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具体体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之中,作文教学也如此。目前,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处于低水平状态,多数学生写作兴趣不高,习作质量较低。主要原因教师写作指导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人云亦云、众口一词,不重视教法上的创新,更未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套教法传了几代人,数十年不变,导致作文教学死水一潭,毫无生气。如果再不在教法上寻求突破,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后果将是严重的。所以就作文教学本身而言,更就现代教育工作目的而言,在作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的工作任务。那么,在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见解,希望借以引起从事语文教育的同行的关注。当然这也符合《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发展等级(四)的要求: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1.立意上的创新
  古人云: 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充满魅力。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先生说,作文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但中学生作文往往喜欢模仿范文,观点陈旧,落入窠臼无新颖感可言,因而学生腔十足,没有吸引人的地方,考试时难拿高分。久而久之,不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形成,创新思维的火花渐渐泯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分析文章立意 的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如对成语“班门弄斧”的理解本来是贬义的,可引学生得出“弄斧”还需到“班门”的结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求异的能力,可以用对同一事例从不同角度立意的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对寓言“滥竽充数”的分析,可从齐宣王的角度去想,还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想,也可从吹竽的角度去想,还可从齐缗王的角度去想,立意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立意的创新,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考试拿高分的诀窍,切不可忽视,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2.选材上的创新
  有了好的立意,只是作文成功的开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选择材料才是问题的关键。学生作文往往在这方面缺乏创新意识,选择的材料都是一些“陈谷子、烂芝麻”。雷锋的事例用了几代人,讲崇高品质似乎除了雷锋再也举不出其他例子,同时代联系不紧。我们的学生也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老古董、老学究,可是又缺乏老学究的作文章 的功底,笔下写出的东西当然无人愿看,更何谈拿高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材上的创新,让他们关心现实,深入生活,从现实中获得有浓厚时代气息、活生生的材料,再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即实现增强创新意识的目的,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在高考中拿高分,何乐而不为?
  同时,还要善于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对一些老材料(包括教材中的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创新价植,想人之所未想,用人之所未用,使老材料能证明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同充满时代气息,切和社会现实的新颖材料相比,这也是一种新颖,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新颖,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篇章结构上的创新
  立意有了,材料也选好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就显得重要起来。学生作文在这方面也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学生写起来一般都是平铺直叙,一竿子到底无曲折离奇可言,读起来也较平淡无奇,索然寡味,教师可利用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
  结构上的行之有效,可从多方面进行,如,倒序、插序和补叙方式的运用,是避免平铺直叙、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欲扬先抑、欲褒先贬手法的运用,是增加人物形象的魅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的方法;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是使文章结构严谨的得力措施;悬念式的开头,含蓄性的结尾是激发读者探奇心里和有充分想象的保证等等。这一切,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篇章结构上的创新要在学生掌握了文体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忽视这些特点来进行所谓的创新。不然的话,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非驴非马的“四不象”作文。这种创新是不可取的,后果也是恶劣的。
  总之,作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语文老师要不失良机地利用好这个有利条件,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探索、而努力。
其他文献
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乡马路中学(550701)  【摘要】古诗词是华夏民族文明的瑰宝,是我们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今人对话古人的窗口。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古诗词己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其教学理论也自成体系,然而古诗词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单一,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教育主流,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围绕着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针对目前化学课时偏少,而内容偏多,考题更注重学生的技能的现实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设置情境;综合素质;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近年高考制度的不断调整,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由原
期刊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阅读能力;书籍;课外阅读;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就关于如何指导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技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教学;思想品德;学
期刊
【摘要】历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育创新,既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又能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更能培养综合素质高、创造能力强的人才。新课改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是历史教师紧要任务。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新课改以来,改革与创新的呼声一浪高过
期刊
【摘要】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方式,而亲子游戏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既促进了家庭的和谐氛围,也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对此有着深刻的感悟,学前教育机构适时开展亲子游戏,对亲子游戏进行科学的指导,对改善亲子关系,提高亲子教育和家园共育质量具有特殊意。  【关键词】亲子游戏;幼儿学习  现在的家庭普遍都是一个孩子,父母自然成为了他们最亲密的玩伴,同时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幼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节课堂上,若学生不是积极地独立思考,不解答一定的问题,不发挥想象力和机智才能解答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不能认为是有效的。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教学;课堂提问;精心设计;灵活设问  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考的大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
期刊
“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结合,自2000年至今中国教育部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中小学《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文想谈几点看法 。  1.对新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1.1新课标与体育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新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
期刊
现在的美术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其主要内容是以训练内容为主,这种“纯绘画性目的”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所存在一种巨大的片面性。美术教育还涵盖了很多绘画以外的内容——即“超绘画性的内容”,笔者就试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美术教育的超绘画性目的。  1.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们的情感,使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