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2~26日,非洲开发银行年会首次在印度召开,会址选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此次年会有54个非洲国家和27个域外成员国约3000名代表出席,这是继2015年印非峰会后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印度对非主场外交。年会期间,印度更高调宣扬与日本联手推出的“亚非增长走廊”计划,对冲中国“一带一路”的意味浓厚,引发国内外媒体普遍关注。
印度不断强化对非外交
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加大对非洲外交的投入力度,2008年印度创办“印非论坛峰会”,并在2011年、2015年相继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参会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高,印度承诺的对非投入也不断升级。在第三届峰会上,莫迪向与会的非洲领导人承诺:为了加强印度—非洲合作伙伴关系,印度将在未来五年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以及6亿美元无偿援助。有印度舆论评论称,“印度的非洲时刻已经到来”。
印度于1982年加入非洲开发银行下辖的“非洲发展基金”,1983年正式加入非洲开发银行,但举办该行年会还是历史头一次,是印度不断加码对非经济外交的又一重大举措。莫迪在开幕式致辞中,宣称非洲是印度政府外交的“最高优先方向”,目前印度已向44个非洲国家投资近80亿美元,将超前兑现2015年峰会做出的五年投入100亿美元的承诺。印财政部高官称,印度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改善非洲基础设施联通和工业网络。印政府还和非开行达成战略合作,能源、医疗卫生、农业、工业化和信息网络是双方共同的五大优先投资领域。年会期间,印非还达成数项重大投融资协议,如印度进出口银行宣布向卢旺达提供8100万美元贷款,资助卢旺达建设十个职业培训中心、四个商业孵化中心;印度进出口银行还和加纳政府签署了贷款协议,为加纳修建铁路提供近4亿美元贷款。
莫迪总理还特别强调“印非存在历史纽带”,双方关系基于“自愿”,不附加任何条件。客观而言,印非隔印度洋比邻而居,历史交往密切,所谓“历史纽带”的作用至今依然强大:现在非洲有约300万印度后裔,在南非、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的社会地位较高。英语是近一半非洲国家和印度的官方语言,彼此具有亲近感,且印度和不少非洲国家都属于英联邦成员。印度政府长期支持非洲反对殖民主義、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圣雄甘地曾长期旅居南非,领导了南非印侨争取公民权利的运动。
除此之外,此次年会最大的“噱头”是印度和日本两国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亚非增长走廊”计划的路线图。该计划是2016年莫迪访问日本时与安倍晋三共同提出的,基本设想是印度和日本联手打造覆盖东亚至非洲广阔空间地带的基础设施联通、工业发展项目,有舆论称之为“印日版的‘一带一路’”。此次年会上,印日两国继续细化该设想,提出将聚焦于联手打造泛非电子网络、工业走廊、通信网络和电力网络等联通设施,设想在亚非地区构建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经济区”,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亚非经济集团”。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为推动“亚非增长走廊”建设,印日两国将联合在亚非地区兴建多个基建项目,如拟联合开发伊朗重要战略港口恰巴哈港以及临港经济特区,共同参与斯里兰卡东部战略要地亭可马里港的扩建,共同开发泰缅边界的达维深海港,共同加大对东非地区的基建投资等。
印度和非洲的盘算
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实行更加活跃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强化对非外交既是印度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受到中国等新兴国家与非洲经贸合作不断走上新台阶的刺激。综合来看,印度的考虑主要有三点。
第一,抢占非洲经济机遇。2014年9月,莫迪政府向世界宣布“印度制造”系列新政策,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必然选择。而近年来非洲经济快速增长、人口红利不断显现,10亿人口中约有3亿“中产阶层”,已经成为世人眼中“希望的大陆”。2010~2015年,印非贸易额翻了一番,达700亿美元,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非洲第二大贸易国。印度对非绿地投资也增长迅速,由2003~2008年占全球对非绿地投资的3.3%,提高到2009~2015年的6.1%。
第二,维护能源安全。印度缺油缺气,多年来能源七成以上需要进口,有些年份甚至达到80%以上。据国际能源署预计,随着印度的经济增长,2030年之前印度对外能源依赖还将进一步上升到90%。而非洲油气储备丰富,目前印度约20%的进口原油来自非洲,非洲已经成为印度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点进取方向,目前尼日利亚、安哥拉、科特迪瓦、尼日尔、加蓬等国都成为印度的投资重点。
第三,谋求非洲对印度重大国际问题立场的支持。非洲是国际舞台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特别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一印度特别关注的议题上作用举足轻重。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安理会改革始终是印度对非经济外交的重大政治考量因素。2014年9月,印度外长斯瓦拉吉明确表示,如果不能得到非洲大陆的支持,“四国集团”(印度、日本、巴西、德国)呼吁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将无法推进。近期,非洲国家围绕安理会改革问题出现分化倾向,一些国家急于推动联合国就非洲共同立场(非洲国家对安理会改革的共同立场源于2005年的《恩祖韦尼共识》,该文件明确表示,非洲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的目标是寻求在安理会充分的代表权,具体要求为不少于两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五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同时还表达了原则上反对否决权,以及反对给予新、老常任理事国区别对待的做法的立场——编者注)进行表决,与“四国集团”意见有合流的可能,印度等利益攸关国家更是借机加大了做非洲国家的工作力度。
从非洲角度考量,各国也乐于在大国间寻求平衡,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冷战结束后“西方不亮东方亮”,非洲国家纷纷采取“向东看”政策,与亚洲越走越近,从1990年起到现在,非洲对亚洲出口逐年递增达10%,远超对美国4.6%和对欧洲3.7%的贸易增速。目前中国在非洲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38.5%、印度为14.1%、韩国为7.2%。当前国际油价长期在低位徘徊,受此拖累,非洲经济在2015和2016年连续两年增速放缓,尼日利亚、南非这两大经济体更是在负增长的边缘线上挣扎,非洲对印度的需求有所上升,也希望从印度寻找更多机会。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希纳称,印度在粮食增产、工业化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值得非洲认真借鉴。应该说,“亚非增长走廊”计划可以弥补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对非洲具有很大吸引力,但现实而理性地看,非洲断不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亚非增长走廊”计划之间做出“弃此就彼”的选择。 “龍”与“象”在非洲:竞争还是合作
随着中非及印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印两国在非洲事务上的互动日益增多,彼此更容易互为参考和对照,一些挑事的西方媒体和部分印度媒体则开始渲染中印在非洲的竞争。
不可否认,印度对中国向来有严重的地缘疑虑,比如印度不希望中国的“一带一路”延伸到印度洋,拒绝派代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此次非洲开发银行年会和印度高调宣扬的“亚非增长走廊”计划,《印度斯坦时报》评论称,莫迪总理在借机向外界宣扬自己的印非联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项目,年会为印度提供了和中国唱对台戏的好机会;《印度快报》也称“亚非增长走廊”计划是印日针对非洲推出的一个强调“透明和包容性”的替代选择,旨在平衡中国在亚洲和非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地缘竞争向来是大国之间的重点攻防命题,但如果哪个外部大国罔顾非洲发展需求、一味讲究排他性的竞争,恐怕将失之狭隘和自私。实际上,中国和印度在非洲完全可以开展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
首先,非洲大陆的发展、和平和稳定符合中印共同利益。近年来,非洲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南苏丹、马里、中非共和国等国家的内部冲突,萨赫勒地区和非洲之角的反恐问题,以及今年初以来愈演愈烈的东非饥荒等,都需要中印等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良性的竞争能够促进彼此成为合作伙伴,为非洲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产品,非洲也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中印双方在对非事务中各有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例如,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工业产能输出等方面有明显的资金和人力优势。相比而言,基础设施落后是印度发展的短板,印度的企业家们对此也直言不讳。但印度在通信技术、制药业、园艺业及人才培训等领域有明显优势。
最后,中印两国在开展对非关系时同处后发地位,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及其跨国集团在非洲的垄断地位,比如美欧油企在非洲具有排他性优势地位,而中国和印度的油企进入非洲的时间都较晚,好的区块早已被西方油企瓜分殆尽。
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时就曾提到,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非洲这个“第三方”,不涉及彼此核心利益,敏感度低,合作的正外部性强,中国和印度可以率先开展合作,积累互信,利在两国而泽被非洲,实现中、印、非三方共赢。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印度不断强化对非外交
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加大对非洲外交的投入力度,2008年印度创办“印非论坛峰会”,并在2011年、2015年相继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参会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高,印度承诺的对非投入也不断升级。在第三届峰会上,莫迪向与会的非洲领导人承诺:为了加强印度—非洲合作伙伴关系,印度将在未来五年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以及6亿美元无偿援助。有印度舆论评论称,“印度的非洲时刻已经到来”。
印度于1982年加入非洲开发银行下辖的“非洲发展基金”,1983年正式加入非洲开发银行,但举办该行年会还是历史头一次,是印度不断加码对非经济外交的又一重大举措。莫迪在开幕式致辞中,宣称非洲是印度政府外交的“最高优先方向”,目前印度已向44个非洲国家投资近80亿美元,将超前兑现2015年峰会做出的五年投入100亿美元的承诺。印财政部高官称,印度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改善非洲基础设施联通和工业网络。印政府还和非开行达成战略合作,能源、医疗卫生、农业、工业化和信息网络是双方共同的五大优先投资领域。年会期间,印非还达成数项重大投融资协议,如印度进出口银行宣布向卢旺达提供8100万美元贷款,资助卢旺达建设十个职业培训中心、四个商业孵化中心;印度进出口银行还和加纳政府签署了贷款协议,为加纳修建铁路提供近4亿美元贷款。
莫迪总理还特别强调“印非存在历史纽带”,双方关系基于“自愿”,不附加任何条件。客观而言,印非隔印度洋比邻而居,历史交往密切,所谓“历史纽带”的作用至今依然强大:现在非洲有约300万印度后裔,在南非、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的社会地位较高。英语是近一半非洲国家和印度的官方语言,彼此具有亲近感,且印度和不少非洲国家都属于英联邦成员。印度政府长期支持非洲反对殖民主義、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圣雄甘地曾长期旅居南非,领导了南非印侨争取公民权利的运动。
除此之外,此次年会最大的“噱头”是印度和日本两国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亚非增长走廊”计划的路线图。该计划是2016年莫迪访问日本时与安倍晋三共同提出的,基本设想是印度和日本联手打造覆盖东亚至非洲广阔空间地带的基础设施联通、工业发展项目,有舆论称之为“印日版的‘一带一路’”。此次年会上,印日两国继续细化该设想,提出将聚焦于联手打造泛非电子网络、工业走廊、通信网络和电力网络等联通设施,设想在亚非地区构建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经济区”,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亚非经济集团”。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为推动“亚非增长走廊”建设,印日两国将联合在亚非地区兴建多个基建项目,如拟联合开发伊朗重要战略港口恰巴哈港以及临港经济特区,共同参与斯里兰卡东部战略要地亭可马里港的扩建,共同开发泰缅边界的达维深海港,共同加大对东非地区的基建投资等。
印度和非洲的盘算
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实行更加活跃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强化对非外交既是印度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受到中国等新兴国家与非洲经贸合作不断走上新台阶的刺激。综合来看,印度的考虑主要有三点。
第一,抢占非洲经济机遇。2014年9月,莫迪政府向世界宣布“印度制造”系列新政策,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必然选择。而近年来非洲经济快速增长、人口红利不断显现,10亿人口中约有3亿“中产阶层”,已经成为世人眼中“希望的大陆”。2010~2015年,印非贸易额翻了一番,达700亿美元,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非洲第二大贸易国。印度对非绿地投资也增长迅速,由2003~2008年占全球对非绿地投资的3.3%,提高到2009~2015年的6.1%。
第二,维护能源安全。印度缺油缺气,多年来能源七成以上需要进口,有些年份甚至达到80%以上。据国际能源署预计,随着印度的经济增长,2030年之前印度对外能源依赖还将进一步上升到90%。而非洲油气储备丰富,目前印度约20%的进口原油来自非洲,非洲已经成为印度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点进取方向,目前尼日利亚、安哥拉、科特迪瓦、尼日尔、加蓬等国都成为印度的投资重点。
第三,谋求非洲对印度重大国际问题立场的支持。非洲是国际舞台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特别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一印度特别关注的议题上作用举足轻重。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安理会改革始终是印度对非经济外交的重大政治考量因素。2014年9月,印度外长斯瓦拉吉明确表示,如果不能得到非洲大陆的支持,“四国集团”(印度、日本、巴西、德国)呼吁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将无法推进。近期,非洲国家围绕安理会改革问题出现分化倾向,一些国家急于推动联合国就非洲共同立场(非洲国家对安理会改革的共同立场源于2005年的《恩祖韦尼共识》,该文件明确表示,非洲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的目标是寻求在安理会充分的代表权,具体要求为不少于两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五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同时还表达了原则上反对否决权,以及反对给予新、老常任理事国区别对待的做法的立场——编者注)进行表决,与“四国集团”意见有合流的可能,印度等利益攸关国家更是借机加大了做非洲国家的工作力度。
从非洲角度考量,各国也乐于在大国间寻求平衡,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冷战结束后“西方不亮东方亮”,非洲国家纷纷采取“向东看”政策,与亚洲越走越近,从1990年起到现在,非洲对亚洲出口逐年递增达10%,远超对美国4.6%和对欧洲3.7%的贸易增速。目前中国在非洲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38.5%、印度为14.1%、韩国为7.2%。当前国际油价长期在低位徘徊,受此拖累,非洲经济在2015和2016年连续两年增速放缓,尼日利亚、南非这两大经济体更是在负增长的边缘线上挣扎,非洲对印度的需求有所上升,也希望从印度寻找更多机会。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希纳称,印度在粮食增产、工业化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值得非洲认真借鉴。应该说,“亚非增长走廊”计划可以弥补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对非洲具有很大吸引力,但现实而理性地看,非洲断不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亚非增长走廊”计划之间做出“弃此就彼”的选择。 “龍”与“象”在非洲:竞争还是合作
随着中非及印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印两国在非洲事务上的互动日益增多,彼此更容易互为参考和对照,一些挑事的西方媒体和部分印度媒体则开始渲染中印在非洲的竞争。
不可否认,印度对中国向来有严重的地缘疑虑,比如印度不希望中国的“一带一路”延伸到印度洋,拒绝派代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此次非洲开发银行年会和印度高调宣扬的“亚非增长走廊”计划,《印度斯坦时报》评论称,莫迪总理在借机向外界宣扬自己的印非联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项目,年会为印度提供了和中国唱对台戏的好机会;《印度快报》也称“亚非增长走廊”计划是印日针对非洲推出的一个强调“透明和包容性”的替代选择,旨在平衡中国在亚洲和非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地缘竞争向来是大国之间的重点攻防命题,但如果哪个外部大国罔顾非洲发展需求、一味讲究排他性的竞争,恐怕将失之狭隘和自私。实际上,中国和印度在非洲完全可以开展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
首先,非洲大陆的发展、和平和稳定符合中印共同利益。近年来,非洲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南苏丹、马里、中非共和国等国家的内部冲突,萨赫勒地区和非洲之角的反恐问题,以及今年初以来愈演愈烈的东非饥荒等,都需要中印等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良性的竞争能够促进彼此成为合作伙伴,为非洲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产品,非洲也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中印双方在对非事务中各有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例如,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工业产能输出等方面有明显的资金和人力优势。相比而言,基础设施落后是印度发展的短板,印度的企业家们对此也直言不讳。但印度在通信技术、制药业、园艺业及人才培训等领域有明显优势。
最后,中印两国在开展对非关系时同处后发地位,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及其跨国集团在非洲的垄断地位,比如美欧油企在非洲具有排他性优势地位,而中国和印度的油企进入非洲的时间都较晚,好的区块早已被西方油企瓜分殆尽。
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时就曾提到,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非洲这个“第三方”,不涉及彼此核心利益,敏感度低,合作的正外部性强,中国和印度可以率先开展合作,积累互信,利在两国而泽被非洲,实现中、印、非三方共赢。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