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交通拥堵宏观评价用于总体描述全市路网或者特定区域的交通拥堵现象及其潜在规律。本文介绍了对交通拥堵的基本认识、实际进行的交通拥堵评价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讨论了交通拥堵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评价指标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 交通拥堵 拥堵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城市通病”,伴随城市经济水平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源于交通需求水平大于交通供给能力而引起的车辆聚集现象。交通拥堵逐步从单一性的路段或者交叉口的拥挤演化成为区域性的网络拥堵,如何对道路网的交通拥堵进行宏观的评价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拥堵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 国际理论概述
一直以来,国外交通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交通拥堵评价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国家。其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拥堵评价指标体系的是美国,他也是较早开展系统的交通拥堵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如美国的畅通性研究报告(Mobility Report)、交通拥堵评价系统(Congestion Management System, CMS)等;欧洲和日本等其它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拥堵评价指标方面也有相关研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交通拥堵的评价指标。
近几年来,我国开展的交通拥堵有关联的项目最主要是针对于城市总体交通运行质量的评价和研究,包括公安部和建设部联合制定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以及上海等城市自行开展的交通运行评价项目等。国内目前尚无专门的、系统的交通拥堵评价研究,也没有建立起交通拥堵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交通拥堵宏观状况进行一些相关评价,以期对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有若干借鉴意义。
二、交通拥堵状况分析
1.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即能客观反映交通拥堵状况,又能兼顾考虑人的主观感受。
2.从不同层次进行拥堵评价,包括局部点段的拥堵状态判断和整体路网的拥堵态势分析。
3.从不同角度系统开展拥堵评价,尽量涵盖受拥堵影响的分析范围。
4.有效采用实用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确定交通拥堵总体状态和时空演变规律。并广泛征集专家和市民意见。
5.交通拥堵评价应从现有的数据基础出发,确保评价工作的可行性,同时要建立长效的数据采集机制,保证评价工作的可持续性。
三、 完善交通拥堵研究
考虑交通拥堵的传播方式是以“点—线—面”的方式蔓延。项目拟从研究拥堵瓶颈出发,定义路网中严重拥堵的路段作为拥堵指数的核心,提出拥堵指数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
第一步,根据路段平均行程速度,识别出严重拥堵路段:定义快速路上平均行程速度低于20公里/小时的路段则为快速路上的严重拥堵路段,判别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上严重拥堵路段的阈值分别为:15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
第二步,分别统计各等级道路严重拥堵路段所占的里程比例:
(1)
第三步,综合计算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
将各等级道路的严重拥堵里程比例综合成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其中各等级道路的综合权重为VMT(车辆行驶总里程)。
(2)
式中:n —代表了道路等级的数量,按照现有的主要道路网的构成,n 等于4。
第四步,计算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
综合考虑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和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的正相关关系,建立二者的线性函数关系式,将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转化为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假设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为a%,则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为:
(3)
有利于大家对此了解,确定了拥堵指数的范围0-10,以及五个拥堵级别,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和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在各个等级的阈值如下表 所示:
表 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评价等级参考标准表
拥堵级别 非常畅通 畅通 轻度拥堵 中度拥堵 严重拥堵
一级 二级 三级
交通拥堵指数 [0,2] (2,4] (4,6] (6,8] (8,9) [9,10) 10
整体平均速度(公路/小时) >37 (30,37] (25,30] (23,25] (19,23] (15,19] ≤15
严重拥堵里程比例(%) [0,4] (4,8] (8,11] (11,14] (14,19) [19,24) ≥24
四、建立交通拥堵指标方法
建立和完善交通拥堵评价指标的方法应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深入研究。评价的指标很多,有:交叉口拥挤率、里程拥挤率。然后可以应用交通流参数:交通流量、交通密度、车头间距、排队长度、行程时间、占有率、即时速度,还有行程速度。
我们要进行综合运用判断,对交通拥堵评价指标选取建立,我们遵循以下基本方法:
(1) 拥堵强度:拥堵的强弱程度,通过评价交通拥堵与拥堵标准的对比来反映交通拥堵的影响轻重程度。
(2) 拥堵范围:拥堵的影响范围,通过评价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和数量来反映拥堵的地理分布特征。
(3) 拥堵时间:拥堵的持续时间,通过评价交通拥堵的时间分布和延续来反映拥堵的时间分布特征。
五、本文小论
交通拥堵评价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在我国都是新的课题,在后续研究中,希望能够测试更多的交通流数据来验证指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我们所开展的工作中谬误之处难免,敬请业界专家的批评指正。另外,目前的研究成果也属于阶段性工作成果,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提高,使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早日应用于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 魏正明:上海推出交通指数评价运行质量[J]. 上海环境科学, 2002(09)
[2]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拥堵评价[R]. 北京,2007(9)
[关键词] 交通拥堵 拥堵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城市通病”,伴随城市经济水平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源于交通需求水平大于交通供给能力而引起的车辆聚集现象。交通拥堵逐步从单一性的路段或者交叉口的拥挤演化成为区域性的网络拥堵,如何对道路网的交通拥堵进行宏观的评价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拥堵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 国际理论概述
一直以来,国外交通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交通拥堵评价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国家。其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拥堵评价指标体系的是美国,他也是较早开展系统的交通拥堵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如美国的畅通性研究报告(Mobility Report)、交通拥堵评价系统(Congestion Management System, CMS)等;欧洲和日本等其它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拥堵评价指标方面也有相关研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交通拥堵的评价指标。
近几年来,我国开展的交通拥堵有关联的项目最主要是针对于城市总体交通运行质量的评价和研究,包括公安部和建设部联合制定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以及上海等城市自行开展的交通运行评价项目等。国内目前尚无专门的、系统的交通拥堵评价研究,也没有建立起交通拥堵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交通拥堵宏观状况进行一些相关评价,以期对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有若干借鉴意义。
二、交通拥堵状况分析
1.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即能客观反映交通拥堵状况,又能兼顾考虑人的主观感受。
2.从不同层次进行拥堵评价,包括局部点段的拥堵状态判断和整体路网的拥堵态势分析。
3.从不同角度系统开展拥堵评价,尽量涵盖受拥堵影响的分析范围。
4.有效采用实用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确定交通拥堵总体状态和时空演变规律。并广泛征集专家和市民意见。
5.交通拥堵评价应从现有的数据基础出发,确保评价工作的可行性,同时要建立长效的数据采集机制,保证评价工作的可持续性。
三、 完善交通拥堵研究
考虑交通拥堵的传播方式是以“点—线—面”的方式蔓延。项目拟从研究拥堵瓶颈出发,定义路网中严重拥堵的路段作为拥堵指数的核心,提出拥堵指数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
第一步,根据路段平均行程速度,识别出严重拥堵路段:定义快速路上平均行程速度低于20公里/小时的路段则为快速路上的严重拥堵路段,判别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上严重拥堵路段的阈值分别为:15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
第二步,分别统计各等级道路严重拥堵路段所占的里程比例:
(1)
第三步,综合计算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
将各等级道路的严重拥堵里程比例综合成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其中各等级道路的综合权重为VMT(车辆行驶总里程)。
(2)
式中:n —代表了道路等级的数量,按照现有的主要道路网的构成,n 等于4。
第四步,计算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
综合考虑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和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的正相关关系,建立二者的线性函数关系式,将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转化为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假设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为a%,则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为:
(3)
有利于大家对此了解,确定了拥堵指数的范围0-10,以及五个拥堵级别,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和道路网严重拥堵里程比例在各个等级的阈值如下表 所示:
表 道路网交通拥堵指数评价等级参考标准表
拥堵级别 非常畅通 畅通 轻度拥堵 中度拥堵 严重拥堵
一级 二级 三级
交通拥堵指数 [0,2] (2,4] (4,6] (6,8] (8,9) [9,10) 10
整体平均速度(公路/小时) >37 (30,37] (25,30] (23,25] (19,23] (15,19] ≤15
严重拥堵里程比例(%) [0,4] (4,8] (8,11] (11,14] (14,19) [19,24) ≥24
四、建立交通拥堵指标方法
建立和完善交通拥堵评价指标的方法应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深入研究。评价的指标很多,有:交叉口拥挤率、里程拥挤率。然后可以应用交通流参数:交通流量、交通密度、车头间距、排队长度、行程时间、占有率、即时速度,还有行程速度。
我们要进行综合运用判断,对交通拥堵评价指标选取建立,我们遵循以下基本方法:
(1) 拥堵强度:拥堵的强弱程度,通过评价交通拥堵与拥堵标准的对比来反映交通拥堵的影响轻重程度。
(2) 拥堵范围:拥堵的影响范围,通过评价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和数量来反映拥堵的地理分布特征。
(3) 拥堵时间:拥堵的持续时间,通过评价交通拥堵的时间分布和延续来反映拥堵的时间分布特征。
五、本文小论
交通拥堵评价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在我国都是新的课题,在后续研究中,希望能够测试更多的交通流数据来验证指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我们所开展的工作中谬误之处难免,敬请业界专家的批评指正。另外,目前的研究成果也属于阶段性工作成果,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提高,使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早日应用于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 魏正明:上海推出交通指数评价运行质量[J]. 上海环境科学, 2002(09)
[2]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拥堵评价[R]. 北京,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