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可以说,高效课堂对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当然,信息技术课程中高效课堂的实施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实施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一、备好课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一)熟悉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程的基本主张。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
(二)研读好每课时教材。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三)备每一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
二、上好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如何使上课做到“事”半功倍,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调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高效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让每名学生都获得新知并且熟练运用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其它一些课外书籍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实现个别教学。
(二)学生当众演示,教师全面辅导
学生自由学习了十几分钟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演示软件的部分功能应用。借助投影仪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演示,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在知识教育方面有很大作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借助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在软件教学上,此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巡回辅导
演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教师布置一些上机作业让学生练习。就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练习不但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作风及审美能力。而且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激发,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并注意“变式”的应用,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在完成练习期间,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工作,随时解答学生操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这一步中,教师应注意:上机练习的数量和难度要适中。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做练习时不能不管不问。注意做好“两极”学生的帮扶工作。控制学生玩游戏。
(四)学生合作练习,教师巡视释疑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很大,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的按照课本要求完成操作并且质量很高,而有的同学由于对计算机不熟悉甚至对于操作界面的菜单栏、工具栏、格式栏也很陌生,当自学自练环节结束时其操作过程才刚刚开始,既没有完成自学自练任务,也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小组交流中非常盲目,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将这一环节定义为合作练习。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要求共同完成操作,一个小组一般由3至5人为宜,且小组内学生水平应有一定的差距,尽量做到各组之间的相对平衡。操作时由一人执机,其他人依据教材要求协助,遇到问题随之进行讨论。教师勤于巡视,发现问题,二次备课。
(五)学生最后总结回顾,教师进行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综上分析,通过以上教学模式,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教师重点的指引;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多了“随心所欲”的操作,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兴趣,激发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陶增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德显:《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法学出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实施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一、备好课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一)熟悉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程的基本主张。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
(二)研读好每课时教材。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三)备每一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
二、上好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如何使上课做到“事”半功倍,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调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高效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让每名学生都获得新知并且熟练运用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其它一些课外书籍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实现个别教学。
(二)学生当众演示,教师全面辅导
学生自由学习了十几分钟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演示软件的部分功能应用。借助投影仪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演示,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在知识教育方面有很大作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借助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在软件教学上,此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巡回辅导
演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教师布置一些上机作业让学生练习。就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练习不但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作风及审美能力。而且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激发,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并注意“变式”的应用,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在完成练习期间,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工作,随时解答学生操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这一步中,教师应注意:上机练习的数量和难度要适中。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做练习时不能不管不问。注意做好“两极”学生的帮扶工作。控制学生玩游戏。
(四)学生合作练习,教师巡视释疑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很大,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的按照课本要求完成操作并且质量很高,而有的同学由于对计算机不熟悉甚至对于操作界面的菜单栏、工具栏、格式栏也很陌生,当自学自练环节结束时其操作过程才刚刚开始,既没有完成自学自练任务,也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小组交流中非常盲目,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将这一环节定义为合作练习。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要求共同完成操作,一个小组一般由3至5人为宜,且小组内学生水平应有一定的差距,尽量做到各组之间的相对平衡。操作时由一人执机,其他人依据教材要求协助,遇到问题随之进行讨论。教师勤于巡视,发现问题,二次备课。
(五)学生最后总结回顾,教师进行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综上分析,通过以上教学模式,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教师重点的指引;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多了“随心所欲”的操作,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兴趣,激发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陶增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德显:《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法学出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