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参加工作有二十余年,教学环境一直是在最基层,教育的对象就是牧区的小孩,20年来,我教过藏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现在开始教数学,并且是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还要有一颗敬业的心。而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最主要的是要有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牧区教学,学生学习汉语是最难的,藏语相对于汉语就比较简单,但这两门课逻辑性不强,一个没有学前教育的学生直接进入教学环节,开始可能会吃力,但时间长了,也有进步的。而数学虽然是双语教学,如果没有学前教育,学生跟不上,后面的教学就无法进行,同时,数学这门课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没有臧汉语那种语言的华丽,也不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所以,很多老师不愿意教数学,学生也不想学数学。那么我想,如果先培养了教师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和热爱,是不是数学课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呢,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为自己的想法感觉挺对的,现在值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把一些数学知识创设成有趣的问题情境,那么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驱动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们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配音乐将故事:扎西的妈妈买来一个西瓜,她对扎西和达瓦说:“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你们每人吃一份。”扎西不高兴地说:“啊……才吃一份呀!给我们吃那么少。”妈妈笑着说:“那这样吧,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你们每人吃两份,这样可以了吧!”扎西听说吃两份,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达瓦在旁边不出声,好像想出了些什么?最后说:“不对,不对。现在的两份还是同原来的一份一样多。”同学们,你们想想,达瓦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这样,以巧妙的方法出示教学内容,激发了兴趣,诱发了思维,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寻求新知的活动中,使他们不自觉地通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
二、抓好班级中“学困生”,让“优差”互补,不放弃每一位同学
每个孩子都有“好胜心”孩子是最好哄的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创设“成功”的情景,来让孩子学习,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有一次和学生玩“数学接力赛”的游戏,通过游戏来分析应用题:“桃树有6棵,梨树比桃树多3棵,梨树有多少棵?”请拉毛(中等生)、卓玛(优生)、尼玛尖参(学困生)、公保扎西(优生)等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层任务。第一棒:从“梨树比桃树多3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梨树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6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3棵。)第三棒: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6+3=9(棵),答:梨树有9棵。在游戏中,卓玛和公保扎西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拉毛和尼玛尖参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完成了任务,四位同学顺利的让游戏结束,在这道题的讲解过程中,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印象极深,教师摆脱了课堂中干巴巴的讲解,在这堂课中老师很轻松,学生也有兴趣。
三、加强学生练习,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写作业,但是数学如果不大量做练习,是掌握的不牢固的,所以应该采取练习法,所谓练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使之内化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和记忆数学概念、法则,形成运算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练习法决不是机械式重复、盲目地做题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的一种活动。以追求高分数为目的的“题海战术”大运动量式的练习,以机械重复“错一罚十(或百)”,惩罚性的练习都是有害的,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那么我们来进行比赛,在一堂课中,通过所学的知识,对老师布置的练习进行比赛,评出“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最多的孩子”,“谁是最细心的孩子”,然后深化到课外作业,对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定一个标准,在每星期结束时选出“进步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加油宝贝”,让他们慢慢进步,每天都这样坚持,几个月后,你会发现,班里的小孩喜欢做题了,喜欢上数学课了,学生在“比一比”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成绩自然而然的上去了,在学校,我们班的学生成绩一直保持的不错。
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我尽量不把情绪带到教学中,我很热爱这份工作,也最喜欢听到学生问什么时候上数学课,喜欢看到他们在我的课堂中的活跃,喜欢看他们忽闪的大眼睛,我想,是我们对数学课的兴趣和热爱使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拉近,也使我有信心教好这里的孩子。
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把一些数学知识创设成有趣的问题情境,那么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驱动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们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配音乐将故事:扎西的妈妈买来一个西瓜,她对扎西和达瓦说:“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你们每人吃一份。”扎西不高兴地说:“啊……才吃一份呀!给我们吃那么少。”妈妈笑着说:“那这样吧,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你们每人吃两份,这样可以了吧!”扎西听说吃两份,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达瓦在旁边不出声,好像想出了些什么?最后说:“不对,不对。现在的两份还是同原来的一份一样多。”同学们,你们想想,达瓦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这样,以巧妙的方法出示教学内容,激发了兴趣,诱发了思维,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寻求新知的活动中,使他们不自觉地通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
二、抓好班级中“学困生”,让“优差”互补,不放弃每一位同学
每个孩子都有“好胜心”孩子是最好哄的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创设“成功”的情景,来让孩子学习,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有一次和学生玩“数学接力赛”的游戏,通过游戏来分析应用题:“桃树有6棵,梨树比桃树多3棵,梨树有多少棵?”请拉毛(中等生)、卓玛(优生)、尼玛尖参(学困生)、公保扎西(优生)等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层任务。第一棒:从“梨树比桃树多3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梨树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6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3棵。)第三棒: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6+3=9(棵),答:梨树有9棵。在游戏中,卓玛和公保扎西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拉毛和尼玛尖参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完成了任务,四位同学顺利的让游戏结束,在这道题的讲解过程中,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印象极深,教师摆脱了课堂中干巴巴的讲解,在这堂课中老师很轻松,学生也有兴趣。
三、加强学生练习,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写作业,但是数学如果不大量做练习,是掌握的不牢固的,所以应该采取练习法,所谓练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使之内化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和记忆数学概念、法则,形成运算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练习法决不是机械式重复、盲目地做题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的一种活动。以追求高分数为目的的“题海战术”大运动量式的练习,以机械重复“错一罚十(或百)”,惩罚性的练习都是有害的,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那么我们来进行比赛,在一堂课中,通过所学的知识,对老师布置的练习进行比赛,评出“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最多的孩子”,“谁是最细心的孩子”,然后深化到课外作业,对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定一个标准,在每星期结束时选出“进步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加油宝贝”,让他们慢慢进步,每天都这样坚持,几个月后,你会发现,班里的小孩喜欢做题了,喜欢上数学课了,学生在“比一比”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成绩自然而然的上去了,在学校,我们班的学生成绩一直保持的不错。
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我尽量不把情绪带到教学中,我很热爱这份工作,也最喜欢听到学生问什么时候上数学课,喜欢看到他们在我的课堂中的活跃,喜欢看他们忽闪的大眼睛,我想,是我们对数学课的兴趣和热爱使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拉近,也使我有信心教好这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