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检察官·司法实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t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立足于基层检察机关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试点工作实践,探索检察工作参与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主要从案件管理部门管理、监督、服务、参谋职能角度出发,校准其在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中的功能价值,推进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试点工作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有效开展。
  关键词:案件管理 检察官 业绩考评 试点应用
  一、检察现代化背景下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的内涵
  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是检察官权责利相统一的具体体现和双向映射,更是检察机关改革管理机制和助推国家治理的具体实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司法责任制体制改革应有之义
  检察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检察机关,应从政治大局、法治格局、改革布局的高度上充分认识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对推动检察人员管理、司法改革配套、检察工作内驱等方面的深刻意义。
  检察机关在司法体制改革下,每一层级内部逐渐形成了扁平化管理结构,带来了管理维度新变革,因而逐步形成科学、独特的检察官管理体系,成为新时代检察机关内部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新时代检察机关管理必然趋势
  考核机制是现代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关键绩效指标(KPI)、医院工作量绩效方案(RBRVS)等,这些考核管理模式在不同行业得到应用,而检察机关初步建立的业绩管理体系还需不断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完善。
  检察业务考评对驱动检察机关职能发挥、实现检察机关价值有重要作用,但存在考评层级化运作、个人考评缺失的现象。[1]目前,司法管理体制和检察权运行机制的关注重点落实到具体的办案检察官个体上,亟需创新设置个人考评机制,亟需回应近期检察机关新的改革实践。[2]2020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检察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检察官业绩考评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三)基层试点应结合实际上下联动
  笔者所在的烟台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烟台市院”)、龙口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龙口市院”),作为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山东省院”)确认的试点单位,上下联动,特别是结合基层检察机关工作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通过指标测试和验证,充分了解和反馈效果,发挥试点作用。
  二、案件管理职能对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的价值
  案件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对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运行具有推动价值,有助于试点工作提升。
  (一)案件管理和业绩考评指向一致
  案件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统一受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督、案后评查、综合考评”的案件集中管理机制。[3]《规定》第2条“本规定所称检察官业绩考评,……對检察官办理案件和其他检察业务的质量、效率、效果等进行的考核评价。”简言之,检察业务核心数据和案件质量评查是检察业务考评的下位概念。案件管理和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的内容相合,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检察办案整体发展,二者在检察业务范畴内的对象、目标指向一致。
  龙口市院不断提升案件集约化管理水平,促进案件管理工作提档升级,为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提供智力、人力、物力、经验支撑。
  (二)质量监督和业绩考评导向一致
  在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合理放权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案件管理部门对检察官司法办案工作的监督制约。[4]《规定》第4条“业绩考评应当突出质量导向,注重实效,鼓励检察官依法履职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高度统一。”案件管理质量监督和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的焦点集中于检察产品的质量,旨在从根本上提升检察办案水平,二者在检察业务价值导向上一致。
  龙口市院在加强案件办理风险内控方面,创新推行“三表三书、双轨并行”监督模式,[5]构建程序与实体同步审查新机制,全程同步动态监督案件办理,在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运行中集中反映和体现,统筹发挥案件质量办理效果导向作用。
  (三)保障服务和业绩考评取向一致
  在服务职能上,案件管理对内要服务办案部门和领导决策,对外是检察机关的窗口,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案件管理的服务保障和检察官业绩考评督促的落脚点都在于案件质效的全面获得,二者在以期取得较高社会满意度的评价取向上一致。
  龙口市院从内外两个维度,对内发扬案件管理部门“服务员”风格,服务保障业务条线相关环节有序开展,对外树立文明形象、展示优良作风,为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营造了良好的内部运行氛围、外部舆论环境,进而达到服务社会、群众满意的效果。
  (四)分析参谋和业绩考评动向一致
  检察业务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应当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积极扮演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的“参谋”角色。《规定》第5条“检察官业绩考评实行指标化评价、量化评分。”案件管理部门具有数据库、信息流枢纽的优势,通过对业务条线办案数量、质量、效率的监管分析,加强考评测算分析对业务发展的预见指引。分析参谋和考评机制将不同范畴内容渗透融合,共同促进检察政策落实、检察业务水平提升,二者在考评驱动发力动向上一致。
  龙口市院建立业务分析工作机制,对检察官个人进行业务工作量化分析解构,利用客观数据描述短板缺陷和长板优势,推进检察官个人素能的完善和提升,从而促进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结果应用更加显性、客观、全面,为发现、储备、培养检察递进人才,提供有据可查的“业绩档案”和“能力背书”。
  三、依托“四化”推动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现代化
  以“四化”全维度路径,推动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现代化建设,助力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一)奠基考评机制应用运行制度化
  制度设计,是保障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的基石,为具体检察工作开展和检察官职业发展,提供规矩框架、依据准则、行为导向。   龙口市院积极探索,制定了本院《检察官业绩考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检察官业绩考评实施办法》,以及2个附件:《法律(工作)类文书及办案相关工作计分规则》《检察官业绩考评指标及计分规则》。主要结合基层院层级管辖权限、业务发展情况,对通用指标和业务指标内容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路演”工作,以2020年一季度数据为“演习”情境,摸清工作量分布,根据案件类型,分类汇总确定不同类型案件的标准案件得分,结合提取的测算数据,模拟排练考评,并根据“演练”情况进一步查找差距,进行反馈微调。制度文件的制定和应用,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样本、范本、模本。
  (二)完备考评机制应用运行规范化
  规范运行,是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应用的关键,严格遵照制度开展检察官业绩评价工作,强化规矩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
  龙口市院以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为基本内容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规范检察官业绩考评结果运用,确定了能够激励“创先争优”的“贡献比”和优化权重分考核思路,强调“正向引导”。在规范“负面评价”方面,完善考评容错和监督救济,对于工作偶尔出现瑕疵的检察官由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进行“规范履职约谈”,对于工作瑕疵多履职差的检察官由院领导进行“履职能力约谈”,形成了“双约质询”工作制度。
  (三)建设考评机制应用运行专业化
  检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检察业务工作的质量高低,检察业务考评机制也必然与高水平的检察队伍和检察业务工作相适应。[6]检察机关通过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加强对检察业务管理的同时,也促进了检察机关内部对业务部门执法办案的尊重、保障和服务,检察机关的专业化建设日益得到加强。考评机制应用运行专业化既是考评队伍的专业化必然需求,也是对检察官队伍专业化培养的促进提升。
  龙口市院建立了“检察官业绩考评委员会”专门团队,设立了“检察官业绩考評试点工作联络员”沟通协调机制,增强了试点工作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在业务指标设定、赋分,测算、分析工作价值上,通过完善影响案件质效的受理把关审核、流程监控通报、案件质量评查、案件比管控关键环节,强化对检察办案质量提升的四轮驱动效应,对烟台市院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的应用也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四)健全考评机制应用运行信息化
  随着技术发展及业务复杂性增强,还有必要以大数据等新技术方式对考评数据分析,以发现检察运行与刑事案件的规律性,为改善检察工作提供依据。检察官业绩考评内容涵盖范围广、指标项目多、评价分值计算量大,没有信息化手段支撑,不仅考评工作繁重,也难以做到高效、精准、客观、透明。
  龙口市院自主开发“岗责对应、履职留痕、效能可评、层级管理、考评量化”检察官履职考评系统,进行了有益先行探索。在山东省院考评工作信息化模式引领下,更加重视试点工作信息化应用,加强人机合一和系统数据采集,加入大数据、全息式等新信息技术分析研判手段,注重检察官业绩考评内容信息化呈现和公示,增强考评工作透明度和检察官办案源动力。
  烟台市院与龙口市院以试点为支点,紧紧扭住检察官业绩考评机制“牛鼻子”,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运用到检察工作中,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将检察办案质效提升落到实处,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检察产品。
  注释:
  [1]参见宋鹏举:《司法改革视野下检察业务考评机制改革新思考》,《法学杂志》2020年第3期。
  [2]同前注[1]。
  [3] 鲁宽:《从三个方面强化检察业务管理》,《人民检察》2018年第8期。
  [4] 同前注[3]。
  [5] “三表”:案件程序审查受理登记表、实体审查监督登记表、流程风险监控登记表;“三书”:案件办理情况核查通知书、说明书、全程同步动态监督分析报告。
  [6]参见王欣、黄永茂:《国外检察官考核考评制度之比较及启示》,《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其他文献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施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后,可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证监会也颁布了《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证券公司未来可以是一个集团公司,可以从事期货、经纪、承销、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一系列重要业务。以上这些政策都表明,国内的金融业将开始逐渐从分业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没收财产刑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一些弊端也需要根据刑事司法改革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中国裁判文书网随机抽取的200份没收财产刑的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在总结和反思我国现行没收财产刑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立足司法实践,以“庭审实质化”作为大背景,提出了没收财产刑解困的建议。  关键词:没收财产刑 空判 相互配合
交通信息化,出行便捷化。  在公路方面,由北京、山东、成都、江苏、浙江承担的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共分为“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区域性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三个示范项目。目前,示范工程已全部通过验收。山东省交通厅推出的高速公路实时路况图文发布系统、江苏省交通厅推出的客运高峰预警系统、北京市交通委推出的实时交通路况发布系统等特色化服务,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
西北大学校园网络拓扑结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教育信息化今天已经发展成了一场近乎“全国运动”型的潮流趋势。但调查显示,目前仍有90%以上的校园网应用领域仅局限于基本的信息交流和学校管理,而忽视了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如何建立起真正的应用型校园网,已经成为学校,尤其是各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    用户概况:    西北大学占地2356亩,设22个院系、67个本科专业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由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10个部门组成,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联席会议将由文化部为牵头单位。文化部部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各成员单
▲甲骨文(中国)公司北方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近期表示:“中小企业业务是推动甲骨文中国业务增长的关键力量之一。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从劳动力密集型模式转向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自动化管理模式。甲骨文公司的解决方案可帮助它们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甲骨文(Oracle)中国公司近期在天津举办中国小企业信息技术论坛。这是该公司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实施步骤之一。据了解,甲骨文今年将在26个
系统特点:该系统是一个完全符合H.323标准兼顾H.320标准,基于TCP/IP协议的开放的视频会议系统。它综合各种视频会议的先进技术于一身,适合视频会议、远程讨论交流、远程培训等会议应用,应用于现有的数据网络可实现局域网内音视频、数据以及OA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了多网合一。同时,本系统充分考虑了网络的扩展性,以适应本网的中长期发展。在网络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均能适应未来多
本报讯 12月19日,由信息产业部主办的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会议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参加会议,并做了“加强宏观指导,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报告。  娄勤俭在报告中介绍,今年前10个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的态势,有望实现“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电子信息产业2006年全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6600亿元,其中软件与
甘肃省信息产业评出20强企业    本报讯 日前,甘肃省经委、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单位联合进行“2005年度甘肃省信息产业20强企业”评选,评选结果于“十一”前发布,对信息产业企业评强,在甘肃省是第一次。(白润元)    全球首次IMS兼容性测试开幕    本报讯 10月26日 ,MSF(多元服务论坛)的兼容性测试活动—“GMI 2006”在世界的关注下于三大洲、四个国家投入500多名测试工程师及
英特尔总部直辖中国区业务英特尔中国战略再升级    本报讯 2006年,是英特尔最忙的一年。在这一年,英特尔创纪录地在150天内推出了40多款处理器新品。这一年,也是杨旭最忙碌的一年,重新接过英特尔中国区帅印的他,在中国市场发起一波又一波反击战,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从而使中国市场再度成为英特尔的重中之重。而这一切,伴随着英特尔中国公司级别的提升,再度得到印证。  2006年圣诞节前夕,英特尔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