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具体体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之中,作文教学也如此。目前,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处于低水平状态,多数学生写作兴趣不高,习作质量较低。主要原因教师写作指导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人云亦云、众口一词,不重视教法上的创新,更未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套教法传了几代人,数十年不变,导致作文教学死水一潭,毫无生气。如果再不在教法上寻求突破,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后果将是严重的。所以就作文教学本身而言,更就现代教育工作目的而言,在作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的工作任务。那么,在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见解,希望借以引起从事语文教育的同行的关注。当然这也符合《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发展等级(四)的要求: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1.立意上的创新
古人云: 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充满魅力。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先生说,作文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但中学生作文往往喜欢模仿范文,观点陈旧,落入窠臼无新颖感可言,因而学生腔十足,没有吸引人的地方,考试时难拿高分。久而久之,不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形成,创新思维的火花渐渐泯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分析文章立意 的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如对成语“班门弄斧”的理解本来是贬义的,可引学生得出“弄斧”还需到“班门”的结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求异的能力,可以用对同一事例从不同角度立意的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对寓言“滥竽充数”的分析,可从齐宣王的角度去想,还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想,也可从吹竽的角度去想,还可从齐缗王的角度去想,立意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立意的创新,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考试拿高分的诀窍,切不可忽视,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2.选材上的创新
有了好的立意,只是作文成功的开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选择材料才是问题的关键。学生作文往往在这方面缺乏创新意识,选择的材料都是一些“陈谷子、烂芝麻”。雷锋的事例用了几代人,讲崇高品质似乎除了雷锋再也举不出其他例子,同时代联系不紧。我们的学生也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老古董、老学究,可是又缺乏老学究的作文章 的功底,笔下写出的东西当然无人愿看,更何谈拿高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材上的创新,让他们关心现实,深入生活,从现实中获得有浓厚时代气息、活生生的材料,再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即实现增强创新意识的目的,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在高考中拿高分,何乐而不为?
同时,还要善于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对一些老材料(包括教材中的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创新价植,想人之所未想,用人之所未用,使老材料能证明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同充满时代气息,切和社会现实的新颖材料相比,这也是一种新颖,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新颖,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篇章结构上的创新
立意有了,材料也选好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就显得重要起来。学生作文在这方面也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学生写起来一般都是平铺直叙,一竿子到底无曲折离奇可言,读起来也较平淡无奇,索然寡味,教师可利用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
结构上的行之有效,可从多方面进行,如,倒序、插序和补叙方式的运用,是避免平铺直叙、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欲扬先抑、欲褒先贬手法的运用,是增加人物形象的魅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的方法;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是使文章结构严谨的得力措施;悬念式的开头,含蓄性的结尾是激发读者探奇心里和有充分想象的保证等等。这一切,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篇章结构上的创新要在学生掌握了文体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忽视这些特点来进行所谓的创新。不然的话,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非驴非马的“四不象”作文。这种创新是不可取的,后果也是恶劣的。
总之,作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语文老师要不失良机地利用好这个有利条件,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探索、而努力。
1.立意上的创新
古人云: 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充满魅力。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先生说,作文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但中学生作文往往喜欢模仿范文,观点陈旧,落入窠臼无新颖感可言,因而学生腔十足,没有吸引人的地方,考试时难拿高分。久而久之,不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形成,创新思维的火花渐渐泯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分析文章立意 的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如对成语“班门弄斧”的理解本来是贬义的,可引学生得出“弄斧”还需到“班门”的结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求异的能力,可以用对同一事例从不同角度立意的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对寓言“滥竽充数”的分析,可从齐宣王的角度去想,还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想,也可从吹竽的角度去想,还可从齐缗王的角度去想,立意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立意的创新,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考试拿高分的诀窍,切不可忽视,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2.选材上的创新
有了好的立意,只是作文成功的开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选择材料才是问题的关键。学生作文往往在这方面缺乏创新意识,选择的材料都是一些“陈谷子、烂芝麻”。雷锋的事例用了几代人,讲崇高品质似乎除了雷锋再也举不出其他例子,同时代联系不紧。我们的学生也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老古董、老学究,可是又缺乏老学究的作文章 的功底,笔下写出的东西当然无人愿看,更何谈拿高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材上的创新,让他们关心现实,深入生活,从现实中获得有浓厚时代气息、活生生的材料,再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即实现增强创新意识的目的,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在高考中拿高分,何乐而不为?
同时,还要善于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对一些老材料(包括教材中的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创新价植,想人之所未想,用人之所未用,使老材料能证明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同充满时代气息,切和社会现实的新颖材料相比,这也是一种新颖,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新颖,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篇章结构上的创新
立意有了,材料也选好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就显得重要起来。学生作文在这方面也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学生写起来一般都是平铺直叙,一竿子到底无曲折离奇可言,读起来也较平淡无奇,索然寡味,教师可利用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
结构上的行之有效,可从多方面进行,如,倒序、插序和补叙方式的运用,是避免平铺直叙、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欲扬先抑、欲褒先贬手法的运用,是增加人物形象的魅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的方法;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是使文章结构严谨的得力措施;悬念式的开头,含蓄性的结尾是激发读者探奇心里和有充分想象的保证等等。这一切,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篇章结构上的创新要在学生掌握了文体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忽视这些特点来进行所谓的创新。不然的话,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非驴非马的“四不象”作文。这种创新是不可取的,后果也是恶劣的。
总之,作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语文老师要不失良机地利用好这个有利条件,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探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