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患者苯巴比妥规范治疗及管理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患者苯巴比妥规范治疗及管理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苯巴比妥抗惊厥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 50例患者病因分别为HIE [58.0%(29/50)]、ICH[18.0%(9/50)]、低血糖[8.0%(4/50)]、低钙血症[6.0%(3/50)]、脑膜炎[10.0%(5/50)],以HIE为主(x2=4.556,P=0.033).惊厥发作于出生后24h内31例.惊厥发作特点依次为微小型发作33例,阵挛发作6例,强直-阵挛型4例,肌阵挛型4例,强直发作3例.50例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和惊厥停止时间分别为(15.75±5.47) min、(21.38±3.96)min.经治疗显效41例,有效5例,2例无效,2例重症HIE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中微小型发作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微小型发作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3,P=0.039).结论 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为HIE,主要发作特点为微小型发作,微小型发作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发作患者.苯巴比妥可作为抗惊厥治疗首选药物,可获满意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此前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对调查区域内带有民族特点的生产生活工具,虽有所关注,但研究的目标仅止于进化起始与其发展阶段对文化的适应,对工具自身所属环境的适应研究相对缺失。特别
结群作为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热点,在未来学科理论的发展中,其研究热度将会只增不减。在讨论和总结学者关于结群理论研究之后,本文在丰富民族志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宗族研究范
族群认同主要有根基性和工具性两种主导因素。根基性主要基于历史记忆,尤其是“祖源记忆”是影响族群认同和族群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工具性是指在政治、经济等利益的驱使下,族群
历史时期的西北是封建统治者治理边疆的重点。明清时期为加强对河湟少数民族管理,封建中央政府在此安置一大批的故元后裔,并袭元制,设土官,辖一方。久而久之形成西北历史上几
“南方素崇火德”。查阅《湖南通志》的记载:“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湖南各府、州、县建有专门祭祀火神的庙宇上百座。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庙宇早已不复存在了。而
本文基于笔者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一个苗族村寨——石头寨的田野调查,以当地最富特色且最为隆重的民间节日“跳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跳场”中各种仪式的展演,尤其是立于“国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边缘地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顺应城市化潮流的过程中化不利为有利,对它们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城市边缘地带聚居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