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高,旅游事业发展越来越快,因此我国目前急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组成之一,其主要职能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越來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以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而社会适应性代表专业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间接反映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社会适应性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产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基于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为了保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了保证旅游事业的发展速度,专业教师必须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社会适应性”变革,从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各项因素入手,比如社会发展方向、学习需求、学校发展需求等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革计划,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
1.旅游管理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新兴学科,这一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课程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等等。在当今社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传授上述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可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经过学习后,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管理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养成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收集旅游信息的学习习惯,将自己变成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1]。
2.社会适应性简介
社会适应性是教育部门提出的新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含人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力等多项内容,现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要结合此项内容。此项要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进行适应社会环境。在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考虑时代、地区、民族。风俗文化等多项内容的差异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会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以致于会对当代人提出不同的社会适应需求,教师在进行融合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保证融合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2]。
(2)分析个人心理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不同地区对民众的社会适应需求不同,比如在落后地区,他们会将创新型人才当做“反叛者”进行对待,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一地区的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差的社会适应力。
(3)注意观察: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单独个体也不会突然之间表现出反常行为,因此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那么很难发现他们出现反常行为的原因,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实际情况,以便于自己可以对融合计划进行优化。
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
3.1问题提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又被称为专业社会适应性,这一概念中主要包含专业与社会适应性两个改变。其中“专业”主要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具体职能的职业,是高度分化、高深学问的内容。本文中所指的专业是高等教育概念下的专业,是指高等院校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的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专业与社会环境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专业社会适应性是指专业应对社会变化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是指随着社会的不断改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确保高校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是判断高校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在构建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是需要完成多项工作,比如构建流程、评价方式、评价流程等等。其中评价标准、构建流程会对评价体系整体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造成影响。高职院校教职员工所构建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应包含内外两个层面,其中内部评价体系主要是专业实力、学生质量、学校社会影响力等等,外部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学校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并且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内部评价体系是工作人员的重点工作内容[3]。
3.2研究过程
3.2.1指标构建
为保证指标构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点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第二点是高职院校自身实力;第三点是学生的学习要求。
针对第一点问题,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中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两项,第一项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化方案;第二项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适应性的评价标准。在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了,比如CBDP软件,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
针对第二点问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将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生社会适应力结合在一起,并参考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结果。在此时,教师需要保证自己处于公平公正的态度下完成各项工作。
针对第三点问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对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教学方向,确保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社会会适应能力。
3.2.2指标评价权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是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信任的分析标准,以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在进行分析工作时,教师需要考虑各项可以影响分析结果的数据,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便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
3.3研究结果
3.3.1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可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收获:
(1)通过相关研究方法,判断出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因素,比如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导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行业需求不断发生改变、学生需要完成多元化教学任务、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等等。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构建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时,只要考虑“社会适应性”的定义,进而明确相关评价指标。通过相关研究可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包含产业匹配、职业发展趋势、专业影响力等多项指标。
(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制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时需要借助层次分析法,以此来确定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
(4)在进行指标评价工作时,教师需要考虑指标内部的关联性,以保证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综合上述结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制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时首先需要分析旅游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学生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专业设置问题,保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速度[5]。
3.3.2讨论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制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时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1)不同专业其具体发展需求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不可以照抄照搬,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保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可以发挥自身价值。
(2)在进行实际构建工作时,个别数据缺失不会对整体評价体系造成影响,但是专业性数据一定不可以缺失,否则将会对评级体系的权威性造成影响。
社会适应性主要是指人或职业内在动力与外界环境的融合过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与社会环境的融合程度。既然是过程,那么旅游管理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一定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以保证评价体系最终数据的可靠性。
4.结束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社会适应性,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相应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此项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身工作态度,保证此项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丽,吕淑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041(008):53-58.
[2]佟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社会适应性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00(006):P.222-223.
[3]李铭.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科学时代,2011(12):315-315.
[4]王蔚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9(6):13-18.
[5]余杰.“政校行企”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及策略——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9(6):35-40.
作者简介:徐平乐(1989.3-),女,籍贯:四川乐山,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民航运输。
关键词: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社会适应性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产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基于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为了保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了保证旅游事业的发展速度,专业教师必须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社会适应性”变革,从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各项因素入手,比如社会发展方向、学习需求、学校发展需求等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革计划,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
1.旅游管理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新兴学科,这一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课程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等等。在当今社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传授上述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可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经过学习后,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管理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养成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收集旅游信息的学习习惯,将自己变成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1]。
2.社会适应性简介
社会适应性是教育部门提出的新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含人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力等多项内容,现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要结合此项内容。此项要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进行适应社会环境。在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考虑时代、地区、民族。风俗文化等多项内容的差异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会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以致于会对当代人提出不同的社会适应需求,教师在进行融合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保证融合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2]。
(2)分析个人心理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不同地区对民众的社会适应需求不同,比如在落后地区,他们会将创新型人才当做“反叛者”进行对待,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一地区的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差的社会适应力。
(3)注意观察: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单独个体也不会突然之间表现出反常行为,因此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那么很难发现他们出现反常行为的原因,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实际情况,以便于自己可以对融合计划进行优化。
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
3.1问题提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又被称为专业社会适应性,这一概念中主要包含专业与社会适应性两个改变。其中“专业”主要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具体职能的职业,是高度分化、高深学问的内容。本文中所指的专业是高等教育概念下的专业,是指高等院校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的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专业与社会环境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专业社会适应性是指专业应对社会变化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是指随着社会的不断改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确保高校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是判断高校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在构建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是需要完成多项工作,比如构建流程、评价方式、评价流程等等。其中评价标准、构建流程会对评价体系整体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造成影响。高职院校教职员工所构建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应包含内外两个层面,其中内部评价体系主要是专业实力、学生质量、学校社会影响力等等,外部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学校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并且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内部评价体系是工作人员的重点工作内容[3]。
3.2研究过程
3.2.1指标构建
为保证指标构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点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第二点是高职院校自身实力;第三点是学生的学习要求。
针对第一点问题,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中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两项,第一项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化方案;第二项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适应性的评价标准。在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了,比如CBDP软件,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
针对第二点问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将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生社会适应力结合在一起,并参考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结果。在此时,教师需要保证自己处于公平公正的态度下完成各项工作。
针对第三点问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对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教学方向,确保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社会会适应能力。
3.2.2指标评价权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是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信任的分析标准,以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在进行分析工作时,教师需要考虑各项可以影响分析结果的数据,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便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
3.3研究结果
3.3.1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可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收获:
(1)通过相关研究方法,判断出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因素,比如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导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行业需求不断发生改变、学生需要完成多元化教学任务、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等等。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构建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时,只要考虑“社会适应性”的定义,进而明确相关评价指标。通过相关研究可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包含产业匹配、职业发展趋势、专业影响力等多项指标。
(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制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时需要借助层次分析法,以此来确定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
(4)在进行指标评价工作时,教师需要考虑指标内部的关联性,以保证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综合上述结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制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时首先需要分析旅游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学生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专业设置问题,保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速度[5]。
3.3.2讨论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制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时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1)不同专业其具体发展需求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不可以照抄照搬,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保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可以发挥自身价值。
(2)在进行实际构建工作时,个别数据缺失不会对整体評价体系造成影响,但是专业性数据一定不可以缺失,否则将会对评级体系的权威性造成影响。
社会适应性主要是指人或职业内在动力与外界环境的融合过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与社会环境的融合程度。既然是过程,那么旅游管理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一定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以保证评价体系最终数据的可靠性。
4.结束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社会适应性,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相应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此项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身工作态度,保证此项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丽,吕淑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041(008):53-58.
[2]佟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社会适应性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00(006):P.222-223.
[3]李铭.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科学时代,2011(12):315-315.
[4]王蔚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9(6):13-18.
[5]余杰.“政校行企”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路径及策略——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9(6):35-40.
作者简介:徐平乐(1989.3-),女,籍贯:四川乐山,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民航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