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64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利用创设例题、准确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正是一种给予教育对象以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教学艺术。
  要通过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主体的参与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方可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从理论上讲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个性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合理组合。
  如何创设恰当、适时、准确、和谐的教学情境呢?以下是我结合几年的教学工作,得到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创设新异的“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触到新异事物的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此时大脑的劳动处于紧张而兴奋愉悦的状态。刚上课时是教师创设新异“引入”情境的最佳时机,若导入新颖独特,就能很快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注意力吸引到讲课内容上,从而形成一个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群体,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会失去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兴趣,形成一种“一鸟入林,百鸟无声”的教学氛围,使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新异的引入情境的创设,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实际,采用适当的形式,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引起。悬念便是创设引入情境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可采用此种方式。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和审美情趣,也是创设“引入”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营养并体验美的感受。另外,“引入”情境的创设和营造还可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话”、“数学家轶事”或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发症”的症状,采用举例、病因分析等多种形式。虽然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目的相同,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创设循序渐近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点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45分钟以内,人的大脑兴奋中枢会出现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区,也就是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大脑优势兴奋中枢随时间的推延,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大脑皮层而是随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如何紧紧扣住学生的兴奋中枢帮助学生度过大脑的疲劳波谷区呢?教师应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创设和营造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顺利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然而,其外在因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的组织,由于上述的认知特点所致,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较多地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却普遍缺乏从中吸纳、提炼出具有实质性、带有规律性的整体内容的能力,因而课后很难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因此创设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的主体部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极为浓厚的探求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以造成学生心理的跃进和起伏状态。
  三、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教师为主导,书本上的概念公式为主体,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及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理解概念、运用公式的主体作用。新的教学模式,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相关事物中排异取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推出公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概念、掌握公式,并学会在实际中解决问题。
  七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十六岁左右,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却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这是该年龄段学生的思维与心理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学生一般对数学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感到枯燥无味,激不起学习兴趣,因此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合初一学生特点的方法组织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
  四、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差异,仍用学生司空见惯的方式组织教学,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时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兴奋,这样才可能激发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仅以一堂习题课为例,采用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进行组与组比一比、赛一赛的组织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比速度,比准确率,比技巧方法。在比赛前,学生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过程中全身心投入,互不相让,争先恐后;比赛后,胜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激动不已,败者誓不甘休,以待再战。这一活动情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做到了取长补短、整体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变换教学形式,创设课堂活动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的活动过程,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学生才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反之,即使教师的素质再高,也会充耳不闻,因此,激发学生的情绪,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手段。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要求教师“鼓励有创新的表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读者在这里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启发求知兴趣,鼓励创造精神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作为教师,就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
期刊
随着个性化阅读的倡导,给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即时评价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评价,让教师们的课堂评价语言成为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自由飞翔的助跑器,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的课题。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认为我们不光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流畅,更要时刻注意锤炼自身的课堂评价语言,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的提炼,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即: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 课堂设计 优化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
期刊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  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
期刊
摘 要: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强调了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知识的传播,美育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教学具有美育的功能,其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根据语文课文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从不同侧面展开审美教育,更加显示教材蕴涵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是每位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美育 能力 方法
期刊
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语文具有多种教育功能,除智育功能外,还有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功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功夫。这样能较好地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也不会由于过分地重视素质教育而影响到考试成绩。作为从事新课程教学的我,已伴随它走过了五年的风雨历程,下面就新课改下
期刊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绿色课堂”创设的是情感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要努力打造“绿色课堂”。绿色课堂能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放飞个性的沃土;能成为师生体验作品、深入挖掘作品内涵的平台;能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打开心扉感受生活的乐园。为此,我们呼唤丰富多彩、情意浓浓的“绿色课堂”,给音乐课堂披上绿装。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 绿色课堂    “绿色”是一个十分时尚的词语:绿色食品、绿色
期刊
摘 要: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能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反思教学 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
期刊
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人类社会的历史虽然漫长,但始终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制约和促进下有规律地延续,如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改革变法造就繁荣盛世。历史的发生虽然是不可预料且无法挽回的,但又反复再现着惊人相似的历史现象,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出英雄,治世有明君
期刊
有学者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做了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初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30.8%,错误情况较重的占22.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占9.5%,长期不交作业的占5.7%。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据值得我们深思,数据的背后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反馈作业时出现了困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业难度学生适应不了、没有针对性,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