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化学教学;初中;高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63—01
高中新课改已经实施三年了,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旧的课程体系下,高一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和数学难学,但现在却出现了化学难学的问题。究其原因,这是由于高中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加、教师教法的转变引起的。笔者愿结合新课程实践,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一学生感觉化学难学的成因分析
1.新教材的编排、内容的设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刚步入高中的新生来说,一时还难以适应。如对化学主干知识内容——“元素及化合物”的处理:新教材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方位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常见物质,将对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对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的教材编排、内容设置,其优点显而易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加深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并作出思考和想出对策,避免了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物质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但同时,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讨论、实验、归纳、总结和应用。但目前中学化学的课时安排还满足不了新课标的要求。另外,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善于问为什么,更急于想解决为什么,而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不够,现行的教材又改变了直接学理论,再用理论解答问题的模式,因此就出现了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他们心中困惑的状况。
2.高中课程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加和高中教师教法的转变,也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化学难学的重要原因。初中化学内容相比高中要少得多,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另外从初、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上来看,初中教学多以实物进行直观教学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多,所举例证也多;但在高中,教师以讲规律为主,注重对学生思考的引导、能力的培养。若高一新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教法,则会出现完成作业有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无法预习、复习和总结等困难。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如何衔接
1.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教材。
一是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保证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分类与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知识也是基础内容。
二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理清教材知识主线,在模块整体中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对“钠”元素的编排,不像以前那样以“钠的单质→钠氧化物→氢氧化物→钠盐”这样的顺序来安排了,而是“钠单质”和“化合物”分别被放在第一、二节,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两节分开来看,也许会觉得有点“乱”,但如果把整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实两节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科知识体系。
2.在教法上下工夫。
一是教师应“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所谓“留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以避免学生不适应教师教法的现象。
二是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较复杂,而这些问题又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多。教师应抓住同龄人比较容易沟通的特点,成立学习小组,把大课堂变成小课堂,在解决重难点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另外,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还必须重视:①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把组织能力强、善于表达、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等不同特点的学生合理分配到每个小组,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②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学习的进程,适时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等。
新课改呼唤教育创新,亟需教学变革。我们应积极探究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问题,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从而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推动化学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63—01
高中新课改已经实施三年了,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旧的课程体系下,高一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和数学难学,但现在却出现了化学难学的问题。究其原因,这是由于高中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加、教师教法的转变引起的。笔者愿结合新课程实践,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一学生感觉化学难学的成因分析
1.新教材的编排、内容的设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刚步入高中的新生来说,一时还难以适应。如对化学主干知识内容——“元素及化合物”的处理:新教材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方位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常见物质,将对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对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的教材编排、内容设置,其优点显而易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加深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并作出思考和想出对策,避免了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物质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但同时,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讨论、实验、归纳、总结和应用。但目前中学化学的课时安排还满足不了新课标的要求。另外,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善于问为什么,更急于想解决为什么,而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不够,现行的教材又改变了直接学理论,再用理论解答问题的模式,因此就出现了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他们心中困惑的状况。
2.高中课程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加和高中教师教法的转变,也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化学难学的重要原因。初中化学内容相比高中要少得多,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另外从初、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上来看,初中教学多以实物进行直观教学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多,所举例证也多;但在高中,教师以讲规律为主,注重对学生思考的引导、能力的培养。若高一新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教法,则会出现完成作业有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无法预习、复习和总结等困难。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如何衔接
1.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教材。
一是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保证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分类与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知识也是基础内容。
二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理清教材知识主线,在模块整体中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对“钠”元素的编排,不像以前那样以“钠的单质→钠氧化物→氢氧化物→钠盐”这样的顺序来安排了,而是“钠单质”和“化合物”分别被放在第一、二节,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两节分开来看,也许会觉得有点“乱”,但如果把整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实两节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科知识体系。
2.在教法上下工夫。
一是教师应“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所谓“留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以避免学生不适应教师教法的现象。
二是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较复杂,而这些问题又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多。教师应抓住同龄人比较容易沟通的特点,成立学习小组,把大课堂变成小课堂,在解决重难点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另外,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还必须重视:①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把组织能力强、善于表达、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等不同特点的学生合理分配到每个小组,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②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学习的进程,适时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等。
新课改呼唤教育创新,亟需教学变革。我们应积极探究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问题,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从而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推动化学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