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乡炼铁山区白族聚居村落里的白族人家,每逢春节来临不仅要唱乡戏,耍白鹤。还要举行“耍马”活动来欢度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耍马”。白族话称“打买子歌”。即“踏跳马的舞蹈”之意。就是扮演者身挂用凤尾竹条和绵麻纸张制作的“马”,在场院里模仿马的各种动作并配以唱词和音乐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至于起源于何时,或从哪儿传来?因其产生于穷乡僻壤,没有文字记载,因产生的年代久远,没有口耳相传,导致今天后人无法考古探源了。
每年春节前夕,白族聚居村里的村(族)长和戏师(导演)就去请村里的装裱匠来扎制“马”的道具。先用细竹条和麻棉纸条扎成向前奔跑状的马“骨架”。再用彩色绵纸和麦面糊装裱成赤兔马(红马)、白龙马(白马)各一匹,紫青色的毛驴一匹。其大小与真马无异,每匹马从马背到马腹垂直中通,有人腰宽大,便于表演者套在身上。马胸腔内置一盏牛油灯,或蜡烛灯,或手电筒,晚上演出时,马身通体透亮,更富有立体感而吸引观众的眼球。
同时,还要扎制装裱盒形、瓜形、球形和亭形四个一人多高的长柄灯笼,内置牛油灯、或蜡烛灯,或手电筒,外表分别以毛笔书为“东”、“南”、“西”、“北”。便于演出时方位的布置,来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也便于夜间走村串寨时,路上照明。还要扎制一个皮球大小,带马铃的引马彩色绣球。
另外。还要请村中有名的木匠师傅制作一把青龙偃月刀(关羽刀),一支红樱枪(长矛),一对刀柄系红绸的大刀或长剑,一根金箍棒(一人高,杯口粗的圆木棒)等木质武器(道具)。
“耍马”的娱乐活动一般是由村中会吹拉弹唱、编演的曲艺爱好者自发组织而成的,由编演组和配乐组合成,共有十五至二十个演职人员组成了“耍马”队。他们白天在村中的广场上编排和演练,晚上在本村或邻村挨家挨户地上门表演。直至正月下旬结束。
尽管刺骨的春寒还在随着呼呼的北风继续着,但一到夜幕降临,耍马队长一敲响震动山谷的马锣。生龙活虎。热情高涨的耍马队员就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整装点灯,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耍马”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主人家的大门前,主人则闻声开门迎接。主客相互作揖致礼后。掌灯的四个灯笼手高举灯笼鱼贯而入。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院子周边举灯站好。闪亮的灯光照亮了漆黑场院的同时,也烘托了耍马娱乐的气氛。随后是身着短打戏服的“耍马师”在唢呐和锣鼓等乐器的热烈伴奏下,手持引马绣球,摇响马铃,手着地,脚朝天地翻跟斗,把耍马队从大门那儿引进大院来,随即身穿戏服,腰系马铃,化装成“生、旦、丑”三个“武”角的扮演者分别“骑”着红马、白马和青驴,一踏进主人家的院子。就绕着院心你追我赶。狂奔三圈后,这三“骑”逐次轮换面对主人堂屋,清唱传统的贺诗或自编的贺词。(贺词的内容主要依主人家的“职业”、“特长”或“优势”来发挥。)唱腔大都是“吹吹腔”。富有浓郁的白族韵味。其余两“骑”仍奔驰不止。
如给医生、老师、干部、老板、农民等家的贺词是:
今晚庆贺杨医生,
医术高明胜华陀,
救死扶伤为众生,
精益求精受人夸。
今晚庆贺张老师,
为国为民培栋梁,
博学多能冠全乡,
甘为人梯笑哈哈。
今晚庆贺李村长,
群雁高飞头雁领,
带领群众奔小康,
勤政廉政大家夸。
今晚庆贺费师傅,
年年为人建大屋,
精雕细刻来装修,
个个造主笑盈盈。
今晚庆贺赵老板,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钱财滚滚如潮来。
今晚庆贺长保哥,
五谷丰登堆满仓,
六畜兴旺挤满圈,
全家老少增福禄。
今晚庆贺孙大爹,
仙桃献岁万年长,
子孝孙贤增福寿,
功名显达登金榜。
今晚庆贺钱师傅,
安全行驶百万里,
油门一踩乃吨飞,
车轮滚滚好运来。
今晚庆贺阿花姐,
养鸡养成金凤凰,
喂猪喂出亚洲象,
儿女来年上重点。
今晚庆贺杏花嫂,
巧手裁出身上衣,
梦想成就新生活,
夫唱妻随和谐美。
一般“生”马(红马)的唱词要文静优美些,含蓄委婉而且意味深长。“旦”马(白马)的唱词要带女声腔调,轻言细语,娇声娇气。“丑”马(青驴)的唱词则滑稽幽默,俏皮打诨,令人发笑。
这样轮贺三巡后。各匹“马”在场院不同的位置上站立着,先让武生们出场,进行刀、剑、矛、棒的表演,俗称“玩手脚”,或“打四门”。武生打扮的演员,分别手握刀、剑、矛、棒等武器,捷足登上主人家在场心里早已摆好的由四张高桌子拼成的平台,进行一招一式的武术表演。如武生演员在表演时,因一时疏忽,将手中的刀或棒掉落到桌下,或自己没有把握好脚步的尺寸,一下子从桌上摔下来,会引来一阵阵喝彩或哄笑。
接下来的节目是女子霸王鞭表演。一乐师在旁以吹奏笛子来伴奏。白族打扮的四个姑娘挥舞着霸王鞭进行“心合心”。“背对背”地打跳。在场的其他演员和观众也随着霸王鞭的节奏。唱起了(一般用白语演唱)《十二月调》:
正月十五闹元宵,九月九日登高去,
二月里来播种忙,十月里呀稻谷收,
三月十五把会赶,冬月快播小春物,
四月立夏忙栽秧,腊月里来杀年猪,
五月五日庆端午,三亲六戚邀来聚,
六月廿五火把竖,醉得人来家家扶,
七月十四祭先祖,年年欢唱十二调,
八月十五过中秋,总把太平盛世颂。
当耍马问穿插的武术和霸王鞭表演结束后。红、白、青三“骑”从四面聚拢到场心,面向主人家的主房堂屋。并头齐贺:“自从今晚庆贺后。全家大吉昌!”紧接着其余队员、主人家和捧场观众应声齐呼:“好!”,耍马的表演才算“落幕”。这时,主人家给演员和前来助兴的观众敬献早已备好的“三道茶”、糖果糕点、炒豆葵花籽,并给“耍马队”赏“喜钱”(金额多少随主人便),以示酬谢。
“耍马”这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让炼铁山乡的白族人家过好每一个“祥和、欢乐、文明”的春节而久“耍”不衰。
千百年来,不论是中原汉族的舞狮耍龙。边塞傣族的孔雀舞。洱源西山的“里格高”舞。还是洱源炼铁山区白族的耍马耍白鹤。都是各族人同爱唱爱跳的祖先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上得到启示。并有意去模仿而创造出来的“动物舞蹈”。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发扬着,让它们一个个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编辑手记:
大理的春天是从冬天开始的。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在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更与各民族的文化相结合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韵。而每临春节,文化人也免不了要来一番“年味(究竟)在哪里”的探寻与思考。新城市人者,离土离乡,受着新的时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浸润,对传统文化多少有一种反叛心理。平心而论,世界上哪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今天,年味一定大不相同。但历千百年而赓续至今,“年味”生生不息,又一定有其不变的基因在主导着它的遗传与变异。本期大理记忆集中推出反映大理“过年”的文章。大理的年味不仅仅看得到,还可以听到、吃到,只要用心感觉,那年味儿就从每个人的笑容、话语中悠悠散发出来!
“耍马”。白族话称“打买子歌”。即“踏跳马的舞蹈”之意。就是扮演者身挂用凤尾竹条和绵麻纸张制作的“马”,在场院里模仿马的各种动作并配以唱词和音乐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至于起源于何时,或从哪儿传来?因其产生于穷乡僻壤,没有文字记载,因产生的年代久远,没有口耳相传,导致今天后人无法考古探源了。
每年春节前夕,白族聚居村里的村(族)长和戏师(导演)就去请村里的装裱匠来扎制“马”的道具。先用细竹条和麻棉纸条扎成向前奔跑状的马“骨架”。再用彩色绵纸和麦面糊装裱成赤兔马(红马)、白龙马(白马)各一匹,紫青色的毛驴一匹。其大小与真马无异,每匹马从马背到马腹垂直中通,有人腰宽大,便于表演者套在身上。马胸腔内置一盏牛油灯,或蜡烛灯,或手电筒,晚上演出时,马身通体透亮,更富有立体感而吸引观众的眼球。
同时,还要扎制装裱盒形、瓜形、球形和亭形四个一人多高的长柄灯笼,内置牛油灯、或蜡烛灯,或手电筒,外表分别以毛笔书为“东”、“南”、“西”、“北”。便于演出时方位的布置,来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也便于夜间走村串寨时,路上照明。还要扎制一个皮球大小,带马铃的引马彩色绣球。
另外。还要请村中有名的木匠师傅制作一把青龙偃月刀(关羽刀),一支红樱枪(长矛),一对刀柄系红绸的大刀或长剑,一根金箍棒(一人高,杯口粗的圆木棒)等木质武器(道具)。
“耍马”的娱乐活动一般是由村中会吹拉弹唱、编演的曲艺爱好者自发组织而成的,由编演组和配乐组合成,共有十五至二十个演职人员组成了“耍马”队。他们白天在村中的广场上编排和演练,晚上在本村或邻村挨家挨户地上门表演。直至正月下旬结束。
尽管刺骨的春寒还在随着呼呼的北风继续着,但一到夜幕降临,耍马队长一敲响震动山谷的马锣。生龙活虎。热情高涨的耍马队员就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整装点灯,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耍马”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主人家的大门前,主人则闻声开门迎接。主客相互作揖致礼后。掌灯的四个灯笼手高举灯笼鱼贯而入。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院子周边举灯站好。闪亮的灯光照亮了漆黑场院的同时,也烘托了耍马娱乐的气氛。随后是身着短打戏服的“耍马师”在唢呐和锣鼓等乐器的热烈伴奏下,手持引马绣球,摇响马铃,手着地,脚朝天地翻跟斗,把耍马队从大门那儿引进大院来,随即身穿戏服,腰系马铃,化装成“生、旦、丑”三个“武”角的扮演者分别“骑”着红马、白马和青驴,一踏进主人家的院子。就绕着院心你追我赶。狂奔三圈后,这三“骑”逐次轮换面对主人堂屋,清唱传统的贺诗或自编的贺词。(贺词的内容主要依主人家的“职业”、“特长”或“优势”来发挥。)唱腔大都是“吹吹腔”。富有浓郁的白族韵味。其余两“骑”仍奔驰不止。
如给医生、老师、干部、老板、农民等家的贺词是:
今晚庆贺杨医生,
医术高明胜华陀,
救死扶伤为众生,
精益求精受人夸。
今晚庆贺张老师,
为国为民培栋梁,
博学多能冠全乡,
甘为人梯笑哈哈。
今晚庆贺李村长,
群雁高飞头雁领,
带领群众奔小康,
勤政廉政大家夸。
今晚庆贺费师傅,
年年为人建大屋,
精雕细刻来装修,
个个造主笑盈盈。
今晚庆贺赵老板,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钱财滚滚如潮来。
今晚庆贺长保哥,
五谷丰登堆满仓,
六畜兴旺挤满圈,
全家老少增福禄。
今晚庆贺孙大爹,
仙桃献岁万年长,
子孝孙贤增福寿,
功名显达登金榜。
今晚庆贺钱师傅,
安全行驶百万里,
油门一踩乃吨飞,
车轮滚滚好运来。
今晚庆贺阿花姐,
养鸡养成金凤凰,
喂猪喂出亚洲象,
儿女来年上重点。
今晚庆贺杏花嫂,
巧手裁出身上衣,
梦想成就新生活,
夫唱妻随和谐美。
一般“生”马(红马)的唱词要文静优美些,含蓄委婉而且意味深长。“旦”马(白马)的唱词要带女声腔调,轻言细语,娇声娇气。“丑”马(青驴)的唱词则滑稽幽默,俏皮打诨,令人发笑。
这样轮贺三巡后。各匹“马”在场院不同的位置上站立着,先让武生们出场,进行刀、剑、矛、棒的表演,俗称“玩手脚”,或“打四门”。武生打扮的演员,分别手握刀、剑、矛、棒等武器,捷足登上主人家在场心里早已摆好的由四张高桌子拼成的平台,进行一招一式的武术表演。如武生演员在表演时,因一时疏忽,将手中的刀或棒掉落到桌下,或自己没有把握好脚步的尺寸,一下子从桌上摔下来,会引来一阵阵喝彩或哄笑。
接下来的节目是女子霸王鞭表演。一乐师在旁以吹奏笛子来伴奏。白族打扮的四个姑娘挥舞着霸王鞭进行“心合心”。“背对背”地打跳。在场的其他演员和观众也随着霸王鞭的节奏。唱起了(一般用白语演唱)《十二月调》:
正月十五闹元宵,九月九日登高去,
二月里来播种忙,十月里呀稻谷收,
三月十五把会赶,冬月快播小春物,
四月立夏忙栽秧,腊月里来杀年猪,
五月五日庆端午,三亲六戚邀来聚,
六月廿五火把竖,醉得人来家家扶,
七月十四祭先祖,年年欢唱十二调,
八月十五过中秋,总把太平盛世颂。
当耍马问穿插的武术和霸王鞭表演结束后。红、白、青三“骑”从四面聚拢到场心,面向主人家的主房堂屋。并头齐贺:“自从今晚庆贺后。全家大吉昌!”紧接着其余队员、主人家和捧场观众应声齐呼:“好!”,耍马的表演才算“落幕”。这时,主人家给演员和前来助兴的观众敬献早已备好的“三道茶”、糖果糕点、炒豆葵花籽,并给“耍马队”赏“喜钱”(金额多少随主人便),以示酬谢。
“耍马”这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让炼铁山乡的白族人家过好每一个“祥和、欢乐、文明”的春节而久“耍”不衰。
千百年来,不论是中原汉族的舞狮耍龙。边塞傣族的孔雀舞。洱源西山的“里格高”舞。还是洱源炼铁山区白族的耍马耍白鹤。都是各族人同爱唱爱跳的祖先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上得到启示。并有意去模仿而创造出来的“动物舞蹈”。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发扬着,让它们一个个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编辑手记:
大理的春天是从冬天开始的。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在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更与各民族的文化相结合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韵。而每临春节,文化人也免不了要来一番“年味(究竟)在哪里”的探寻与思考。新城市人者,离土离乡,受着新的时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浸润,对传统文化多少有一种反叛心理。平心而论,世界上哪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今天,年味一定大不相同。但历千百年而赓续至今,“年味”生生不息,又一定有其不变的基因在主导着它的遗传与变异。本期大理记忆集中推出反映大理“过年”的文章。大理的年味不仅仅看得到,还可以听到、吃到,只要用心感觉,那年味儿就从每个人的笑容、话语中悠悠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