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论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关于教育体系创新改革的模式不断涌现,如何培养好新时期的中国学生等问题逐渐提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情感教育有效地融入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培养出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从通识教育体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新要求三方面进行阐述,明确做好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通识教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55-02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1]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2]。因此,如何引导好大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而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感”表现在方方面面,内涵丰富,作用巨大,因此,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阐述的情感,除了爱情、亲情、友情之外,更需要强调一种文化基础情怀、自主发展情怀和社会参与情怀。
  一、通识教育目标及体系需要情感教育的支撑
  19世纪初,美国博得因学院帕卡德教授提出,在选修制的基础之上,各门选修课程应该有共同的部分,于是在1829年,“通識教育”这个概念出现在大学教育中,并逐步为学界所接受与认同,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而后成为了一种办学理念和制度,开始慢慢普遍起来。“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亦译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指人的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首先关注人的生活,旨在使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
  截至目前,我国一共有四家较大范围内实施本科通识教育、按照通识教育体系理念完成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学校。然而,我国各类高校对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实施可行性讨论上还存在争议,部分高校对实行通识教育的模式和实施方案也仍然处于探讨和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可行性与可大面积推广的成熟模式。但是,结合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大学提出通识教育目标,就是要纠正高校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公里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是十分必要的”。
  通识教育体系主要包含三方面培养内容: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这三大板块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涵盖了其主要的内容与价值指向。价值塑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意识的具备;完善、积极和健全的人格养成;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人生目标。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出具备好奇心、想象力、创新和批判思维的学生。人类核心知识获取,是希望学生的知识库存能涵盖从古到今,从内到外,从文到理的核心知识内容,做一个全面发展、知识丰盈的人。
  从通识教育体系理论来看,明确将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放在了首位,强调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和做事,让他们先学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拥有完善、积极和健全人格,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学会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情感教育,需要情感教育的引领与支持。因此,可以说,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将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让情感渗入课程、内隐于课堂的教育之中。通过各项课程设置、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体系设计等途径完善大学生情感教育培养内容,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高校思政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需要情感教育的引领
  “2014年,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国内多所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三年攻关,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调研,契合中国学生的实际与国家发展的需要,于今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教育者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放在首要位置,以此为核心,进行。总体框架覆盖三个方面: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由这三个方面具体综合引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以上这六个素养中,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四个方面已经直观的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情感高度、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情感教育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情感教育的开展有的放矢。
  首先,人文底蕴主要是指生在学习系统知识和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得的技能、形成的基本能力、态度和价值取向。此外还应具有基本美学素养和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其次,科学精神是指对真理有敬畏之心,崇尚科学,求知过程中具备严谨、坚毅、大胆、好奇、创新等品质。再次,健康生活是指能够拥有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有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心理健康,能调节和管理自我情绪及自我能力,能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最后,责任担当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国家意识,有国家认同感和理想信念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理论体系来看,已经把针对中国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要求放在了首位,实现了以成绩和分数为要务到以做人和有情怀的教育目标转变,关注人,服务人,满足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演进提出了新要求和方向。
  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教育中,除了将安全教育、新生适应性教育放在大学第一堂课之外,还应该将情感教育融进日常思政管理工作中,并将其放在首要出发点去制定教育计划,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和对世界有情怀和积极情感的大学生,这才是顺利推进其他工作的基本保证和基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新要求的落实需要情感教育的引导
  一个国家的明天,取决于青年。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后辈,根基于素质的提升。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
  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对当代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对国家情感的正确引导刻不容缓。根据笔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结合高校学生心理危機干预工作的相关案例,和“95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看,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而承受压力的能力相对弱。面对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生活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消极面对大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去面对生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拥有完善、积极和健全人格,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学会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情感教育的注入,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注入,是以人为本,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情感教育的注入,更加符合如何培养好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情感教育能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有效的调节管理自己。情感教育也能让学生跳出应试教育的格局,自信、开放、包容的去接触和感受这个世界,同时热爱自己的文化和祖国,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大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结语
  当代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95”后,越来越多的老师们感觉到,学生群体的特征与“80”后的学生相较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加关注自我、更加大胆创新,在性格彰显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对人对事对国家的态度和情感上,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在生理情感上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认知,心理情感上学会调试与正确处理,还要在社会情感上学会辨别和参与,体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英炜.人生情感哲学[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2]刘晓娟.运用情感教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N]. 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
  王婷婷(1988年8月1日-),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毕业于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单位:贵州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48-01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就要从小学阶段奠定牢固基础,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小学生的心中扎根、生长。而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认知和熏陶的重担则落在小学语文教学上,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属于随机性、偶发性、间断性,教材有则讲,教材无则避谈。传统文化借助语文课堂这一平台的浸
期刊
【摘要】慕课的兴起,对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中,慕课的开放性创新德育理念;慕课的共享性创新德育内容;慕课的民主性创新德育方法;慕课的交互性创新德育评价。  【关键词】慕课 高校德育 启示  【基金项目】湖南省优秀社科研究基地专项资助项目“网络德育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2JDZ9)。  【中圖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期刊
【摘要】在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之下,对红色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利于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把红色资源引入大学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仅最大限度的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增强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色资源 核心价值观 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由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资助项目《红色资源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期刊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当前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难度,其必要性同样也越来越突出,必须要切实围绕着相关工作开展的基本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各类问题进行有效纠正优化,提升其最终落实价值水平。本文就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又探讨了具体解决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市场营销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对当今市场中的营销活动规律进行全方面研究。现今,市场营销课程已经成为了各个高校经营管理专业中重要课程之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质量要求逐渐提升,而各个高校教师在教学期间也在不断寻找一种与经济發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便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TBL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满足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需求,保证学生更好的与社会经济接轨,为国家、社
期刊
【摘要】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是生命的新的一个起点。这个时期学生告别初高中系统的基础教育时期,告别父母亲人,以一个半独立人的身份走进大学校园,可以说是社会的半个独立人;这个时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前夜。这个时期是大学生思想、世界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如何确立大学生的社会、历史进步世界观,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人人皆知,想做好而又往往忽略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进步观 政治方向
期刊
【摘要】教学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的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探究行为,课堂教学应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本文从课堂氛围、座位的编排、教师提问和教师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建议,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语文课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网络无所不至,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高速流通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型意见领袖,他们孕育于传统意见领袖同时又与其相区别,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发挥着自己的积极作用。高校贴吧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集群地,传播交流着大学生意见领袖的观点和看法。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特点,以期社会正确看待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运用它引领大学生健康
期刊
【摘要】作文评改是指导作文的延续,是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师生的认可。作文评改也不该一味强调老师改,也应该倡导一种自主合作的批改方式。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不失为通向习作殿堂的金色钥匙。在作文教学中,应改变作文评改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自觉地发现和改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期刊
【摘要】“教育性教学”这个命题最早是由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它主要就是让人们认识了品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品德教育应该与具体的学科结合起来教学的。赫尔巴特的 “教育性教学” 思想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给我国的理论教育也带来了创新思想,我国的教育体系也是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的过程中。在2004年我国教育部进行了大范围懂得课程改革试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