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有统计显示,龋病发病率达50%,牙周病发病率达70%。中国自1989年起,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目的是加强全民健齿强身宣传。经过多年口腔疾病预防宣教工作的总结,提出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这一理念,了解这一概念对普通老百姓“看牙护牙”有重要的参考指导作用。全生命周期可分为备孕期、孕期、新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牙齿的健康管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1备孕期
妊娠期间口腔疾病会引起许多严重后果,计划怀孕时要提早半年左右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治疗。(1)牙周治疗。研究表明,患牙周疾病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體重儿的风险是常人的7.5倍。牙菌斑和牙石的存在,会导致牙龈出血、牙龈增生,甚至妊娠期龈瘤,应定期洗牙或接受专业牙周治疗。(2)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龋病、牙髓根尖周病引起的疼痛和精神紧张易诱发流产或早产,病牙致病菌所产生,有的毒素会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咀嚼功能的障碍会造成营养吸收不足,应及早对口腔病灶牙进行治疗。(3)智齿尽早拔除。孕期智齿冠周炎的患病率较正常人高数倍,而孕早、晚期拔牙风险大,如造成间隙感染可致张口受限影响进食,严重可造成全身感染威胁生命。
2孕期
孕期口腔疾病的治疗方式及用药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孕妇要了解以下常识:(1)每日认真清洁口腔。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不仅容易引发并发症,还会影响胎儿发育,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尤为重要。(2)口腔问题及时就医。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创伤较大的治疗可安排在妊娠中期进行,治疗实施的时间和方式都应由专业医师来评估决定。(3)孕期用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孕期用药安全性有分类指导,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指导意见,口腔科常用的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在妊娠期服用是相对安全的,局麻药也可以通过评估来选择使用。
3新生婴幼儿期(0~3岁)
(1)口腔卫生保健:0~6个月,宝宝乳牙未萌出,可进食后用纱布或棉签蘸温开水轻拭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6个月~2.5岁,乳牙逐渐萌出,进食后可用指套,硅胶婴幼儿牙刷蘸清水擦洗牙齿及口腔,也可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2)奶粉喂养注意奶嘴大小及穿孔大小合适,1岁后注意断夜奶,预防“奶瓶龋”,1岁半开始辅食,注意食物精细度的把握,适量硬性食物可促进宝宝咀嚼功能的完善。(3)戒除口腔不良习惯。1岁半以后戒掉孩子吃手、吃安抚奶嘴的习惯。
4儿童期、青少年期(4~18岁)
(1)保持清洁卫生,预防虫牙。2.5岁以后,开始使用牙刷、牙膏正确刷牙,必要时使用牙线、冲牙器等清洁工具,家长要监督和帮助孩子刷牙直到6岁。青少年也可以辅助局部的口腔洁治。(2)口腔不良习惯及错颌畸形的矫正。3~4岁后仍有吮指、咬唇、张口呼吸、吐舌等不良习惯需进行早期干预,“地包天”要尽早矫正;7岁开始换牙后,如牙列不齐、拥挤等需评估是否需早期矫治。恒牙期矫治在12岁左右,恒牙萌齐时要及时评估。(3)窝沟封闭。3~4岁需带孩子及时做乳磨牙的窝沟封闭,6~12岁需做恒牙的窝沟封闭,每3~6个月定期检查,对口腔疾病早发现、早治疗。(4)运动保护。3~6岁出现乳牙外伤,需及时就诊;6岁后若出现年轻恒牙外伤,需保护好脱落或摔断的牙齿,含在舌下或泡在牛奶、生理盐水中,并尽快去口腔专科就诊。(5)预防青春期龈炎。青少年由于内分泌变化,易引起青春期龈炎,主要预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刷牙,正确使用护牙工具,定期口腔检查和牙周洁治。
5成年期
(1)智齿。常因萌出空间不足造成阻生而导致一系列危害:智齿冠周炎、破坏邻牙、龋病和牙周炎、牙列拥挤及囊肿等,如评估风险因素存在,需及时拔除。(2)病灶牙及时诊治。龋病、楔状缺损、牙隐裂等病损要及时处理,防止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造成剧烈疼痛,使治疗方式复杂化。(3)牙周病。会造成牙齿松动,是失牙的主要因素,要定期牙周洁治。(4)缺牙的及时修复。缺牙不及时修复,将导致邻牙移位、对颌牙伸长、食物嵌塞,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选择固定桥、种植牙、可摘义齿等修复。
6老年期(>60岁)
(1)牙周病的定期维护及根面龋的预防。老年人因牙龈萎缩,很容易食物嵌塞。(2)发现牙病及时就医。老年人牙疼大部分来源于龋病、牙髓根尖周炎或牙周病,也可能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同时,此类疾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影响血糖控制,诱发老年体弱者发生呼系统感染。(3)缺牙的及时修复。缺牙可造成邻牙移位、食物嵌塞、咬颌紊乱、咀嚼功能减弱或丧失,影响身体健康,切勿放任不管。另外,老化的假牙需及时更换。
7结语
了解口腔健康管理内容,有助于做好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口好牙,一个健康的身体。
1备孕期
妊娠期间口腔疾病会引起许多严重后果,计划怀孕时要提早半年左右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治疗。(1)牙周治疗。研究表明,患牙周疾病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體重儿的风险是常人的7.5倍。牙菌斑和牙石的存在,会导致牙龈出血、牙龈增生,甚至妊娠期龈瘤,应定期洗牙或接受专业牙周治疗。(2)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龋病、牙髓根尖周病引起的疼痛和精神紧张易诱发流产或早产,病牙致病菌所产生,有的毒素会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咀嚼功能的障碍会造成营养吸收不足,应及早对口腔病灶牙进行治疗。(3)智齿尽早拔除。孕期智齿冠周炎的患病率较正常人高数倍,而孕早、晚期拔牙风险大,如造成间隙感染可致张口受限影响进食,严重可造成全身感染威胁生命。
2孕期
孕期口腔疾病的治疗方式及用药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孕妇要了解以下常识:(1)每日认真清洁口腔。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不仅容易引发并发症,还会影响胎儿发育,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尤为重要。(2)口腔问题及时就医。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创伤较大的治疗可安排在妊娠中期进行,治疗实施的时间和方式都应由专业医师来评估决定。(3)孕期用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孕期用药安全性有分类指导,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指导意见,口腔科常用的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在妊娠期服用是相对安全的,局麻药也可以通过评估来选择使用。
3新生婴幼儿期(0~3岁)
(1)口腔卫生保健:0~6个月,宝宝乳牙未萌出,可进食后用纱布或棉签蘸温开水轻拭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6个月~2.5岁,乳牙逐渐萌出,进食后可用指套,硅胶婴幼儿牙刷蘸清水擦洗牙齿及口腔,也可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2)奶粉喂养注意奶嘴大小及穿孔大小合适,1岁后注意断夜奶,预防“奶瓶龋”,1岁半开始辅食,注意食物精细度的把握,适量硬性食物可促进宝宝咀嚼功能的完善。(3)戒除口腔不良习惯。1岁半以后戒掉孩子吃手、吃安抚奶嘴的习惯。
4儿童期、青少年期(4~18岁)
(1)保持清洁卫生,预防虫牙。2.5岁以后,开始使用牙刷、牙膏正确刷牙,必要时使用牙线、冲牙器等清洁工具,家长要监督和帮助孩子刷牙直到6岁。青少年也可以辅助局部的口腔洁治。(2)口腔不良习惯及错颌畸形的矫正。3~4岁后仍有吮指、咬唇、张口呼吸、吐舌等不良习惯需进行早期干预,“地包天”要尽早矫正;7岁开始换牙后,如牙列不齐、拥挤等需评估是否需早期矫治。恒牙期矫治在12岁左右,恒牙萌齐时要及时评估。(3)窝沟封闭。3~4岁需带孩子及时做乳磨牙的窝沟封闭,6~12岁需做恒牙的窝沟封闭,每3~6个月定期检查,对口腔疾病早发现、早治疗。(4)运动保护。3~6岁出现乳牙外伤,需及时就诊;6岁后若出现年轻恒牙外伤,需保护好脱落或摔断的牙齿,含在舌下或泡在牛奶、生理盐水中,并尽快去口腔专科就诊。(5)预防青春期龈炎。青少年由于内分泌变化,易引起青春期龈炎,主要预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刷牙,正确使用护牙工具,定期口腔检查和牙周洁治。
5成年期
(1)智齿。常因萌出空间不足造成阻生而导致一系列危害:智齿冠周炎、破坏邻牙、龋病和牙周炎、牙列拥挤及囊肿等,如评估风险因素存在,需及时拔除。(2)病灶牙及时诊治。龋病、楔状缺损、牙隐裂等病损要及时处理,防止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造成剧烈疼痛,使治疗方式复杂化。(3)牙周病。会造成牙齿松动,是失牙的主要因素,要定期牙周洁治。(4)缺牙的及时修复。缺牙不及时修复,将导致邻牙移位、对颌牙伸长、食物嵌塞,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选择固定桥、种植牙、可摘义齿等修复。
6老年期(>60岁)
(1)牙周病的定期维护及根面龋的预防。老年人因牙龈萎缩,很容易食物嵌塞。(2)发现牙病及时就医。老年人牙疼大部分来源于龋病、牙髓根尖周炎或牙周病,也可能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同时,此类疾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影响血糖控制,诱发老年体弱者发生呼系统感染。(3)缺牙的及时修复。缺牙可造成邻牙移位、食物嵌塞、咬颌紊乱、咀嚼功能减弱或丧失,影响身体健康,切勿放任不管。另外,老化的假牙需及时更换。
7结语
了解口腔健康管理内容,有助于做好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口好牙,一个健康的身体。