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艺术家自我创作中身份的体现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xi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把“女性”看作是回归到生命本源的个体。不是简单的“身体”,也不是女性影像中津津乐道的特质——唯美,细腻。而是与当下社会结合,进行积极的探索取证。
  关键词:女性 身份 女性艺术家 价值
  人们常把“女性”定义为在私域中活动,男性在公域中活动,即便女性在艺术领域中有所涉及也仅局限于男性社会中或隐蔽或小心翼翼地存在着,不曾有过大胆的动作。通过对艺术史的学习,我们发现有部分女性艺术家勇敢地突破重围,在艺术创作上散发活力。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普遍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描绘女性身体,尤其对“性”主题的热衷导致出现题材雷同化的倾向;二是审美追求“女性特质”,譬如婉约、细腻、柔媚的“粉色”风格。那么女性艺术家在自我创作中的身份又是怎样的呢,此处的身份区别于以上论述,而是对自身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进行的讨论。
  一、女性身份的符号性
  文艺复兴时期女性肖像强调的是美丽、顺从与教养。在绘画中,女性是被注视的形象,出自男性画家之手的女性肖像正反映了女性在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形象。20世纪上半期,女性艺术家在前卫艺术流派中的位置有些尴尬,有些团体中的成员常认为自己是女性解放事业的“同谋者 ”,但却不能把女性看成志同道合的艺术同行,女性要想加入十分困难。女性只能以模特情人、支持者、妻子的身份有限地参与这些团体的活动。达达主义的领袖查拉认为,女性关心的东西是肤浅的、虚荣的,而男性则关心知识,关注创新立体主义的核心成员均为男性,圈子中的“那个女画家 ”玛丽·洛朗桑,常被看作阿波利奈尔的情人,而不是艺术同行。在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推动下,女性开始关注“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女性艺术从兴起到发展至今,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义以及女性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值得提及的是,女性艺术中女性艺术家更加关注艺术的实验性,运用多元化的艺术载体,从内容与形式上都突破了傳统面貌。
  二、女性画家创作中身份的体现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6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肌肉萎缩,18岁时又遭遇一场车祸,腿部、腰部的伤痛从未消退。她以绘画为疏解方法,一生中创作200多幅画像。画像中特有的冷漠的面孔,一字眉,鹰一样的眼神,传统的墨西哥服饰,让人印象深刻。
  弗里达说:“我画自己是因为我常常独在,因为我就是自己最熟悉的主题。”久病对于弗里达的禁锢使她将自己看成是一个私人的世界。在弗里达的创作中,吸收了墨西哥民间艺术及哥伦布之前的艺术价值,弗里达更是为本国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她的个人创作和穿着都体现出强烈的墨西哥风格和墨西哥民间艺术特征。在《亨利·福特医院》中,弗里达赤裸着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鲜红的血在床单上流淌,她的肚皮因怀孕而隆起,身体形态的逼真描绘是弗里达典型的手法。显然这是一个女人看到和理解的裸女,区别于文中之前提到的男人理想化的裸女。绘画是弗里达与生活做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其自我创作的最主要部分;在她病情康复、再复发的过程中,她重新创造了自己,她创造了一个心中可以行动的人,弗里达是一位令自我再生的画家。大红大绿的色彩,强烈而饱满的情感,既是写实的又是超现实的,对以后其他艺术家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在逝世几十年后依旧被奉为时尚圈的灵感缪斯。
  三、女性摄影家创作中身份的体现
  辛迪·舍曼成为了女艺术家中的幸运儿,她在MoMA举办个人生涯回顾展的时候还不到60岁。通过自拍的方式创作了她的成名作《无题电影剧照》,辛迪·舍曼把自己装扮成人们熟悉但却难以辨认的电影女星的样子,一共包括69张黑白胶片摄影,视觉灵感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美国流行文化,舍曼用她的镜头描述了美国电视电影和杂志报纸对于女性形象的表达。在这些女性的眼神中经常流露出惊恐、无助、迷惘,却又别具吸引力,让我们从照片中感受到危险的气氛。辛迪说,女性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处在被观看的位置,她通过这组照片强调了女性作为被注视者的存在状态,隐隐流露出对男性以及整个社会将女性形象模式化的批判。这套作品完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六七十年代出现第二次女性运动高潮,讨论女性、女性身体、女性社会地位、文化对女性诠释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影响等,所以她的作品很快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廉价宣传照的形式呈现,不是作为精美的摄影艺术品,让关注点到转女人形象上,关注到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四、女性艺术家创作中的社会价值
  德勒兹认为“女性”既不是“时间”概念,也不是“历史”概念,而是对一种本质主义的反思。当探讨社会价值时,已经不需要再带有任何生物属性和意识形态视角,她是回归到生命本源的个体。不是简单的“身体”,也不是女性影像中津津乐道的特质——唯美,细腻。而是与当下社会结合,积极地进行探索取证。上文中提及的弗里达以及辛迪·舍曼,也正是以自身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身体为载体展开的一系列探索。我们需要反思女性艺术,淡化女性“身份”的标签。
  (作者简介:李远明,女,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2017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摄影表现形态研究)(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顿河和大运河的风光景物具有共同的生命和性灵,自然如同一种圣洁而高尚的情感成为肖洛霍夫和刘绍棠永不衰竭的创作源泉。刘绍棠受到肖洛霍夫写景技巧的启迪,绘制出独具色彩与声响的大运河风光景物。本文主要从独特的修辞方法、精美的绘画性和多声的音乐性三个方面探讨了肖洛霍夫的写景手法对刘绍棠的影响。  关键词:景物意象 修辞方法 绘画性 音乐性  刘绍棠(1936年—1997年)是我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
摘要:本文从《勋努达美的故事》的内容与形式着手,浅谈其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思想内容的高度以及在藏族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关键词:文学艺术 小说 文化  自文学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来,在人与社会的协调及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学就如同人学,文学里所表达的所有内容都只不过是人类的生活状况及命运等。  《勋努达美的故事》是藏族最早的长篇小说,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比较高的地位。作
摘要:伍尔夫与莱辛同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二人在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二者都十分喜欢“追忆”,而在追忆中又特别青睐母亲这一主题。二人终生都在追忆母亲。在追忆母亲的记忆中,伍尔夫试图臆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莱辛虽然反叛了母亲,但却始终无法释怀传统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两位作家作品中对于母亲追忆的异同,为读者分析和了解伍尔夫和莱辛女性主义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记忆 传统 母亲 伍尔夫
摘要:本文梳理了中国散文文体的发展脉络,明确了现代散文概念的确立形成过程,并对散文创作中出现的新现象作了一定的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散文 文体革命 审美 真实 虚构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里,散文和诗歌并列为文学的正宗。但与诗歌不同,散文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中国传统散文被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散文,它是和非文学的文字混含在一起的,被笼统地称作“文”“文章”或“古文”,泛指韵文以外的一切文
摘要:数字媒体虽然是新兴产物,但其紧密地结合了技术性与艺术性,运用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本文旨在研究数字媒体的表现规律和特性所在,为后期的创造实践以及进一步地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技术 艺术特性 艺术表现  一、数字媒体的意义  (一)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技术虽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但其已经成为各高校所开设的热门专业。有专家说,“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只
摘要:声乐表演是一门既要唱好又要表演好的艺术形式,要求演唱者做到演唱和形体表演达到统一、协调,能够灵活地展现声乐表演的魅力,将形象和歌声调整至统一的水平。声乐表演又是一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这使得形体语言蕴含更加丰富的情感和观念,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声乐表演 艺术 形体语言  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演唱的表演艺术,也是一种表演者形体语言的宣泄,形体表演也能够与歌声产生共鸣。由此可见,
说起传承古诗词,习近平主席就是现代当之无愧的代言人.谈及塑造国家形象,他引用“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这“清气”便是国家形象的本质.他用“些小吾曹州县吏,一
摘要:在当前层出不穷的影视剧创作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基本都具备时代烙印,观众从影视剧女性的角色中就能直接读出时代女性的心声,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剧中女性形象审美的趋势和变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当前热播影视剧进行中国女性形象审美转变的分析。  关键词:热播影视剧 中国女性形象 审美转变  一、引言  在我国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女主人公基本都是相夫教子型、温柔善良型或者是牺牲奉献型。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
摘要:众所周知,南·戈尔丁是一位私摄影大师。她的作品虽然看起来有一些曝光不足或者是锐度不够,但是她用一种强烈的色彩来烘托整部作品的氛围。而且她所拍摄的快照就像她在采访时所说:“人们情之所至拿起相机,后者留存了记忆——时间、人物、地点。他们通过记录历史创造了历史。这正是我的工作。”南·戈尔丁的作品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私摄影师和文化潮流,同时将她的作品与其他的私摄影家进行对比,尤其是赫尔穆特·纽顿和荒木经
创意是三维动画短片的灵魂所在,三维动画短片中利用二维材质和三维模型的结合,使三维动画有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使原有三维动画形式更加新颖,让人产生焕然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