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它不仅通过分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与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式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而且明确告诉教师,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
关键词:小学实验;实验习惯;实验方法
可以说,实验是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是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基本保证。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教师,如果一开始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实验习惯的意识,那日后不仅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而且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会带来极大的困难。要使科学实验成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前提是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懂得并且自觉遵守科学实验原则,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好科学实验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将这些基本技能和素养融入具体的科学实验活动中,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和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遵守规则、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节约材料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一、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教师应先告知学生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如:进入实验室按指定座位就坐,并保持室内安静,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给学生合理安排好座位。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再告知学生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一旦违规,将按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仪器或实验材料,因违章操作损坏仪器者应当赔偿。实验完毕,实验组长应组织学生协助教师清理仪器装置,搞好清洁卫生,关好水源、电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一开始还没有形成这些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反复训练,加强监督,按要求完成的小组方可离开实验室,让每一小组在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都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训练和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
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
1.规范的实验操作
学生初学科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在《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节课上,学生初次接触胶头滴管,我先通过展台给学生示范,告诉学生胶头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用口诀告诉他们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步骤。
2.认真的观察
学生在初步观察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的客观性。必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培养学生注重客观性之前,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堂上以学生生成的内容为立足点进行导引,而不是将学生朝着知识点生拉硬拽。如,学生在叙述食用油的特点时,往往会说到黏手,这时只需要规范他的语言,牵引到黏手上。对于油的透明,将图案放在油杯杯底,以此用事实来说明透明的特点,由于有些油会略显浑浊,学生也会提到有点透明这种说法,这都是非常客观的描述,没有必要去纠正。其次通过看、闻、摸等感官,让学生注重知识的关联,比如,由“看”这个动作可以联想到“闻”“摸”“尝”等方法,在此需要强调科学探究实验中的安全事项,注重观察的全面性。
3.客观的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学生要详细地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文字表格,也可以画成图。如,学生在观察水和食用油滴在报纸、蜡光纸和玻璃片上的形状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
4.准确的汇报交流
在实验结束后,通过汇报交流与总结,建立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比如,当学生说到水和油进入纸中,可以及时地告诉他们是渗透或者浸润,在学生描述性语言缺乏时,及时地帮助他们回忆一个准确的词语,既可以矫正,又可以学习。又比如,个别学生在水和食用油渗透进入报纸的速度不好把握,在汇报时出现问题。此时,及时利用对抗质疑,让学生针对这个现象进行汇报,教师只是一个聆听者、学习者。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不像科学家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目的也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中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航天小学)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小学实验;实验习惯;实验方法
可以说,实验是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是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基本保证。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教师,如果一开始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实验习惯的意识,那日后不仅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而且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会带来极大的困难。要使科学实验成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前提是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懂得并且自觉遵守科学实验原则,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好科学实验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将这些基本技能和素养融入具体的科学实验活动中,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和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遵守规则、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节约材料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一、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教师应先告知学生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如:进入实验室按指定座位就坐,并保持室内安静,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给学生合理安排好座位。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再告知学生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一旦违规,将按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仪器或实验材料,因违章操作损坏仪器者应当赔偿。实验完毕,实验组长应组织学生协助教师清理仪器装置,搞好清洁卫生,关好水源、电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一开始还没有形成这些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反复训练,加强监督,按要求完成的小组方可离开实验室,让每一小组在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都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训练和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
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
1.规范的实验操作
学生初学科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在《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节课上,学生初次接触胶头滴管,我先通过展台给学生示范,告诉学生胶头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用口诀告诉他们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步骤。
2.认真的观察
学生在初步观察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的客观性。必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培养学生注重客观性之前,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堂上以学生生成的内容为立足点进行导引,而不是将学生朝着知识点生拉硬拽。如,学生在叙述食用油的特点时,往往会说到黏手,这时只需要规范他的语言,牵引到黏手上。对于油的透明,将图案放在油杯杯底,以此用事实来说明透明的特点,由于有些油会略显浑浊,学生也会提到有点透明这种说法,这都是非常客观的描述,没有必要去纠正。其次通过看、闻、摸等感官,让学生注重知识的关联,比如,由“看”这个动作可以联想到“闻”“摸”“尝”等方法,在此需要强调科学探究实验中的安全事项,注重观察的全面性。
3.客观的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学生要详细地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文字表格,也可以画成图。如,学生在观察水和食用油滴在报纸、蜡光纸和玻璃片上的形状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
4.准确的汇报交流
在实验结束后,通过汇报交流与总结,建立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比如,当学生说到水和油进入纸中,可以及时地告诉他们是渗透或者浸润,在学生描述性语言缺乏时,及时地帮助他们回忆一个准确的词语,既可以矫正,又可以学习。又比如,个别学生在水和食用油渗透进入报纸的速度不好把握,在汇报时出现问题。此时,及时利用对抗质疑,让学生针对这个现象进行汇报,教师只是一个聆听者、学习者。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不像科学家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目的也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中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航天小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