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在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完善。在目前的培养模式下,我们应该更好的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对大学生开展格斗实战训练可以加强大学生的血性培养。培养他们顽强不拔、凶悍勇猛的精神和机智敏捷、勇于开拓进取的性格,使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服务于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学;血性;格斗实训
1.当前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体育教学的总体现状
1.1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制度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制度,只是按教育部所要求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计划进行,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工作是按国家教委公布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在大一、大二的学习阶段,体育课教学是必修课。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大三或大四开设体育选修课。由于是按国家教委颁布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進行体育学科的教学,因此教学内容方面,高校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内容是根据当前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身心特点、身体素质及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能力而制定的,也就是一种“考试体育”和“达标体育”的体育教学过程。
1.2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体能素质现状
高校大学生的生源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所以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育习惯、体形、年龄等也大致是相同的。笔者在我校体育达标测试库中随机抽取了100名新生大学生与高年级的100名普通大学生,并以《体育课标准》为参照,选取二者有代表性项目的成绩及达标率进行对照比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刚入学时体育项目的达标率都要略好于高年级大学生,而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培养,在体能、体育技巧掌握上还有明显不足。
2.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中有针对性增加格斗实训加强大学生血性培养
普通高校现在几乎都开设有拳击,散打,跆拳道,搏击等体育课程,可以通过专人专教,专项专训,增加格斗技术练习及实战实训,从而提高大学生军事素质,加强大学生血性培养。
2.1格斗技术的含义和训练要求
什么是格斗,格斗的意思即“打斗、战斗”。从古到今,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格斗技术,如今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格斗技术,散打,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搏击等都包含其中。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力量,弹跳,耐力,爆发力,和各个部位的抗击打能力的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体能,进而加强大学生血性培养。
例如,我校通过拳击课、跆拳道课、散打课、搏击课对大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力量训练中加强大学生自身包括手,臂,腿,脚,腰,头,膝,肘,这些攻击对方时常用到的部位,也是杀伤力最大的部位;实战中多会结合很多前冲的跳跃动作,所以在弹跳训练中可以通过蛙跳、连跳台阶、负重半蹲、跳绳等运动来提升个人的攻击性和灵活性;实战也是非常耗费体力的,特别是对抗过程紧张的时候更会加速疲劳,所以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耐力可能是胜利的关键;实战中特别讲求速度和力量的瞬间结合,爆发力的训练可以通过短跑、快速拉长条皮筋,用小哑铃做拳击动作和负重快速踢腿以及快速推轻杠铃的方式进行;抗击打训练主要练习胸、腹、头、背、手臂、腿的抗击打能力。其中头和腹的更为重要,可以通过撞击其他物体,例如木桩、重沙袋等进行对抗练习,或是二人进行对抗练习。
2.2格斗实训对大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
格斗实训是对身体的全面锻炼,格斗实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爆发,耐力。通过格斗实训这一形式,可以激发大学生潜在狼性。系统地开展格斗技术练习和实战训练,不单是练练拳脚,单纯的掌握一些技能和方法, 主要的是通过格斗实训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培养大学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进行严格的格斗训练, 可以养成大学生吃苦耐劳、机智勇敢、自信果断、主动配合的良好战斗作风。
2.3格斗实训对大学生战斗心理素质的提高
格斗实训不单纯是身体的对抗,还是心理的对抗。没有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持,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遭受打击,惧怕心理迅速激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大脑活动。轻者,其大脑的工作能力下降,临战动作迟缓,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重者,产生厌战心理一蹶不振。所以直接进行格斗训练不仅能使大学生掌握格斗技术,战术等综合性技术动作,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素质训练。系统的开展格斗技术练习和格斗实训可以逐渐克服人内心的恐惧心理,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毅力,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实战对抗时心理沉重冷静,反应快速,坚毅果敢的战斗意志品质,改造不利于完成战斗任务的不良心理因素 。
参考文献:
[1]张蕾.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秦勇.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12期.
[3]凌凯.普通大学生与大学生及军校学生体育教学特点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03期.
[4]格斗.[EB/OL].2010-3-15[2017-4-23].http://baike.so.com/doc/5392227-5629006.html.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黑龙江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试点课程“军事理论”课。
作者简介:李国杨(1981—),女,汉族,天津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防教育、国防体育、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学;血性;格斗实训
1.当前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体育教学的总体现状
1.1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制度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制度,只是按教育部所要求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计划进行,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工作是按国家教委公布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在大一、大二的学习阶段,体育课教学是必修课。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大三或大四开设体育选修课。由于是按国家教委颁布的《体育教学指导纲要》進行体育学科的教学,因此教学内容方面,高校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内容是根据当前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的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身心特点、身体素质及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能力而制定的,也就是一种“考试体育”和“达标体育”的体育教学过程。
1.2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体能素质现状
高校大学生的生源都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所以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育习惯、体形、年龄等也大致是相同的。笔者在我校体育达标测试库中随机抽取了100名新生大学生与高年级的100名普通大学生,并以《体育课标准》为参照,选取二者有代表性项目的成绩及达标率进行对照比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刚入学时体育项目的达标率都要略好于高年级大学生,而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培养,在体能、体育技巧掌握上还有明显不足。
2.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中有针对性增加格斗实训加强大学生血性培养
普通高校现在几乎都开设有拳击,散打,跆拳道,搏击等体育课程,可以通过专人专教,专项专训,增加格斗技术练习及实战实训,从而提高大学生军事素质,加强大学生血性培养。
2.1格斗技术的含义和训练要求
什么是格斗,格斗的意思即“打斗、战斗”。从古到今,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格斗技术,如今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格斗技术,散打,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搏击等都包含其中。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力量,弹跳,耐力,爆发力,和各个部位的抗击打能力的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体能,进而加强大学生血性培养。
例如,我校通过拳击课、跆拳道课、散打课、搏击课对大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力量训练中加强大学生自身包括手,臂,腿,脚,腰,头,膝,肘,这些攻击对方时常用到的部位,也是杀伤力最大的部位;实战中多会结合很多前冲的跳跃动作,所以在弹跳训练中可以通过蛙跳、连跳台阶、负重半蹲、跳绳等运动来提升个人的攻击性和灵活性;实战也是非常耗费体力的,特别是对抗过程紧张的时候更会加速疲劳,所以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耐力可能是胜利的关键;实战中特别讲求速度和力量的瞬间结合,爆发力的训练可以通过短跑、快速拉长条皮筋,用小哑铃做拳击动作和负重快速踢腿以及快速推轻杠铃的方式进行;抗击打训练主要练习胸、腹、头、背、手臂、腿的抗击打能力。其中头和腹的更为重要,可以通过撞击其他物体,例如木桩、重沙袋等进行对抗练习,或是二人进行对抗练习。
2.2格斗实训对大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
格斗实训是对身体的全面锻炼,格斗实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爆发,耐力。通过格斗实训这一形式,可以激发大学生潜在狼性。系统地开展格斗技术练习和实战训练,不单是练练拳脚,单纯的掌握一些技能和方法, 主要的是通过格斗实训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培养大学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进行严格的格斗训练, 可以养成大学生吃苦耐劳、机智勇敢、自信果断、主动配合的良好战斗作风。
2.3格斗实训对大学生战斗心理素质的提高
格斗实训不单纯是身体的对抗,还是心理的对抗。没有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持,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遭受打击,惧怕心理迅速激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大脑活动。轻者,其大脑的工作能力下降,临战动作迟缓,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重者,产生厌战心理一蹶不振。所以直接进行格斗训练不仅能使大学生掌握格斗技术,战术等综合性技术动作,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素质训练。系统的开展格斗技术练习和格斗实训可以逐渐克服人内心的恐惧心理,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毅力,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实战对抗时心理沉重冷静,反应快速,坚毅果敢的战斗意志品质,改造不利于完成战斗任务的不良心理因素 。
参考文献:
[1]张蕾.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秦勇.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12期.
[3]凌凯.普通大学生与大学生及军校学生体育教学特点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03期.
[4]格斗.[EB/OL].2010-3-15[2017-4-23].http://baike.so.com/doc/5392227-5629006.html.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黑龙江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试点课程“军事理论”课。
作者简介:李国杨(1981—),女,汉族,天津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防教育、国防体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