战题材的影片相似,影片《钢琴师》选取了犹太人受难之路的主题,在描述斯皮尔曼受到战争残酷迫害个人求生过程的同时,也展示了德国军官对斯皮尔曼的帮助及其人性的复苏,使整部影片充满了宽恕和希望的寓意。
  一、主观视点贯穿全片
  《钢琴师》的镜头语言多数采用了第三视角转切第一视角,并且保持了简洁的风格。波兰斯基通过主角斯皮尔曼的主观视点去看待和理解战争,引导观众自己去观察和感受。
  进入犹太隔离区后的一个晚上,斯皮尔曼一家正在吃着清淡的晚餐,突然窗外吉普车刹车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晚餐,斯皮尔曼起身走向窗户,这时镜头采用斯皮尔曼的主观视角往下俯瞰,德军从车上跳下,镜头摇起,对面楼里各户人家在一片恐慌中迅速将灯熄灭,德军冲进一个房间,灯又重新亮了起来,刺眼的灯光在这里营造了一种不祥气氛,在明亮的光线中,德军将一个轮椅上无法起立向他敬礼的老人活生生的从阳台上扔出去,随着一声惨叫,镜头只是一晃,看到地上的尸体,虽然基本采用了全景,看不到杀人细节过程,但依然让人看的心惊肉跳。光明本来与黑暗相对,但在这里,光明带来的却是死亡,寓意深刻。这段主观镜头运用简洁利索,没有使用任何技巧去放大事实或渲染情感,导演只引导观众看到斯皮尔曼所看到的,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
  这种区别于《辛德勒的名单》等传统二战题材影片的独特视点通过表现手法和切入点的变化,将往常惯用的正面直述战争转为侧面讲述,用简练低调的镜头将必要的故事背景交代清楚的简洁叙事风格,不乏直白地表现德军连续近乎荒诞的屠杀的场景,在对屠杀和局部战争的表现上丝毫没有含蓄的成分。
  二、空间场景变化显著
  影片在空间和叙事上前后具有鲜明的反差,宛如两种迥异风格的拼接。然而,这种前后差异化的处理不仅不显蹩脚,反而更能如实再现纳粹带给波兰斯基儿时依旧历历在目的残酷个人经历,在对比中更具情感冲击力。
  在前半段,影片叙事节奏缓慢,着重对家庭生活和空间环境的展示,波兰斯基像是在舒缓地记录历史,更像是蓄意在缓慢的叙事中暗藏着什么玄机。影片一开场伴随着优美的肖邦夜曲,导演用黑白影调展现华沙安详的生活街景,黑白影像的出现无疑是导演在蓄意给观众展现真实的历史。接着镜头切到钢琴师斯皮尔曼在琴键上熟练舞动的修长手指,随即慢慢摇到他的脸上,陶醉的眼神中透露着艺术家纯洁的灵魂。就在我们即将沉醉在这美妙的情境中时,突然传来了第一次沉闷而有力的炮声,斯皮尔曼没有任何恐慌,瞥了一眼窗外,依旧继续弹奏乐曲。紧接着传来又一次更近距离的轰炸声,玻璃被炸碎,同事示意斯皮尔曼停止弹奏马上离开,斯皮尔曼只是下意识的颤抖了一下,继而继续弹奏。直到再一次猛烈的爆炸把房屋摧毁,斯皮尔曼被炸到在地,钢琴声才在一片混乱中戛然而止,此时人们已经陷入了一片恐慌和逃亡之中。电影开场展现的宽广空间环境以及营造的安详气氛正是在为接下来战争的到来做铺陈,力求用冲击力极强的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而后半段,影片的空间急剧压缩,大部分聚集在封闭的房间和战争废墟的狭小缝隙里,镜头细腻的表现了斯皮尔曼艰难的求生之路,孤岛求生的感觉极其强烈。不难看出,这一部分也是波兰斯基的倾心之作。从被朋友在押往集中营的火车上救下开始,独自生存成为斯皮尔曼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起初作为艺术家的他凭借朋友的帮助还能找到栖身之所并靠朋友的支援艰难的维持生计,然而,在朋友被迫离去、接线人遇害后,本就不具有很强独立生存能力的钢琴师只能忍着饥饿与疾病在战火纷飞中逃亡。当他被迫逃离那个封闭的藏身处所时,在炮火轰炸中竟然违背常识的往楼上跑……斯皮尔曼只剩人性本能的生存欲望驱动着落魄甚至有些猥琐的身体藏匿在战争废墟中的狭小缝隙里。在德军废弃的医院里,斯皮尔曼蜷缩在一间厕所的角落,唯独通过马桶上方的窗户能够看到外面激烈巷战、德军焚烧尸体的场景,随后德军焚烧房屋再次把斯皮尔曼驱逐,翻过医院的破墙,一片带着诡异的废墟全景顿时让我们感到纳粹的残暴和斯皮尔曼的绝望,好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德军废弃的阁楼并躲藏在里面才得以生还。在这一部分的叙述中,波兰斯基通过空间的转化,成功的将对犹太民族命运的描述转移到斯皮尔曼个体命运的描述上,进而通过对斯皮尔曼挣扎求存和逐渐学会独立生存的过程不断设置悬念调动气氛,让观众不断看到存活的希望,在个人求生本能欲望的展示中将作为钢琴师的主角的命运逐渐从似乎平铺直叙的叙事中凸现出来,更为真切和个体化的把握和表现了战争题材。
  三、音乐唤起人性救赎
  音乐作为最核心的叙事元素,在影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影片的另一个重要母题。作为救赎的灵魂催化剂,它唤起了纳粹军官霍森菲尔的人性复苏,也在最危难的时刻挽救了斯皮尔曼。
  《钢琴师》的音乐大部分出自于波兰伟大音乐家肖邦,他的钢琴曲给影片烙上了深深的波兰印记,同时将音乐的内涵赋予了影片。影片共有七处使用了钢琴曲,导演对每次音乐的选择和响起都赋予了极深的用意。
  影片一开始,作为国家电台钢琴师的斯皮尔曼为听众弹奏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音乐声舒缓、祥和,突然外面传来德军猛烈的炮火声,如此美丽的夜曲不得不在纳粹的炮火中终止,这意味着人性、生命也将终止。第二次是在斯皮尔曼一家搬进犹太隔离区后,迫于生计到一家酒馆弹琴维生,此时的音乐悲凉且沉重,暗含着犹太人凄惨的命运即将面临更大的摧残。第三次是斯皮尔曼在朋友帮他藏身的房间里看到一架尘封已久的钢琴,看着泛黄的琴键,钢琴师的双手禁不住颤抖,有琴而不能弹的痛楚涌上心头,他紧闭双眼,手指在空中弹奏起无声的乐曲,这时他的灵魂远离了战争、饥饿,完全沉浸在美好的心灵世界之中,这也成为钢琴师生命中最悲惨的写照。第四次是在德军废弃的医院里,斯皮尔曼饥渴难耐不得不喝走廊角落水桶里污浊的浑水,身心俱疲的他坐在一张破旧的椅子上,跳动的手指不由的做着弹琴的手势,心灵的音乐再次响起,让我们无法感知钢琴师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第五次是濒于死亡边缘的斯皮尔曼在一幢废弃的阁楼藏身,当他走出阁楼想方设法撬开好不容易找到的罐头时,被德国军官发现,随即德国军官让自称是钢琴师的斯皮尔曼弹奏一曲音乐。在钢琴面前,斯皮尔曼少许沉默,活动了下僵硬的手指开始弹奏肖邦的《第一号叙事曲》,随着琴声的飞扬,死寂的世界开始变得充满生机。德国军官被瓦瑞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音乐的力量重重地敲打着他的灵魂,唤起了他还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最终,德国军国放了斯皮尔曼,并给与他面包、香肠和棉衣,帮助斯皮尔曼坚持到战争的胜利。第六次是战争结束后斯皮尔曼又回到国家电台为波兰听众演奏肖邦夜曲,与影片开始的场景遥相呼应,安详的生活再次回归到人们之中。最后一次是在影片结束,钢琴家在大型音乐会上弹奏肖邦的波兰舞曲,斯皮尔曼没有忘记曾经救过他的德国军官,在辉煌的乐曲中,观众知道了那位企图自我救赎的德国军官的名字:威廉
其他文献
[摘要] 新版电视剧《西游记》播出以来,引起了极大反响。时代在进步,每个时代,看待经典都会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新版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是一种挑战。《西游记》的翻拍,说明了老版《西游记》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新版,应该肯定导演的挑战,重拍经典名著的勇敢担当,又一次掀起了大家重温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高潮。  [关键词]《西游记》影视艺术人物造型表演与特技  doi:10.3969
[摘要]钢琴弹奏是一种全身各部分积极的协调运动,是一种从指尖开始到手腕,手臂、肩、上身乃至腰部及全身的整体协调和灵活运动组合。几乎每一个身体部位的工作,都是需要紧张与放松的协调动作,只有处理好整体的放松与局部紧张的相对性关系,钢琴演奏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演奏 放松 紧张 协调统一    钢琴弹奏是一种全身各部分积极的协调运动,是一种从指尖开始到手腕、手臂、肩、上身乃至腰部及全身的整体协
[摘要]针对现在DV创作的平民化现状,本文拟以任教的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三年来学生DV创作轨迹为线索,初探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DV创作的特色,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DV 地方院校 大学生  2004年9月,来自湖北各地的96名新生成为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一届学生,该专业当时挂靠在教育技术系名下,技术设备条件比较成熟。因此在专业课老师的支持下,编导专业的OV创作迅速
迈克尔·贝无疑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特别是其被冠以奇观称号的《变形金刚》系列连续轰炸暑期电影市场,屡创票房佳绩。从叙事角度看,由《变形金刚1》到《变形金刚3》电影并无多大变化。真正让观众留恋往返、意犹未尽的是电影的审美取向,即,电影呈现的是炫目的影像奇观,激发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诉诸的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情结。  一、呈现炫目的影像奇观  “影像奇观就是借用各种技术手段,展现各种被想象和幻想放大
[摘要] 电影《美丽人生》采用喜剧手法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让观众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看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美丽人生。传统主题的反常诠释、细腻逼真的细节叙事、内蕴丰厚的深刻内涵,《美丽人生》终以其强大的叙述张力与艺术魅力,赢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部大奖。 [1]  [关键词] 反常规黑色喜剧
[摘要]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拥有广泛的受众人群。日本动画作品取材广泛,除了注重对本国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广泛借鉴外国文化资源,并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再创造。其中,动画片《最游记》就取材于我国文学名著《西游记》。日本动画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大胆创新意识,市场导向的动画运作方式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本土化改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 日本动画
[摘要] 根据德国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紧张的审美景象:看似至美的香水和看似至丑的人性,至美的人的生命和香水中所包含的至丑的罪恶。正如题所示,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香水展开,让人陷入沉思的至美与至丑在这部影片中不断碰撞,铺开了一幅蕴藉深远、意味绵长的画卷……  [关键词] 隐喻 蒙太奇 荒诞 艺术魅力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摘要] 在从2D到3D技术转变过程中纵观《黑衣人》三部系列影片,可以看出其在叙事上有以下变化特点:一、由“实”转“虚”的叙事空间,二、不断提速的叙事时间,三、更富于想象的角色设置。  [关键词] 《黑衣人》3D技术 叙事策略  经典好莱坞电影《黑衣人》系列是集科幻、喜剧、动作于一体的较为成功的商业大片。其中,威尔·史密斯风趣幽默的精彩表演为影片增色许多,而叙事上的处理也是影片极具影响的原因
【作者简介】  余 艳,女,四川富顺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  韩寒执导的《后会无期》是一则关于人生的寓言。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亲人、友人,收获或失去亲情、爱情、友情;我们努力追求理想,艰难或快乐,失败或成功,失去或得到;我们每天都在告别昨天,有人将昨天得到的抛弃,有人将它珍藏为财富。如同《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平凡之路》中喻
[摘要]英文动画片可以用作大学英语授课的听力的补充材料是有理论依据的。作为语言材料,其互文性表现在横向互文性和纵向互文性两方面,也就是把英文动画片看成一个由若干个文本组成的大文本和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来研究其文本间的互文性这两方面。互文性编织着不同文本,使一个文本往往能联系到其他文本,以此来扩大语言信息量,利于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英文动画片 互文性 英语语言学习    在英语课堂的授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