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之余,总听到同事们谈论:现在学生的作文越写越糟糕:题材单一,事例空洞,言之无物,抄袭作文、雷同作文比比皆是。静坐旁听之时,心中亦有同感。
究其根源,都是“为了作文而作文”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形成。那么,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作文呢?教师又应怎样指导学生作文呢?在这里,我从调节心理、激发兴趣的角度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愉快学习,饶有兴致地轻轻松松地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首先,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教师应有目的地选取篇幅短小、生动感人的文章(包括课文)给学生朗读,而且是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营造一种令人向往的氛围,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深情而低沉的语调朗读课文,学生被当时的氛围所吸引,结束的时候,学生鼓掌致意,显然他们是被作品里深沉朴实的父爱和作者优美而伤感的情感所感动!我觉得我寻找到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契机,于是我启发学生讲述他们自己的父亲那种平凡朴实的故事。那次学生的讲述让我很感动,他们也受到了一次父爱教育,体会到父亲的平凡和伟大。我激励他们:你们的父亲这样伟大,你们愿意把你自己的父亲写下来吗?也许你的文笔会比朱自清的逊色,可是你的感情是纯真的,一定不会比别人逊色,那你就写写自己的父亲吧!果然,这次作文中涌现了好多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习作。其中有一个同学写的一篇《继父的背影》尤为感人。
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耳听、目见、手动、心想,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满足学生的写作需要。要学生抒发真情,首先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无忧无虑的心境中进行写作活动。因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写作的关系很大,学生只有在良好心境下,思维才能活跃,感情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例如,写景的文章是学生最头痛的,他们在写这类文章时常常言之无物。于是,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我就带着我班的全体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田野,去寻找春的足迹,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耳听、目见、手动、心想,去感受春天的神秘。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有的学生还问我:“老师,现在我觉得写景的文章也并不难写,只要认真观察,用心去感受,学会写景的技巧就行了,我还喜欢上了写景呢!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去‘采风’呀?”看到学生如此迫切、高昂的情绪,我为之欣喜。可见,设置写作情境对激发学生兴趣,功效还真不小!
二、适当鼓励,激发兴趣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学生面对写作,大多有畏惧心理,不知从何下笔,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与学生亲切交谈,从欣赏同龄学生的文章到讲述老一辈文学家写作的故事,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在讲评作文时,圈出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当众诵读表扬,力求每篇都指出“闪光点”,不断点拨,并适时、恰当地予以肯定。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你这次的作文比上次进步多了,句子通顺多了,感情真切多了,如果能把你的心理活动也写写就更好了。老师期待你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知道,教师的一句鼓励,可成为促进学生写作成功的契机和动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可以改变作文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例如:在班级中将优秀作品和有进步的作品贴到板报上展出,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各类报刊发表,还可以在班中创办《每月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实践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班上每月出版的优秀作文选,同学们都争先阅读,因为有可能他们的文章会在《每月优秀作文选》中发表呢!
现在有部分学生的作品实在太完美了,甚至还有点大作家的味道,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我觉得不应让他们失掉应有的纯真。少年的作品也应有少年的特色,少年老成不见得是坏事,但满篇老气横秋的口吻不免有点“作秀”之感。在作文中,我提倡写真人实事,表达真情实感,提倡写现实生活和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写。例如让学生写日记、书信等。我既要求文字口语化,又要力求用自己的朴实自然的语言来写文章,不修饰,不做作,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让写作成为平常事,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总之,我觉得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以我手写我口,写真话、言真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
究其根源,都是“为了作文而作文”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形成。那么,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作文呢?教师又应怎样指导学生作文呢?在这里,我从调节心理、激发兴趣的角度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愉快学习,饶有兴致地轻轻松松地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首先,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教师应有目的地选取篇幅短小、生动感人的文章(包括课文)给学生朗读,而且是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营造一种令人向往的氛围,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深情而低沉的语调朗读课文,学生被当时的氛围所吸引,结束的时候,学生鼓掌致意,显然他们是被作品里深沉朴实的父爱和作者优美而伤感的情感所感动!我觉得我寻找到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契机,于是我启发学生讲述他们自己的父亲那种平凡朴实的故事。那次学生的讲述让我很感动,他们也受到了一次父爱教育,体会到父亲的平凡和伟大。我激励他们:你们的父亲这样伟大,你们愿意把你自己的父亲写下来吗?也许你的文笔会比朱自清的逊色,可是你的感情是纯真的,一定不会比别人逊色,那你就写写自己的父亲吧!果然,这次作文中涌现了好多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习作。其中有一个同学写的一篇《继父的背影》尤为感人。
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耳听、目见、手动、心想,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满足学生的写作需要。要学生抒发真情,首先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无忧无虑的心境中进行写作活动。因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写作的关系很大,学生只有在良好心境下,思维才能活跃,感情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例如,写景的文章是学生最头痛的,他们在写这类文章时常常言之无物。于是,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我就带着我班的全体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田野,去寻找春的足迹,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耳听、目见、手动、心想,去感受春天的神秘。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有的学生还问我:“老师,现在我觉得写景的文章也并不难写,只要认真观察,用心去感受,学会写景的技巧就行了,我还喜欢上了写景呢!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去‘采风’呀?”看到学生如此迫切、高昂的情绪,我为之欣喜。可见,设置写作情境对激发学生兴趣,功效还真不小!
二、适当鼓励,激发兴趣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学生面对写作,大多有畏惧心理,不知从何下笔,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与学生亲切交谈,从欣赏同龄学生的文章到讲述老一辈文学家写作的故事,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在讲评作文时,圈出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当众诵读表扬,力求每篇都指出“闪光点”,不断点拨,并适时、恰当地予以肯定。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你这次的作文比上次进步多了,句子通顺多了,感情真切多了,如果能把你的心理活动也写写就更好了。老师期待你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知道,教师的一句鼓励,可成为促进学生写作成功的契机和动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可以改变作文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例如:在班级中将优秀作品和有进步的作品贴到板报上展出,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各类报刊发表,还可以在班中创办《每月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实践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班上每月出版的优秀作文选,同学们都争先阅读,因为有可能他们的文章会在《每月优秀作文选》中发表呢!
现在有部分学生的作品实在太完美了,甚至还有点大作家的味道,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我觉得不应让他们失掉应有的纯真。少年的作品也应有少年的特色,少年老成不见得是坏事,但满篇老气横秋的口吻不免有点“作秀”之感。在作文中,我提倡写真人实事,表达真情实感,提倡写现实生活和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写。例如让学生写日记、书信等。我既要求文字口语化,又要力求用自己的朴实自然的语言来写文章,不修饰,不做作,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让写作成为平常事,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总之,我觉得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以我手写我口,写真话、言真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