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展开合理的丰富想象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创新环境,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种有效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知识的获得来自于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形成“成功效应”。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触动其发散思维,丰富其想象力,从而培养其独特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改变教学模式,敢于思维发散,展开想象能力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教学模式,为创造提供条件
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创造力培养的要求,只有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学生创造提供条件,才能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才有收效,才会做到不唯书不唯教而唯学的主体性,逐步使学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多开展师生课堂互动讨论的形式。我个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力就是对很多人思想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信息交流,进行相互之间在教与学方面的取长补短。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写雪后的景色,我在讲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其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大组与大组之间展开讨论,再通过师生相互间的讨论、提示、点拨找到答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默读课文,概括本段主要写什么?(雪后的景色)
2.讨论,然后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雪后的景色的特点。(优美)
3.从哪些词语来概括雪后的景色的优美?(粉妆玉砌,五光十色)
4.文章除了描写雪后的美景外,作者还描写了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欢乐)
5.从哪可以看出来?(堆雪人,掷雪球)
6.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心情怎样?(喜悦)
7.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出这种喜悦之情?(侧面烘托)
8.本段既描写了雪后的美景,又写了由于雪大,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侧面烘托出作者的喜悦之情,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用一个词语概括出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雪美人欢图)(注: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上面答案只作参考,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回答较为合理、较为正确的,我们都应给予肯定)。
(二)动口动手训练能力要兼顾。学生不但要动口练,还要动手练,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训练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中就包含有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三)课内外联系起来。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要以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努力做到具有娱乐性,社会性,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空间。教师只注重知识性的传授,而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兴趣往往得不到激发,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受到限制。
二、敢于思维发散,促进学生的求异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一切环节都要以思维为核心,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认识,使之不断升騰,甚至超常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多种组合。我们可以把课文的一些重点句子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前提下,启发学生调整词序组合成多种不同的句子。《詹天佑》一课,全文重点句子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可以启发学生组合为下面三个句子:
1.我国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是杰出的。2.我国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3.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是我国的。
(二)句式变换。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发散,采用不同的陈述方式表达句意。如《长城》一课的最后一个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可启发学生变换如下几个意思不变的句式: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谁也不能否认是一个伟大的奇迹。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是的。
(三)加上关联词语。在一些句子里,如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表达意思将会更加清楚,如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人人献上一点爱”和“世界更加美好”这两个句子组合成多种不同的句子。我认为也可以引导学生加上“因为……所以……”,“只要……就……”,“如果……就……”等关联词的组合。如果经常采用这种形式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及搭配,我认为定会更加灵活。
三、展开想象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作为当今社会的教师,我们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如《少年闰土》一文,写到作者向闰土讲述新鲜事时,文章出现了四次省略号,在给学生分析课文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合理的想象把省略号的地方加以补充完整,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一些采用含蓄性结尾的文章,结果不一,最易让人产生想象,这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思考一些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抓住切入点进行思考,对于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展开合理的丰富想象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创新环境,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种有效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知识的获得来自于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形成“成功效应”。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触动其发散思维,丰富其想象力,从而培养其独特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改变教学模式,敢于思维发散,展开想象能力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教学模式,为创造提供条件
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创造力培养的要求,只有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学生创造提供条件,才能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才有收效,才会做到不唯书不唯教而唯学的主体性,逐步使学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多开展师生课堂互动讨论的形式。我个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力就是对很多人思想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信息交流,进行相互之间在教与学方面的取长补短。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写雪后的景色,我在讲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其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大组与大组之间展开讨论,再通过师生相互间的讨论、提示、点拨找到答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默读课文,概括本段主要写什么?(雪后的景色)
2.讨论,然后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雪后的景色的特点。(优美)
3.从哪些词语来概括雪后的景色的优美?(粉妆玉砌,五光十色)
4.文章除了描写雪后的美景外,作者还描写了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欢乐)
5.从哪可以看出来?(堆雪人,掷雪球)
6.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心情怎样?(喜悦)
7.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出这种喜悦之情?(侧面烘托)
8.本段既描写了雪后的美景,又写了由于雪大,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侧面烘托出作者的喜悦之情,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用一个词语概括出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雪美人欢图)(注: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上面答案只作参考,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回答较为合理、较为正确的,我们都应给予肯定)。
(二)动口动手训练能力要兼顾。学生不但要动口练,还要动手练,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训练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中就包含有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三)课内外联系起来。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要以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努力做到具有娱乐性,社会性,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空间。教师只注重知识性的传授,而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兴趣往往得不到激发,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受到限制。
二、敢于思维发散,促进学生的求异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一切环节都要以思维为核心,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认识,使之不断升騰,甚至超常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多种组合。我们可以把课文的一些重点句子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前提下,启发学生调整词序组合成多种不同的句子。《詹天佑》一课,全文重点句子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可以启发学生组合为下面三个句子:
1.我国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是杰出的。2.我国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3.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是我国的。
(二)句式变换。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发散,采用不同的陈述方式表达句意。如《长城》一课的最后一个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可启发学生变换如下几个意思不变的句式: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谁也不能否认是一个伟大的奇迹。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是的。
(三)加上关联词语。在一些句子里,如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表达意思将会更加清楚,如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人人献上一点爱”和“世界更加美好”这两个句子组合成多种不同的句子。我认为也可以引导学生加上“因为……所以……”,“只要……就……”,“如果……就……”等关联词的组合。如果经常采用这种形式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及搭配,我认为定会更加灵活。
三、展开想象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作为当今社会的教师,我们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如《少年闰土》一文,写到作者向闰土讲述新鲜事时,文章出现了四次省略号,在给学生分析课文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合理的想象把省略号的地方加以补充完整,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一些采用含蓄性结尾的文章,结果不一,最易让人产生想象,这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思考一些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抓住切入点进行思考,对于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展开合理的丰富想象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创新环境,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种有效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