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8月18日,戴笠接到福建省闽北站站长严灵峰的特急电报,谓:该站副站长兼省保安处谍报股股长张超,已被福建省主席陈仪下令枪决。戴笠一生与人争雄,屡战屡胜,鲜有失败,何曾受到如此蔑视,现忽闻自己的爱将被人杀了,不觉痛心疾首,当即决定向蒋介石告状。
张超是福建长泰人,因心狠手辣,很受戴笠器重,并极力加以培养为心腹亲信。
陈仪是政学系的核心干部之一,尤与政学系的领袖张群关系密切。1934年“闽变”之后由军政部政务次长调任闽省主政。他与戴笠原无宿怨,但由于有政学系这一层关系,因而被戴笠取为监视对象,并密令张超执行这一任务。
张超自恃有戴笠这层关系,胆大妄为。他在闽北、闽南等地招抚土匪,暗地发展军事力量,这就引起了陈仪的注意。陈仪知道张超是戴笠的人,还极力加以容忍。然张超不但不把陈仪放在眼里,而且密谋策划“倒陈活动”。由此触怒了陈仪,密令福建省警察局局长李进德多方搜集证据,伺机捕捉张超。
严灵峰获此消息,多次报告戴笠,但戴笠迟迟未采取措施,待张超在闽已不能立足,这才下令调张超出闽,另行任用。
张超倒陈未成,自己倒被赶出闽省,心中自是不甘,于是决定在临走之前大闹一场,把陈仪搞臭,使陈仪在福建也不能立足。张超将平时搜集的有关陈仪的材料经过一番加工,整理出陈的“十大罪状”,派人到处张贴。其中最为耸人听闻的一条是揭露陈仪老婆古月芳是日本间谍,陈仪通过老婆与日本政府勾勾搭搭,因而有“汉奸”之嫌。
这一记拳无疑是打在陈仪的痛处,陈仪几无退路可走,当即下令李进德逮捕张超。陈仪是有胆量的,他一旦下手,也就不再手软。他不待戴笠援手相助,就将张超以“煽动闽人自治、破坏抗战”等罪名,立予枪决示众。
陈仪毕竟是政学系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久历宦海风波,深知政治上制变机先、先发制人的道理,不等戴笠告状,先期密派心腹李进德携带张超在福建擅自建立武装、鼓吹闽人自治、暗杀谢荫德以及进行倒陈活动的种种罪证,用专机密送武昌,再打电话给政学系首领、军委会秘书长张群,请张群亲自陪同李进德晋见蒋介石,把张超的罪行和罪证全部呈送蒋介石过目。
自戴笠出山以来,地方封疆大吏敢于下令枪杀军统的重要干部,陈仪是第一人。素以“争强好胜”著称的戴笠,岂能容忍陈仪开此悬禁。但他在较量政治手腕方面毕竟难敌政学系的这一批老官僚,告状晚了一步,非但告状没有获准,反遭一顿臭骂。蒋介石怒斥说,张超有什么冤?他在福建搞闽人自治、反对陈主席、动摇地方抗战大局,铁证如山,死有余辜。你竟然口口声声为他喊冤,真卑鄙,真无耻。直骂得戴笠汗颜满面,几无地自容。
到了这步田地,戴笠才知自己小觑了陈仪,以至铸成大错。但事到如今,戴笠也就一不做二不休,“扑通”一声在蒋介石面前跪下,痛哭流涕地诉说,张超千错万错,自有“团体”纪律制裁,他陈仪要抓便抓,要杀便杀,如果校长不能给我作主,以后我也无法再干下去了。于是,戴笠一股傻劲上来,只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痛哭。蒋介石横竖不开口,他就横竖不起来。
蒋介石的坏脾气和他的独裁一样,都是一流的。平时,只要听到不同意见,马上就要用坏脾气去对付,何曾遇到今天像戴笠这样用泼皮手段对他进行要挟、纠缠,蒋介石一时也惹发了当年在江湖上练就的一套流氓脾气,抬起脚用皮鞋对戴笠一阵猛踹,嘴里不停地大骂戴笠:“下贱!”“没有人格!”
戴笠剧痛之下,锐气不减,仍然强辩说:“报告校长,这个我不承认,如果今天我是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跪在这里,或者是因为工作失败,为敌人所屈服,那就是下贱没有人格。今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同志,无辜被人家杀害了,我不为他诉冤,谁来为他诉冤?而今天你不替我作主,反说我下贱,没有人格,这个我不承认。”戴笠见蒋介石还是不肯答应,进一步申诉道:报告校长,学生无能,并非无耻。我领导无方,现在呈请校长准予辞职。
当天,戴笠回到汉口寓所,果然写了辞职报告,当即呈送上去。
蒋介石一看戴笠动了真格的,不觉心软下来。蒋介石想:戴笠当然是不能走的,否则从哪儿去找这样一位心腹杀手?陈仪自然也不能处分,否则,今后何以号召政学系这批官僚为我卖命?看来,鱼和熊掌要兼得,只有和戴笠推心置腹地谈一谈,让他了解我的处境和难处,打消辞职的念头。
8月19日,即戴笠呈送辞职报告的第二天,蒋介石把戴笠召到武昌珞珈山官邸,训示说:“你不能这样要挟革命领袖,一个担当革命工作的人,是不准随便辞职的,而且我叫你做这个事情,根本就没有打算叫谁来接替你!”话锋一转,蒋介石用一种难得的爱抚、亲切语气进一步开导说,陈仪的问题,不是一个陈仪,他是政学系的人,内有张群、翁文灏、魏道明、张嘉、何廉这些党国中枢,外有熊式辉、吴鼎昌、吴铁城、沈鸿烈这些封疆大吏,还有蒋廷黻这些驻外大使,都是和陈仪有关系的。他们中不少人过去为党国的反共事业出过大气力,帮过我的大忙。今天又有不少人是学者从政,我正要借重他们改善政府的形象,为党国的事业效力。自从他们的头子杨永泰在武昌被人打死后,这些人一个个都心存疑虑,战战兢兢,自相惊扰。我正要对他们多加抚慰,使他们安心供职。决不能为了一个张超,再惊动他们,动摇大局。你是我的好学生,就要体谅我的一番苦心。至于李进德,我现在就下令撤销他的警察局长职务,继续对他进行审查。你也回去好好想一想,张超之事,不许再提了,辞职之事,也不许再提。
戴笠听了蒋介石的这一番肺腑之言,极为感动。自从戴笠于1927年跟随蒋介石搞特工活动开始,戴笠已记不清蒋介石和他见了多少次面,讲了多少次话,但从没有哪一次见面像这一次亲切、随和、爱抚,也从没有哪一次谈话像这一次知己、恳切、充满感情。戴笠真切地感受到蒋介石把自己当成心腹亲信那种无话不可谈、无心不可交、无密不可泄的知己地位的满足。当即,他激动不已、泪流满面地回到寓所,题写了“秉承领袖旨意,体谅领袖苦心”12个字,并以此训示手下的特务们说:“我们的一切,都以这12个字为出发点,前者是革命的精神,后者是革命的技术。须知,人的原动力是精神,‘才’只是技术而已。精神所至,金石为开,精神是主体,技术只是附庸。”从此,这12个字成为戴笠标榜自己的座右铭。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工王戴笠》 )
张超是福建长泰人,因心狠手辣,很受戴笠器重,并极力加以培养为心腹亲信。
陈仪是政学系的核心干部之一,尤与政学系的领袖张群关系密切。1934年“闽变”之后由军政部政务次长调任闽省主政。他与戴笠原无宿怨,但由于有政学系这一层关系,因而被戴笠取为监视对象,并密令张超执行这一任务。
张超自恃有戴笠这层关系,胆大妄为。他在闽北、闽南等地招抚土匪,暗地发展军事力量,这就引起了陈仪的注意。陈仪知道张超是戴笠的人,还极力加以容忍。然张超不但不把陈仪放在眼里,而且密谋策划“倒陈活动”。由此触怒了陈仪,密令福建省警察局局长李进德多方搜集证据,伺机捕捉张超。
严灵峰获此消息,多次报告戴笠,但戴笠迟迟未采取措施,待张超在闽已不能立足,这才下令调张超出闽,另行任用。
张超倒陈未成,自己倒被赶出闽省,心中自是不甘,于是决定在临走之前大闹一场,把陈仪搞臭,使陈仪在福建也不能立足。张超将平时搜集的有关陈仪的材料经过一番加工,整理出陈的“十大罪状”,派人到处张贴。其中最为耸人听闻的一条是揭露陈仪老婆古月芳是日本间谍,陈仪通过老婆与日本政府勾勾搭搭,因而有“汉奸”之嫌。
这一记拳无疑是打在陈仪的痛处,陈仪几无退路可走,当即下令李进德逮捕张超。陈仪是有胆量的,他一旦下手,也就不再手软。他不待戴笠援手相助,就将张超以“煽动闽人自治、破坏抗战”等罪名,立予枪决示众。
陈仪毕竟是政学系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久历宦海风波,深知政治上制变机先、先发制人的道理,不等戴笠告状,先期密派心腹李进德携带张超在福建擅自建立武装、鼓吹闽人自治、暗杀谢荫德以及进行倒陈活动的种种罪证,用专机密送武昌,再打电话给政学系首领、军委会秘书长张群,请张群亲自陪同李进德晋见蒋介石,把张超的罪行和罪证全部呈送蒋介石过目。
自戴笠出山以来,地方封疆大吏敢于下令枪杀军统的重要干部,陈仪是第一人。素以“争强好胜”著称的戴笠,岂能容忍陈仪开此悬禁。但他在较量政治手腕方面毕竟难敌政学系的这一批老官僚,告状晚了一步,非但告状没有获准,反遭一顿臭骂。蒋介石怒斥说,张超有什么冤?他在福建搞闽人自治、反对陈主席、动摇地方抗战大局,铁证如山,死有余辜。你竟然口口声声为他喊冤,真卑鄙,真无耻。直骂得戴笠汗颜满面,几无地自容。
到了这步田地,戴笠才知自己小觑了陈仪,以至铸成大错。但事到如今,戴笠也就一不做二不休,“扑通”一声在蒋介石面前跪下,痛哭流涕地诉说,张超千错万错,自有“团体”纪律制裁,他陈仪要抓便抓,要杀便杀,如果校长不能给我作主,以后我也无法再干下去了。于是,戴笠一股傻劲上来,只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痛哭。蒋介石横竖不开口,他就横竖不起来。
蒋介石的坏脾气和他的独裁一样,都是一流的。平时,只要听到不同意见,马上就要用坏脾气去对付,何曾遇到今天像戴笠这样用泼皮手段对他进行要挟、纠缠,蒋介石一时也惹发了当年在江湖上练就的一套流氓脾气,抬起脚用皮鞋对戴笠一阵猛踹,嘴里不停地大骂戴笠:“下贱!”“没有人格!”
戴笠剧痛之下,锐气不减,仍然强辩说:“报告校长,这个我不承认,如果今天我是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跪在这里,或者是因为工作失败,为敌人所屈服,那就是下贱没有人格。今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同志,无辜被人家杀害了,我不为他诉冤,谁来为他诉冤?而今天你不替我作主,反说我下贱,没有人格,这个我不承认。”戴笠见蒋介石还是不肯答应,进一步申诉道:报告校长,学生无能,并非无耻。我领导无方,现在呈请校长准予辞职。
当天,戴笠回到汉口寓所,果然写了辞职报告,当即呈送上去。
蒋介石一看戴笠动了真格的,不觉心软下来。蒋介石想:戴笠当然是不能走的,否则从哪儿去找这样一位心腹杀手?陈仪自然也不能处分,否则,今后何以号召政学系这批官僚为我卖命?看来,鱼和熊掌要兼得,只有和戴笠推心置腹地谈一谈,让他了解我的处境和难处,打消辞职的念头。
8月19日,即戴笠呈送辞职报告的第二天,蒋介石把戴笠召到武昌珞珈山官邸,训示说:“你不能这样要挟革命领袖,一个担当革命工作的人,是不准随便辞职的,而且我叫你做这个事情,根本就没有打算叫谁来接替你!”话锋一转,蒋介石用一种难得的爱抚、亲切语气进一步开导说,陈仪的问题,不是一个陈仪,他是政学系的人,内有张群、翁文灏、魏道明、张嘉、何廉这些党国中枢,外有熊式辉、吴鼎昌、吴铁城、沈鸿烈这些封疆大吏,还有蒋廷黻这些驻外大使,都是和陈仪有关系的。他们中不少人过去为党国的反共事业出过大气力,帮过我的大忙。今天又有不少人是学者从政,我正要借重他们改善政府的形象,为党国的事业效力。自从他们的头子杨永泰在武昌被人打死后,这些人一个个都心存疑虑,战战兢兢,自相惊扰。我正要对他们多加抚慰,使他们安心供职。决不能为了一个张超,再惊动他们,动摇大局。你是我的好学生,就要体谅我的一番苦心。至于李进德,我现在就下令撤销他的警察局长职务,继续对他进行审查。你也回去好好想一想,张超之事,不许再提了,辞职之事,也不许再提。
戴笠听了蒋介石的这一番肺腑之言,极为感动。自从戴笠于1927年跟随蒋介石搞特工活动开始,戴笠已记不清蒋介石和他见了多少次面,讲了多少次话,但从没有哪一次见面像这一次亲切、随和、爱抚,也从没有哪一次谈话像这一次知己、恳切、充满感情。戴笠真切地感受到蒋介石把自己当成心腹亲信那种无话不可谈、无心不可交、无密不可泄的知己地位的满足。当即,他激动不已、泪流满面地回到寓所,题写了“秉承领袖旨意,体谅领袖苦心”12个字,并以此训示手下的特务们说:“我们的一切,都以这12个字为出发点,前者是革命的精神,后者是革命的技术。须知,人的原动力是精神,‘才’只是技术而已。精神所至,金石为开,精神是主体,技术只是附庸。”从此,这12个字成为戴笠标榜自己的座右铭。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工王戴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