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三周年的日子里,曾被认为是“坐而论道”的博鳌亚洲论坛将与深圳市政府携手“务实”共同举办博鳌亚洲论坛2004深圳国际物流大会。届时,包括国际政要、物流巨头在内的600余名代表将以“亚洲联网世界”为主题,就世界物流的焦点问题展开讨论,期待以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博鳌亚洲论坛2004深圳国际物流大会之所以选择12月11日,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从这一天起,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外资服务业将可以直接在中国组建独资企业参与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这意味着中国物流等服务业将面临全面的竞争。物流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业部门,只有提升素质,强化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站住脚跟,稳步发展,逐渐壮大。
中国落后世界平均值的6.7%
物流业被公认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现代物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为经济发展和投资的新热点。商务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为7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9%,成为拉动GDP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稳定因素。2003年,国内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594亿元,增长11.3%,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1%,占同期第三产业投资的2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指出,中国物流管理质量有所改善。2003年社会物流总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1.4%,比1991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物流基础设施能力逐步提高。铁路营业里程达7.3万公里,公路里程突破180万公里;物流需求已从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向物流控制管理、配送等增值服务发展,部分企业开始要求全程物流服务;全国范围的《物流标准体系表》和《物流信息管理标准体系表》正在制定。
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物流成本占GDP的16.7%,而国际平均水平是10%。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是中国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物流成本降低1至2个百分点,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将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把中国GDP的6.7%节省下来,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当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特征明显: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的重点。据中国仓储协会近期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50%,本公司自理占31%,第三方物流公司占19%;成品销售物流中,27%的执行主体是公司自身,18%是第三方物流公司,55%是部分自理与外包相结合。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27%为第三方,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公司自理。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调查,到2003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三是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四是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化改革创造的体制条件,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商机。
开放中孕育巨大潜力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到今年年底,我国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将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实现物流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
有关人士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产业尚处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同时也应看到,當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现代物流业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释放出对现代物流业的巨大需求。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后的几年中,中国的国民经济将保持7%左右的年增长速度,这将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需求拉动。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转轨,决定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决定了物流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现代物流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八月五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九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从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简化通关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和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明确了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制。各级地方政府也日益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把现代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已进入全国与各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加入WTO将对现代物流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512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的世界第四大贸易国。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突破一万亿美元。这必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大的物流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物流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会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中国在物流运作机制和方式上同国际接轨,推动中国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签署了CEPA协议,使内地物流市场率先向港澳企业开放成为现实。到今年年底,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将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实现物流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
商业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推动物流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近几年,我国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商业企业组织模式创新和规模扩张的主要形式。连锁经营企业统一配送的要求促进了商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商业物流在品类、时间、批量、运输规划、设备专业化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精细化要求比较高,这势必推动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电子商务是对传统流通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电子商务具有范围广、选择性强、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它的发展必将成为中国物流配送水平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中国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物流需求;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业是东北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重要保证。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商品交流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将大大拓展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
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多数中国企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选择。过去中国许多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改革开放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多数中国企业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已开始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追求降低物流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这是物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因此说,中国正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时期,现代物流在流通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中国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进步;通过制定和完善物流标准、发展规划,引导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构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的物流业。
应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样,中国的物流产业也处在蓬勃健康发展的阶段,这必将为国内外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面对最好的发展时机,一场无声的竞赛已经在国内外物流业中展开,一场同台共舞的好戏即将拉开。对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来说,真正的挑战和竞争才刚刚开始。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