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公元前六世纪《诗经》就已诞生,并以其辉煌著称于世。《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诗作为一种良好的载体,能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引导学生亲近儿童诗,阅读儿童诗呢?通过平时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的思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儿童诗
(一)创设儿童诗学习氛围,让儿童诗进入学生生活
用孩子们喜欢的优秀诗句布置教室,如植物角写上“伸出我的眼睛,伸出你的双手,在这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在教室的墙上挂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在班级图书角中开设儿童诗专栏,专门摆放优秀儿童诗集,鼓励学生阅读喜欢的儿童诗,让孩子们生活在浓厚的儿童诗的氛围里。
(二)介绍儿童诗作者,拉近学生与儿童诗的距离
圣野、金波、叶圣陶等著名的儿童诗人,他们都具有天生的与儿童的亲和能力。通过介绍这些儿童诗人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拉近诗人和孩子们的距离,增进孩子对儿童诗的理解。
(三)举办儿童诗诵读活动,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让儿童诗也成为学生交流的一种工具,在班级中举办儿童诗节,通过开展儿童诗朗诵会,儿童诗配画比赛,儿童诗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营造班级中浓浓的读诗氛围,各班将学生的手抄小报作品评选出来布置到班级展板上,学生读诗写诗的积极性更高了。还在班级评选最受人喜爱的十首儿童诗,十佳小诗人等评选等,这样的主题活动为孩子诗情的飞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纵深的空间。
二、探索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儿童诗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儿童诗教学中亦是如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
(一)入情美读,感受诗情——确定重点策略
确定重点策略即根据学生学习原有的起点,原有的阅读水平,教师找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具体操作办法。当诗句抑扬顿挫的声韵和句式,有着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的的稳定变化样式时,就會形成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感。根据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找到教学重点为:朗读。阅读欣赏儿童诗,一定要反复诵读,读得熟记于心,但这不同于死记硬背,而是为了能让孩子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并为下一步仔细体味儿童诗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在课堂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读诗不等同与把诗读一下,而是需要品、尝,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才能尝到诗的滋味。然而孩子们却不懂如何去品诗,因此我们就要给予指导,讲究方法。平时我们利用阅读课、假日活动阅读大量的儿童诗,并举行校园诗歌朗诵比赛等。在课堂上,我们以读为重点,以读为方法,以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读诗时根据不同的内容读出不同的速度、音量、语气。
(二)感受诗韵美——自我调整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反复而不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在不断的自我调整中,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如在教学《儿童诗之旅》一课中,我就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同时也采用学生个人朗读的方法,读出诗词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逐渐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调整自己的状态,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课堂上,用《我想》这首儿童诗做例子,让学生品读,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儿童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从而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三)诗歌创作漾起诗意——自我监控策略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孩子们是多情的、敏感的、好奇的,他们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在他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虫,乃至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懂感情的。他们这些天真的想法,如果加以引导,可能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童诗。运用自我监控策略,经过长期读诗,感悟儿童诗的状态提升,就要引导着手指导孩子们写童诗:首先,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诗的写法。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诗作为一种良好的载体,能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引导学生亲近儿童诗,阅读儿童诗呢?通过平时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的思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儿童诗
(一)创设儿童诗学习氛围,让儿童诗进入学生生活
用孩子们喜欢的优秀诗句布置教室,如植物角写上“伸出我的眼睛,伸出你的双手,在这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在教室的墙上挂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在班级图书角中开设儿童诗专栏,专门摆放优秀儿童诗集,鼓励学生阅读喜欢的儿童诗,让孩子们生活在浓厚的儿童诗的氛围里。
(二)介绍儿童诗作者,拉近学生与儿童诗的距离
圣野、金波、叶圣陶等著名的儿童诗人,他们都具有天生的与儿童的亲和能力。通过介绍这些儿童诗人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拉近诗人和孩子们的距离,增进孩子对儿童诗的理解。
(三)举办儿童诗诵读活动,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让儿童诗也成为学生交流的一种工具,在班级中举办儿童诗节,通过开展儿童诗朗诵会,儿童诗配画比赛,儿童诗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营造班级中浓浓的读诗氛围,各班将学生的手抄小报作品评选出来布置到班级展板上,学生读诗写诗的积极性更高了。还在班级评选最受人喜爱的十首儿童诗,十佳小诗人等评选等,这样的主题活动为孩子诗情的飞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纵深的空间。
二、探索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儿童诗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儿童诗教学中亦是如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
(一)入情美读,感受诗情——确定重点策略
确定重点策略即根据学生学习原有的起点,原有的阅读水平,教师找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具体操作办法。当诗句抑扬顿挫的声韵和句式,有着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的的稳定变化样式时,就會形成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感。根据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找到教学重点为:朗读。阅读欣赏儿童诗,一定要反复诵读,读得熟记于心,但这不同于死记硬背,而是为了能让孩子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并为下一步仔细体味儿童诗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在课堂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读诗不等同与把诗读一下,而是需要品、尝,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才能尝到诗的滋味。然而孩子们却不懂如何去品诗,因此我们就要给予指导,讲究方法。平时我们利用阅读课、假日活动阅读大量的儿童诗,并举行校园诗歌朗诵比赛等。在课堂上,我们以读为重点,以读为方法,以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读诗时根据不同的内容读出不同的速度、音量、语气。
(二)感受诗韵美——自我调整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反复而不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在不断的自我调整中,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如在教学《儿童诗之旅》一课中,我就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同时也采用学生个人朗读的方法,读出诗词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逐渐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调整自己的状态,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课堂上,用《我想》这首儿童诗做例子,让学生品读,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儿童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从而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三)诗歌创作漾起诗意——自我监控策略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孩子们是多情的、敏感的、好奇的,他们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在他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虫,乃至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懂感情的。他们这些天真的想法,如果加以引导,可能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童诗。运用自我监控策略,经过长期读诗,感悟儿童诗的状态提升,就要引导着手指导孩子们写童诗:首先,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诗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