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行柏林,我住在一对情侣家里。女生是38岁的心理学博士,在一家专门解决家庭纠纷的诊所工作。男生比她小6岁,还在读硕士。虽然是情侣,两个人却各有各的房间和床。女生的闺房有一架钢琴和满壁的书,熨烫齐整的裙子挂在美缔沃(medieval)时期的衣柜里,枣红色的床单摊得平滑无皱,陪衬着一只浅咖啡色的枕头。窗台上的罗勒偶尔冒出几片嫩芽来,混淆着季节的概念。男生是一个摩托车控,房间惨不忍睹,地板上堆放着三具裸体车身和几十个机械零件,墙上悬挂着从纳粹时代到西柏林时代的各种车骸,性感摩托车女郎照占据了一壁衣柜,床单和被子卷成菜心状,里面乱七八遭地塞满了“维修改装节能超霸”之类的实用手册。两人相爱八年,一直分房而居,分床而睡,连进对方的房间都用“我可以进来吗?对不起,无意打搅,只想告诉你我又有了。”——这种只有东德间谍才使用的低级暗号。
我和他们讲,幸好他们不是一个妈生的,不然姐姐一定天天戴红花,弟弟一定每天打黑叉。而我们的传统则非常善于培养这种女皇控的老妈,对于像弟弟这样不讲卫生又我行我素的贱人,不但要消毒水侍候,还要连床垫一起拔起,碎发避孕套花花公子杂志等等一律火化,而最悲惨的是,老妈在没有成为老妈之前,通常都是以“女盘友”的温柔面目出现的。“女盘友+老妈”这种爱情模式,最后便催生了一堆“缠缠绵绵不厌倦直到天边”的生死仇家。
这位38岁的心理学博士听得毛骨悚然,疾声呼吁:我才不要当老妈,当老妈的人生,除了给自己攒皱纹,此外一无是处,搞不好“儿子”四十岁了还要离家出走去找狐狸精解决中年危机。所以她一直坚持着“无论他的房间如何凌乱,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无论两人如何相爱,都要保卫自我空间”的战术。西人把自我空间叫做“me time”,为了争取更多的me time, 他们便发明了一种相处模式“LAT(Living apart together),即“分开居住地的爱人”。LAT们各自有自己的住宅,“必要”的时候,才聚在一起。
LAT对西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有项调查说英国目前有100万情侣维持着LAT关系。为什么西人会热捧LAT呢?也许真是和女性的经济独立有关。你看《金瓶梅》,女人们连一块绸布都要抢,就不要说头顶上遮风蔽雨的瓦片了。另一个原因,也许也和LAT们大多不要孩子有关,大部分的LAT认为地球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造人工程变得不再像战争时代那么艰难或者有创造性,养儿防老的需要也基本上被个人储蓄或者养老基金所替代。没有了孩子这根骨肉瓜葛,爱情变得更富有游戏性和更纯粹。
两个人不住在一个屋檐下,对传统的家庭模式无疑是一场颠覆。回顾我们那悲惨辛酸的住宅史,夫妻俩,俩孩子,再加上父母,以及父母的其中某个娘,六七口人,住在10平米的筒子楼、四合院、亭子间、大板房、两居室等西人无法想像的罐头盒里面。我们什么时候有权利说,拜托!不要入侵我的私人空间好不好?小时候住在这样的家里,再大一点住学校集体宿舍,毕业以后和同事友人合租房子……就这样培养起一套非常系统而实用的空间政治学,一种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理财关系,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亲密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大部分的中国式婚姻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很多国人一定会不明白,又不要孩子,又没有共同的家产,甚至还不住在一起,生个病还得自己打电话叫110,既然都这样了,在一起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LAT们也不一定能回答个所以然来,只会讷讷地说:嗯,两个人在一起,也许只是为了保留那份相爱有如初见的感觉吧!
我和他们讲,幸好他们不是一个妈生的,不然姐姐一定天天戴红花,弟弟一定每天打黑叉。而我们的传统则非常善于培养这种女皇控的老妈,对于像弟弟这样不讲卫生又我行我素的贱人,不但要消毒水侍候,还要连床垫一起拔起,碎发避孕套花花公子杂志等等一律火化,而最悲惨的是,老妈在没有成为老妈之前,通常都是以“女盘友”的温柔面目出现的。“女盘友+老妈”这种爱情模式,最后便催生了一堆“缠缠绵绵不厌倦直到天边”的生死仇家。
这位38岁的心理学博士听得毛骨悚然,疾声呼吁:我才不要当老妈,当老妈的人生,除了给自己攒皱纹,此外一无是处,搞不好“儿子”四十岁了还要离家出走去找狐狸精解决中年危机。所以她一直坚持着“无论他的房间如何凌乱,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无论两人如何相爱,都要保卫自我空间”的战术。西人把自我空间叫做“me time”,为了争取更多的me time, 他们便发明了一种相处模式“LAT(Living apart together),即“分开居住地的爱人”。LAT们各自有自己的住宅,“必要”的时候,才聚在一起。
LAT对西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有项调查说英国目前有100万情侣维持着LAT关系。为什么西人会热捧LAT呢?也许真是和女性的经济独立有关。你看《金瓶梅》,女人们连一块绸布都要抢,就不要说头顶上遮风蔽雨的瓦片了。另一个原因,也许也和LAT们大多不要孩子有关,大部分的LAT认为地球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造人工程变得不再像战争时代那么艰难或者有创造性,养儿防老的需要也基本上被个人储蓄或者养老基金所替代。没有了孩子这根骨肉瓜葛,爱情变得更富有游戏性和更纯粹。
两个人不住在一个屋檐下,对传统的家庭模式无疑是一场颠覆。回顾我们那悲惨辛酸的住宅史,夫妻俩,俩孩子,再加上父母,以及父母的其中某个娘,六七口人,住在10平米的筒子楼、四合院、亭子间、大板房、两居室等西人无法想像的罐头盒里面。我们什么时候有权利说,拜托!不要入侵我的私人空间好不好?小时候住在这样的家里,再大一点住学校集体宿舍,毕业以后和同事友人合租房子……就这样培养起一套非常系统而实用的空间政治学,一种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理财关系,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亲密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大部分的中国式婚姻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很多国人一定会不明白,又不要孩子,又没有共同的家产,甚至还不住在一起,生个病还得自己打电话叫110,既然都这样了,在一起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LAT们也不一定能回答个所以然来,只会讷讷地说:嗯,两个人在一起,也许只是为了保留那份相爱有如初见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