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建构”的概念教学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运用问题讨论的模式进行“物质的量”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问题;物质的量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7-0033-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有些化学概念往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且教材通常采用单一的文字描述,以终态的形式呈现,略去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基于上述原因,学生理解概念时思维不顺畅,运用概念时不灵活,辨析概念时不准确,这都是由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刻、不到位造成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进行物质的量这一传统概念教学时,我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境,呈现相关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化静态为动态,化终态为过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概念。
  
  1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是在微观层次上计量物质的一种方法。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是学生理解起来却非常费劲。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计量物质的多少,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以后对于他们学习有什么帮助和方便之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个问题情境。
  
  有了上述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而且学习的亲切感和兴趣都有了。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计量事例,经过讨论很容易得到如下几点启示:①不同的物质可能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同一物质也可能有不同的计量方法;②不同的计量方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③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团的计量方法比较方便。有了日常生活中的计量方法做背景,而且学生对生活中的计量方法做了深刻的总结和分析,学生从情境素材中挖掘出了深刻的道理。此时,教师马上抛出问题:“化学实验中我们如何计量物质?宏观上我们可以用什么(质量、体积)?微观上我们可以用什么?宏观的计量方法和微观的计量方法如何建立联系?”有了上述的铺垫,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产生得都非常自然,学生带着问题继续研究,思路也非常流畅,兴趣浓厚,学起来不累。建构主义认为,情境是学生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情境问题创设,并把情境问题的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系列良好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理解概念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问题情境,巧妙地深化概念、衔接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概念之间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联系,这样才能把概念学活,概念的应用才能自如,知识就会形成网络,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以后,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情境:
  
  这样不但检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能非常自然的引出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把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弄清楚了摩尔质量这一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在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有讨论、有思考、有合作、有会话、有交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等于学生参与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对概念的产生有了亲临其境、亲身经历的感觉,这样应用就会自然和顺手,也符合建构主义所说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3通过问题情境,强化概念的辨析和应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概念教学有三个最基本的环节,即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辨析和概念的应用。对于概念的辨析和应用,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总结,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那么就违背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建构原则,学生也不易接受,更不易形成记忆,能力的提高就更无从谈起。对于物质的量的辨析,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物质的量的产生有它的背景和适应范围,这句话为学生辨析物质的量的概念提供了方向,学生结合例题、相互讨论、互相提醒,共同得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概念的辨析非常自然,是学生自己辨析得出的结论,记忆自然深刻。对于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应用,在小结本节课时,我用电脑展示了一个装有18 mL水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看到这张图片,结合学过的知识,你能得到哪些与计量有关的结论?”,对于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答案也是丰富多彩。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自己建构的知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到位了,思维上的障碍清除了,回答问题自然就清楚了。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让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归纳、推理等学习活动获取相关知识,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3-0059-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美国国家化学周是美国一年一度的科技普及活动,美国化学会的这项活动主要目的不只是希望化学周能成为调动美国化学会各地方性组织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机制,希望通过组织地方性的实验活动激励美国化学会会员,更重要的希望借此使公众对化学的印象有一个积极的转变[1]。每年十月份国家化学周活动都成为各国化学会关注的
小朋友,你們一定看过神奇的魔术表演吧?魔术背后的秘密让人好奇万分。你想不想知道  魔术是如何发展而来的,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显示英语从句在高中英语语法中的重要性,对定语从句的掌握与否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定义、先行词、引导词是掌握定语从句的关键,分类掌握定语从句行之有效。   关键词:定语从句;定义;先行词;引导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015  纵观现行新编高中英语教材,不难发现自从在高中第一册第七单元引入定语从句这一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与改革,其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对学生人格的确立和个性的养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教师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制定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情境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情境设计;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1-0055-02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B    纵观今年的上海高考化学卷,和前几年相比,应该说:考查点和题量非常平稳,难度只能说比去年稍有提高。所谓的难点就是实验和信息处理方面的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与“二期课改”的理念、提高公民素质是相一致的。以下结合今年高考试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重视化学生活化、实验化,突显
摘要: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结合教学实践,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编写提出“化学式不应提前出现”等5个方面的建议,旨在促进初中化学教材编写及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用语;教材编写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1–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用语主要由各类元素符号、各类原子和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组成,
鼹鼠老倍在通往自家的地道里摸黑走着,不过他早已习惯了周围的黑暗。  地下的路千万条,安全行走第一条。最近,老倍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他可以看清楚地道里的一切,但是别人呢?  这是鼹鼠家族的一个特殊功能,老倍在黑暗中看得清,出了黑乎乎的地洞,反而不敢睁眼,也不敢看了。  一次,老倍在地道里看到对面一个身影走来,因为不太熟悉,他就没打招呼,而是习惯性地朝一边靠了靠,侧身腾出空间让人家通过。然而,那个家伙
(一)  邮筒机器人吉陶乐孤独地伫立在路边。  他身上的绿油漆已经掉得差不多了,曾经胖胖的身体也变得瘦瘦瘪瘪的。最重要的是,已经很久没有人给他投喂信件了。  邮筒机器人都喜欢吃信。信里写着问候与祝福,承载着对远方的思念。这份思念非常珍贵,能散发出一种温暖的能量,这就是邮筒机器人重要的“粮食”。  可惜,现在写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确切地说,用手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了。想要联系上远方的人,有更多更快的方
最近,森林里住房太紧张了,因为居民增长的速度太快,住的地方不够用了。  “让每一棵树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于是,复式公寓产生了,一棵树不再是属于哪一家,而是属于好几家。  一棵树的住客不少于五家,比如这棵树从低到高分别是:  树下的土洞是灰兔子家。  第三个树杈和第四个树杈之间的树洞里,住着松鼠一家。  第五个树杈上蹲着猴子一家。  稍高一点的地方住着猫头鹰一家。  再往上是蜜蜂一家。  最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